APP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卷》壶的创作内涵

2011-11-16范其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0期
关键词:书卷竹简茶壶

范其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卷》壶的创作内涵

范其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陶艺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是属于个性鲜明、风格比较突出的艺术门类。

紫砂;卷

创作的标准,谈论甚多,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紫砂壶的创作亦易、亦难,说易,只要是一件有壶身、壶嘴、壶把、壶盖、能容茶水之器就可以说是茶壶,但这种容器任何人都能做。说难,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一些艺人一生一世为之奋斗,为之呕心沥血,就是创作不出一件流芳佳作,且这样的人很多。

我们在谈论紫砂茗壶的创作时,首先要明确紫壶作为生活用品,其造型依据:一是要具有实用功能,作什么用途、什么人用、什么地区用。二是在美学方面要具有精神效应,既具有传承作品、经典作品、流行作品三大类型。一件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发挥原材料的优势,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创造出最优美的造型款式,并充分表现出作品的“形、神、气”。

由于历代艺人的不断努力,加之文人雅士的参与,使一件实用器具提升为一件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品,即紫砂茗壶的陈设性;而紫砂茗壶在人们的使用和把玩过程中,由于紫砂材质的特殊性,使紫砂壶越用越玉润,叫人爱不释手,即紫砂的把玩性。

自宋至今,有各式各样的茗壶,能被历史所肯定,为人们所称道的作品,都具有“雅”“朴”“简”的特点。“雅”即雅致,作品精致美观,但又不流于俗套;“朴”即朴素,有人曾在紫砂壶上用金、银、玉、铀来装饰美化她,但紫砂特有质扑的性格容不得任何俗颜,她仍以自己古朴的美质,赢得人们的爱戴;“简”简练;茶壶乃泡茶之器,是件实用之具,如果做的造型繁杂一碰即碎,一提即断,一拿即掉之茶壶,谁人还碰,谁人还爱?

我设计制作的这把《书卷壶》,壶身高耸呈直立状,由数十根“竹简”编连而成,竹简,古代用以书写、记事的竹片,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用“竹简”做壶身一来也是一个创新,二来也是向古代先哲们致敬,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国泱泱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和知识积淀,竹简是知识的象征,是文化的代名词,而茶壶的产生和制作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现象。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这些文人雅士吟咏的诗句无不跟紫砂壶有关,紫砂壶有了他们的参与,自然而然超脱与一般工艺品,带了几分文气和书卷味,为文人雅士所追捧,赞誉。

《书卷壶》整体造型美观大方,取名书卷亦雅俗共赏,壶把和壶嘴皆为竹节造型,形象生动,观赏度高,是一件既有实用性,同时又具备一定观赏性的茶壶。

最后的一点体会就是,只有你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热爱紫砂胡的心,才能够去懂得生活,感悟生活,所做出来的作品才会富有激情和生命。

[1]《中国古陶瓷鉴赏》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 江苏人民出版社

[3]《工艺美术辞典》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编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书卷竹简茶壶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释读拾遗
竹简倒水
窗外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竹简十八罗汉图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