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瓷窑变产生的抽象意味

2011-11-16曹春生禄亚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0期
关键词:釉层窑变釉料

曹春生 禄亚娟

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 333000

论陶瓷窑变产生的抽象意味

曹春生 禄亚娟

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 333000

陶瓷是火的艺术,泥坯在1300摄氏度高温的烧制下,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奇效果。以前人们不理解出窑时产生的这种变化的真实原因,故称此为为“窑变”。本文就从陶瓷窑变产生的抽象意味这个角度拉进行论述。

陶瓷;窑变;抽象意味

一、陶瓷窑变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1、窑变概念

窑变主要是指表面覆盖釉的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含有多种成色元素,经氧化或者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由于其出现于偶然,效果特别,人们又不知道其原理,只知由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

2、窑变产生的原理

窑变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理论上分析,陶瓷窑变产生的真实原因在于制作陶瓷的这六个步骤:独有的原料、胎质和造型、釉料的化学组成、釉料的加工、施釉工艺和烧成工艺。在烧成这个最重要的环节里,温度,气氛和压力是控制最终烧成效果的最基本条件。

二、陶瓷窑变效果的丰富特性

1、流动效果

陶瓷窑变所产生的流动效果主要来自于高温窑变花釉。所谓花釉,是指成瓷釉面上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且色彩自然交混融合的复色釉。这种花釉流动效果的形成主要由施釉的形式及釉组成来决定。通常利用不同器形的体面线等装饰部位,用不同的施釉方法(如喷、点、浸、涂等),进行重复装饰,在烧成高温反应中,釉层熔融,发泡、渗融、流动等,结果使釉面出现绚丽多彩的天然艺术效果。它是由单一色釉衍生出来的多色相间的复色彩釉。在施釉过程中,有些色釉的高温粘度小,流动性大,应对竖立的制品上部釉施的厚一些,而下部釉要施的薄一些。色釉釉层尽可能增厚,以增加色度(颜色饱和度),而且对克服坯色对釉的显色影响有关。

2、晕染效果

图1

图2

图3

图4

陶瓷窑变产生的晕染效果与烧制前的施釉方式、釉料组成以及色料都有关系。

施釉方式中,比如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釉料通过渐变的方式喷在器形上,烧出后,色带与色带之间就会产生如彩虹般的晕染效果,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釉料组成如铜红釉系列中的名贵品种桃花片,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经还原焰烧成,色调变化比较多,其中就有红色中出现绿点的“苔点绿”。这种效果的产生在工艺上比较复杂,通常要施两三层釉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可先施一层含铜的高温底釉,表层的面釉较易熔且含少量氧化锡或氧化铁作还原剂。有的先施一层青釉,再喷上铜红釉,最后再盖上一层青釉。也可以是石灰釉或钡釉作底釉,然后施含氧化锡的铜红色釉,表面上再施面釉。色料如景德镇的传统装饰方法之一釉里红,它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色料,由于铜元素性能敏感而不稳定,因此烧制难度很大。通常见到的成瓷中,瓷器表面的釉里红夹杂着灰、绿、黄、黑等颜色,最主要的就是它的晕染现象。铜的含量、底釉和面釉的厚度、烧制气氛和窑温技术对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3、肌理效果

图5

图6

图7

图8

陶瓷窑变所产生的肌理效果与烧成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以柴烧为例,在当代陶艺烧制方式中,艺术家们追求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在烧制过程中,灰烬与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熔融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未经熔融的木灰则使作品表面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料不同。柴烧作品不重复,且烧制前很难预期烧窑的成果。若是横焰式窑,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散发出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是很多艺术家为它着迷的尽心追求的原因。

4、烟熏效果

图9

图10

图11

图12

现当代艺术家们追求陶艺烟熏的艺术效果,这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不得已而用之的目的和出发点截然不同。熏烧和坑烧被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广为使用。在熏烧过程中,以薪材或木屑作燃料,烧至一定温度时控制燃烧物的不充分燃烧,使其产生黑烟碳素,坯体在一定湿度下吸收这些碳素,吸着碳素的有无或多少、轻重,使作品原有的素坯颜色与碳黑色产生对比,表面呈现出水墨画般的浓淡效果。

乐烧也是产生烟熏效果的一种手段。它最先起源于日本16世纪后期,在20世纪中期传到美国,随着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乐烧作为一种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被引进到了中国。乐烧作品的烧成较为简单,在坯体表面施以相应的乐烧釉水后,放入特制的窑炉内并在几十分钟内快速烧至900℃左右即可。然后打开窑炉快速钳出作品并放入准备好的装有树叶、木削等易燃物的铁桶内,同时向桶内抛洒纸削、树叶等易燃物,然后盖上桶盖,持续不断的喷洒冷水使其快速降温。由于乐烧作品釉色的完成需分窑内高温氧化和窑外烟熏以及再次局部氧化等过程,使得乐烧釉色充满着金属光泽变幻莫测,神秘飘渺,乐烧釉的烧成因为许多不确定因素,多种介质的相互作用,会使得釉料、火痕、烟气、土色、肌理等相互融合,产生出令人惊异、变幻无穷的自然的艺术效果。

5、泥质效果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陶瓷窑变所产生的泥质效果主要来源于造型前的绞胎。绞胎通常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通常是白、黑或白、褐、黄)分别制成泥色,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经过如此繁琐反复加工的陶瓷器,坯体可呈现出两种瓷泥绞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花纹。目前,所见花纹有五种:①像木材的年轮;②像并列的羽毛;③像并排的雉尾;④像盛开的梅花;⑤像浮云流水。所有这些精美纹饰无疑给人们以变化万千之感。由于其制作工艺有别,因此所适用的器物类型和装饰部位也不尽相同。

6、裂纹效果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裂纹效果的产生主要是受釉料组成,釉层厚度和烧成制度的影响。

(1)当坯体组成一定时,釉具有高膨胀系数是形成裂纹釉的基础。釉料中石英颗粒的细度对是否出现釉裂的影响较为明显。细颗粒石英易溶解于长石熔体中,降低釉膨胀系数,不易形成裂纹。若釉中未溶解的石英颗粒增多,转化成方石英的机会也多,易使釉面开片。

(2)釉层厚度对开裂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同样的釉,厚釉层较薄釉层易开裂。制造裂纹釉时,釉的厚度要厚一些,通常在0.8~1.5mm之间。为此,釉浆的比重要大,且采取多次施釉来保证釉层厚度。

(3)在烧成过程中,釉与坯反应形成中间层的状况,釉成分的挥发对釉裂均有影响。快速烧成时,釉与坯结合不牢固,中间层没有形成,则冷却时釉面易布满网状裂纹。若釉烧成温度高,釉中低温溶剂挥发,以及釉溶解中坯体中的二氧化硅增多,会使釉的膨胀系数降低,釉面不易开裂。

当烧成时间较短时,则烧成温度越高的坯体中残余石英量越少,生成方石英的机会也少,釉层中的应压力愈低,从而易于釉裂。若烧成时间长,坯体中石英剩余量虽少,但因冷却时间也长,方石英生成充分,坯体的膨胀系数大,对于组成一定的釉料来说,尚不致出现裂纹。

三、陶瓷窑变产生的抽象意味

1、轻松明快的抒情意味。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1中,作品表面明快的釉色质感如同跳跃的蓝色火焰、无声中涌动的海洋。图22中,作品的色调虽没有丰富的变化,但同样具有活力四射的表现力。宁静的抒情使作品的感情更加丰富细腻,色彩的跳跃显得活泼而又不失稳重。低沉的二重奏缓缓倾诉,时而来到草原,时而回到田园,不管在哪里,总是有宁静和惬意,在精神舒畅的同时也使人陷入了蓝色的浪漫之中。图23中,在淡淡的蓝底上,跳跃出一抹蓝中带紫的色调,猛地打破了整件作品的沉闷与单调,如同美人略施粉黛,“窑变”果然给作品增色不少。图24中,釉色的流动效果丰富自然,如蓝色的海浪温柔地冲刷着礁石。

2、凝重枯涩的远古意味。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5—28中,作品迎面而来的苦涩感犹如一杯浓浓的咖啡,苦涩之余则是浓郁的清香。视觉上的干枯浓缩在深秋的最后一片落叶上,干枯的落叶显得厚重而苍老。色质的细腻和古老把人的视线进一步引向了那千年不死的胡杨,清晰可辨的年轮和光滑如初的纹理已使人无法判断那是活着的躯干还是千年不朽的化石。色质的凝重悠长则使人的视觉的变得深邃而遥远,枯涩的纹理能使人感受到的它的悠久和沧桑,二者将人引向了开阔的荒原、宁静的大漠。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3、激越跳动的欢快意味。图29中,作品鲜明的色彩自上而下流淌,或成线状或成面状,酱色、黄色、绿色的搭配,使整件作品充满动感。图30中,作品明快的色彩结合器形的特点疾驰而下,如月光倾泻,又如瀑布飞流直下。颇有特点的器型对色彩的动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流动的色彩获得灵性,如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图31中,作品的泥质的色泽与表面火烧痕迹的色彩搭配,绚丽如枫林霜红、寒秋菊黄,血红如夕阳在燃烧彩霞。图32中,作品表面的色调在激越之余则是暗色的严肃和冷峻,暗色的表现形式更好的衬托了细腻丰富的亮色,可谓红花之下更有绿叶扶持。

四、结论

1.火是窑变的决定性因素。

在陶瓷行业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原料是基础,烧成是关键。坯体的烧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交错进行,变化复杂。一般可把坯体的烧成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低温阶段(常温~300摄氏度)——加热蒸发期,坯体残余水分的排除;中温阶段(300~950摄氏度)——氧化分解和晶型转化期;高温阶段(950摄氏度~烧成温度)——玻化成瓷期;降温阶段(烧成温度~常温)——冷却期。在这四个阶段里,前三个阶段都是离不开火的,可见,不管烧成前的工序有多么复杂,火永远都是窑变的决定性因素。

2、人为的操作促成窑变的丰富性。

人为的操作有很多种:如烧窑前在成型的胎体上上釉料时,根据位置的不同,进行同种釉料的薄厚及不同釉料、不同组合的相互配合,产生丰富的效果,而且不同釉料之间的融合会产生更多的、瞬息万变的抽象意味图案。除此之外,还有对泥胎材料的变化,让这些变化根据某个图案形式稍加变化,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烧窑时,对窑温和气氛的控制也是人为促成窑变的因素,只不过,这种人为控制相对于前者,可控程度低一些。

3、造型器物是窑变抽象意味形的重要基础。

在这里,我们以造型器物的曲面为例来进行分析。一般造型器物的曲面可分为水平方向上的和竖直方向上的,水平方向上的曲面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曲面的变化在水平方向上,往往会形成液态釉料汇聚的各个过程,形成的图案会向曲面的凹部汇聚或凹点汇聚,这样就会形成汇聚形图案,这种汇聚形图案也受到曲面的坡度及液态釉料浓稀的影响。竖直方向上的曲面可以分为上部曲面与下部曲面,一般上部曲面形成的图案具有向外扩张的发散性,而在下部曲面形成的图案具有向内收缩的聚敛性。这些发散性与汇聚性的图案会因曲面与竖直轴线的夹角不同而产生很大的不同,夹角越小,形成抽象图案的发散性与汇聚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这个例子足以说明,造型器物是产生各种窑变抽象意味形的重要基础。

Ceramics are the art of fire,there are of ten amazing effects that people could not believe after the brick is fired in the 1300℃ high temperature.People called this“Yaobian” because they could not explain the real reasons of these diversifications when the kilndoor was opened.The following passage will elaborate from the point of the abstract meaning which comes from Yaobian.

Ceramics;Yaobian;Abstract meaning

猜你喜欢

釉层窑变釉料
高白底釉、耐磨透明釉、耐磨全抛釉陶瓷砖及制备方法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烧成工艺对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光伏玻璃釉料反射率和附着力的影响因素*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透强化白陶瓷釉料及制备、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