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供春壶

2011-11-16王琴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3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王琴芳

江苏宜兴

简析供春壶

王琴芳

江苏宜兴

供春精神更需今人的学习。供春天资聪颖,又虚心好学,观察细致入微,这一点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

供春;恋;观察;

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有“千年陶都”之称,蜀山镇的特产紫砂壶,更是誉满中外。说起紫砂壶,当地人会异口同声地说到供春(又称龚春)。

据《阳羡茗壶系》记载,紫砂壶的创始人叫供春,他是个书童,明正德年间陪伴主人吴颐山到金沙寺读书,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学。后来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

供春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负有盛名。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恋》

如吴梅鼎(据云是吴颐山侄儿)写的《阳羡茗壶赋》所云:“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明朝《陶庵梦忆》中也云:“宜兴罐以龚春为上”。当时宜兴的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艺品发展到工艺美术创作,应该归功为供春,他使之名满天下。历代的文献也是这样的记载,历来宜兴的紫砂名家高手,仿制供春壶的人很多的,我们从各个博物馆可以看到,明代的黄玉麟、江案清,还有当代的汪寅仙、徐汉棠等等,都对供春壶做过研究,做过仿制。供春壶的制作工艺同传统紫砂壶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少区别。尤其是在造型上,这种区别就更加显著,而当代供春壶的制作比传统供春壶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供春被称为紫砂鼻祖自有他的独特之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制壶人,也许仿制是初学者的最佳途径,但我认为供春的精神更需今人的学习。供春天资聪颖,又虚心好学,观察细致入微,这一点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

为了突破宜兴紫砂壶造型方面的传统程式,我在继承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向生活学习,到大自然中汲取艺术营养,在选取供春壶自然型壶的制作技法上做到自然法则与公用法则的有机统一。首先是泥料的精选,我制作壶器的时候料非常讲究,为了精选泥料,自己预先上泥矿选择优质的紫砂块料,回家后打碎,去掉杂质,用时磨成细粉状,加水沉淀数月,然后调制成塑形很强的紫砂泥,再伏放数年使用,天然纯正,泥性特好。其次是壶形的构思,自然界中物件千变万化,人们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愈来愈强烈。远离都市的烦嚣,向往田园风光,寻觅健康的生活空间,提升生活素质,体验返璞归真的乐趣,给创作壶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了造型别致,基调、情趣、功能的合理,结合现代陶艺美学理论,巧妙构思,艺术加工,大力夸张,使形式美、功能美得以统一,将生活中自然的美加以提炼而成为美的艺术品。

我创作紫砂壶“恋”时,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并赋予作品以新意。紫砂壶取材已伏十年的紫砂段泥,色呈黄褐色,造型质朴轻巧,壶体饱满。为了能够创造一个幽静和谐的荷塘气息,我亲自于盛夏在荷塘观察蛙趣。我以活泼生动的蛙为盖,把微雕艺术与塑虫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更突出了“恋”的艺术性、趣味性、观赏性,将青蛙塑造得惟妙惟肖,成为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紫砂“宠儿”。整体结构巧妙,造型新颖随意,幽野风雅,气度不凡成了紫砂艺术的独特性格气质。

任何艺术都是相通的,我把一把壶看作是一幅画。在制壶的艺术生涯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正是我的壶艺之路。让我结识了像金子一样的紫砂,我真诚的感谢命运让我有了这次无悔的邂逅。

[1]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周澍《台阳百咏》;吴梅鼎《阳羡茗壶赋》;张岱《陶庵梦忆》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