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莱坞电影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影响力研究

2011-11-1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电影评介 2011年5期
关键词:好莱坞武汉大学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梁 娟

好莱坞电影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影响力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梁 娟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有学者认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莱坞电影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受众有着巨大的传播影响力。但通过“好莱坞电影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影响力调查”的研究发现,人们高估了好莱坞电影在对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方面的影响作用。武汉地区的大学生对于好莱坞电影所传播的文化和价值观并非“来者不拒”,而是有着比较清醒和客观的认识。

好莱坞电影 武汉地区 大学生 影响力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和文化产业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含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都争相在空前扩大的舞台中争放奇葩,借以形成新世纪国家发展核心竞争力中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软实力”的影响力。这其中尤以在数字媒体推动下的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推广最为引人瞩目。好莱坞电影中貌似普世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和人类发展的要义,借助于互联网等高科技的成果创造了美国大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状况。肩负着美国“软权力”[1]扩张的政治使命的好莱坞电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受众的大众流行文化,其具有文化殖民[2]特性的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已经深入地影响了受传国家的受众。

我国于1999年11月就 “入世”问题和美国达成双边协议,中国每年进口的国外影片数量增加到50部,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在国际游戏规则制约下进一步打开。随后,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头名位置,长期被好莱坞电影霸占。早在1997年底引进的《泰坦尼克号》在国内放映时,其全国票房就高达3亿元人民币,同时在青年人中间也引发了一股模仿电影男女主角装束、打扮和话语的热潮。而当时国产电影票房只有区区的几百万,这种现象引起了电影评论界内的一片挞伐声与警惕之声。2010年1月《阿凡达》在国内上映,在武汉地区的首映当日,各大影院都人满为患,还有许多人冒雨雪在影院排队几个小时,只为求购一张电影票。在国内,截至1月24日(周日)其内地票房就已突破7亿元人民币。

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大声疾呼,好莱坞电影不但在国内赚足“钱瘾”,其所隐藏的文化殖民倾向也潜移默化了青少年的思想,使之越来越偏离我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和优良文化传统的轨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学者们大多认为:“美国电影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部分,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至军事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历来都紧紧抓住电影这个极重要的文化工具,去制造梦幻,麻醉人民,并向世界人民宣扬美国形象和美国生活方式,并粉饰美国扩张政策。……我们不能由于某些表面现象而模糊了对美国电影的这种基本看法。”[3]

这些学者将好莱坞电影看作是完全意识形态的产物,一方面夸大了好莱坞电影对大学生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人际关系、道德观等诸多人格方面所起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忽略了大学生受众群体的自主选择和认知能力。这些好莱坞电影“魔弹论”传播效果的思想是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调查取证的,从好莱坞电影高票房的表象就得出了这么令人震撼的结论。但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到底对我国的青少年群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少有出现专门针对青年人尤其是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所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力的研究。基于此,笔者尝试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实地观察大学生的观影情况,与之进行沟通了解,以全面了解好莱坞电影在大学生群体中间所产生的影响力。

二、 研究方法设计

1.研究方法和过程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的抽样过程中实行随机抽样方式中的分层抽样法,同时使用网络问卷填写和随机整群实地考察采访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的步骤来进行。其中发放纸质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48份;在网络上收集到有效问卷124份,共计获得有效问卷372份,回收有效率达96.87%。调查自2010年9月6日开始,历经1个多月的数据收集期后,对全部有效问卷经SPSS专业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此次研究的所需数据及内容模式。

2.研究对象的选择

为了使取样能够尽量科学和专业化,在受访对象的选择上兼顾学校、学科、性别、学历等因素。在获得调研数据期间,笔者分别走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及武汉理工大学等武汉市内的重点高校,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被访者性别比例适中,男性大学生为171人,占取样总数的46%;女性大学生为201人,占取样总数的54%;男女相对比例为1:1.17。

在学历方面,涵盖了本科、研究生和博士三个不同的学历层次,根据武汉市每年招生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确定了每个学历层次所选取的大概人数。其中本科生156名,在所有学历层次中比例为42%;研究生165名,比例为44%;博士生51名,比例为14%。从本科到博士三个学历层次人数的相对比例为1:1.05:0.32。

在受访者的年龄方面,超过一半的集中在18岁-23岁之间,除了博士研究生大多分布在30-35岁区间外,其余受访者的年龄在24岁-29岁之间。处于这些年龄段的大学生已经成人,虽对身边和周围的事物充满希望和探奇的心理,但大多数都已具备成年人冷静、客观思考的能力,且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识、自我认知及把控能力。这点对于此次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受访者不会因为缺乏辨别能力而被动接受好莱坞电影所传播的全部价值观,也不会因为盲目的批判精神而否定好莱坞电影中的合理成分。

在受访者专业的选择方面也尽量保持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类专业大致相当的比例。其中,人文社科的大学生有189名,占取样总数51%;理工科的大学生183名,占取样总数的49%。这既不会出现因人文社科类学生相对外向、丰富的情感表达,形象的思维方式而对调查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也避免了单一的理工科学生相对内敛、抽象性的思维而导致所收集到的数据过于统一和呆板。

三、研究数据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首先可以确定,武汉地区的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出国生活或游学的经历,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有这一经历,而且因为生活环境和传统文化等的差异也并不能完全融入或了解国外的各种状况。武汉地区大学生对于美国社会及美国文化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好莱坞电影中所传递的信息。而信息在流动过程中因环境、渠道等的差异具有编码和解码不一致的特性,这就对好莱坞电影在武汉地区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影响力造成了先天性的弱化影响。

1.武汉地区大学生基本观影状况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获悉,有50%的大学生对于好莱坞电影是正面欢迎和接受的态度,只有3%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好莱坞电影,剩余的47%的大学生选择了看不看好莱坞电影无所谓的态度。通过后期对这些大学生的访谈可以确定,好莱坞电影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呈现出完全一边倒的主导性地位,最后关于好莱坞电影传播影响力的统计数据也并没有收到这种喜好的影响,也就是说对好莱坞电影的喜恶不能直接干扰其传播影响力的实现。与受访者观看的日韩、内地和港台电影的数量相比,有4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观看好莱坞电影的数量较多,有超过一半多的大学生并没有过多留意或没有有意识的去收看好莱坞电影。这说明武汉地区的大学生在收看电影是时更多自主的行为,并非某部分媒体所鼓吹的那样,受到好莱坞电影绝对控制性的影响。

在观影频率方面,只有6%的人表示自己每周都要观看一次,低于7%每月一次比例,其余87%的大学生则是没有明显的观影规律,只要有喜欢的影片就进行观看。调查中了解到,选择“有喜欢的影片就看”的大学生则显示出了较大的行为不确定性。有不少大学生在上课时间(用MP4等电子设备)甚至连续熬夜观看好莱坞电影。

在观影途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上,高达89%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收看好莱坞电影远远高于通过电视和影院观看的比例。我国对于互联网上流传的好莱坞电影作品的监管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触到传递不良价值观如暴力、色情、恐怖等消极情感的电影,而电影中的情节和这些消极的思想及生活方式无可避免的会对大学生造成“润物无声”式的影响。

表1

2.对好莱坞电影的接受习惯分析

表2

从对“大学生接触好莱坞电影的原因”的数据分析(如表2)可知,大众传媒的影响和人际传播的巨大力量。大众传媒在宣传好莱坞电影方面的力度“功不可没”,然而更多的却是从媒体自身的经济效益出发,将好莱坞电影看作是国内影坛的风向标,制作标准、价值观念都要按照好莱坞的标准进行。国内影坛近年不断推出模仿《卧虎藏龙》的所谓“大制作”影片,如《英雄》、《夜宴》等冲奥影片便是受到这种风潮的影响。媒体大声疾呼的大多是想当然的断言:由于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以好莱坞电影为媒介的美国大众文化拥有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毋庸置疑的操控性,而关于好莱坞电影对受众的真实影响却缺乏深入的实际考察和分析。大众媒体固然有盈利的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用其自身的传播特点去培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受众理性化、科学化面对外来事物的能力,而非流于形式的鼓吹和呐喊。尽管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是因为受了传媒影响和周围人的影响才接触的好莱坞电影,但也有高达44 %的大学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外来文化,在对比中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他们所具备的批判的看待好莱坞电影的态度恰好是我们面对外来文化应该具有的姿态。

通过对收集到的“喜欢好莱坞电影的原因”(见图1)进行分析得知,好莱坞电影凭借的精良的制作内容、强大的演员阵容及异域文化色彩无一不构成了吸引武汉地区大学生观看的理由。而进行外语学习,刺激个人奋斗也成为大学生在观影时额外的收获。虽然好莱坞电影从总体上讲对国产电影的发展是一种冲击,但另一方面也给了国产影视制作一种良好的启示。国产电影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吸引受众的因素,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加入对于影响青年人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益的因素,生产出有足够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才能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受众的认可。

好莱坞电影擅长类型片的制作,也正是这些类型片源源不断的生产敲开了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门,从而对受众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武汉地区大学生对好莱坞不同类型电影的喜好其实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选择性接触的使用后所产生的一种满足感。在对影片类型接受程度的数据统计中发现,最受欢迎的类型片是喜剧片,科幻片和爱情片紧随其后。好莱坞电影科幻片中所展示的高科技和非凡的想象力对大学生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在最喜欢的影片中较多比例的选择了诸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幸福来敲门》等励志影片。

3.好莱坞电影的传播影响力分析

图1

好莱坞电影在传播的过程用貌似普世实则文化殖民的观念影响着武汉地区的大学生。其标志性的价值观念诸如“美国梦”、“自由”、“平等”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也得到了数据的证实,对于大学生有着不可抵挡的吸引力。“美国梦”和美国式的“民主”、“平等”其实是美国在构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创造和构建出来的一种意象。而作为外来移民的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和作为美国总统的非裔黑人奥巴马的成功则将这种梦想发挥到了极致,从某种程度上更增强了好莱坞影片的迷惑性。

虽然武汉地区的大学生普遍被美国式的“美国梦”所吸引,然而难得的是他们具有清醒和睿智的头脑,并没有一味的沉浸在这种虚幻的梦想中,等着梦想照进现实。而是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将这种理想转变为现实生活中更加积极、认真的人生态度和学习动力;在汲取好莱坞电影中的有益知识(如先进的科学技术、优雅时尚的社交礼仪)之余,强化了对人生目标的奋斗行动。这表明好莱坞电影对武汉地区大学生产生的是一种有限的效果。正如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中提出的,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原因,它所具有的功能也不过是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强化而不是改变。

最后,综合分析“好莱坞电影是否比内地电影对于武汉地区大学生更具有影响力”的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显示:认可好莱坞电影传播影响力的比例是42%,而且这部分人是因为好莱坞电影可以提供更好的一种娱乐方式,在电影的制作上注重故事情节生活化、人性化的展示,能给人以启发。明确表示没有受到好莱坞电影影响的大学生比例为22%,这部分人认为好莱坞电影是完全不同文化体系的产物,与我们一直生活的传统文化环境根本不具可比性,也就谈不上文化冲击和影响。剩余36%的大学生认为好莱坞电影和内地电影属于不同观念和价值体系,两者生存的社会和人文环境不同,不能以某一个为例去进行比较,而且电影本身是纯属娱乐的一种产品,不便进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比较。

表3

四、研究结论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对许多问题并没有出现“非此即彼”二元化对立的认知,相反有不少模糊和有待进一步确认的观点和态度。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并没有直接改变大学生态度和行动的能力,是其他诸如经济、文化、心理等因素对好莱坞电影的传播效果起了决定性的干扰作用。另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都能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好莱坞电影,但偏向于作为经济领域的一种产品,对其所代表和隐藏的美国希望传递给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刻。这正是我们需要担心的地方,美国的文化殖民披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外衣,用合法的、温和的、无形的方式,使弱势文化国家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所传递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种方式对人们的影响是无声无息的,同时也是最为深远的。

此外,网络作为好莱坞电影最主要的观赏渠道,其无序的状况令人担忧;而网络的便捷和内容的丰富性又会加大大学生接触好莱坞电影的几率。所以,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以网络形式出现的好莱坞电影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强化大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尽量发掘和创作内容积极向上符合大学生受众群体特质的优秀国产影片。最后,还要培养大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批判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力,确保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对文化全球化的适应力和融合力,强化其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舞台中竞争的能力。

注释

[1]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软权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诉求(appeal),它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强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

[2]所谓“文化殖民”,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文化凭借其超强的经济、政治、军事以及书籍、互联网等传媒优势,自觉或不自觉地推销自己的经济理念、政治理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便在文化和思想上影响、同化其他国家的一种不平等的国际文化交流现象。

[3]罗慧生:《世界电影美学思潮史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93页

[1]李亦中.好莱坞影响力探究现代传播 [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年(2)

[2]黄会林等,电影媒介/文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调研与思考 [J].电影艺术,2006年(6)

[3] 刘海静. 全球化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殖民主义 [J].理论导刊,2006(2)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01

梁娟(1980-),女(汉),硕士研究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好莱坞武汉大学生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