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催生出的矛盾体
——日本

2011-11-07撰文八哥

海洋世界 2011年8期
关键词:海神天皇日语

撰文/八哥

海洋催生出的矛盾体
——日本

撰文/八哥

绳文时代

日本是个名副其实的岛国。和罗马、希腊这些半岛衍生出的文化不同,日本的海洋文化特质显得更为明显,甚至将自己视作海的子孙。被奉为天皇祖先的日本太阳神——天照大神,就是伊邪那美(即日本传说中的女娲、夏娃)在海水里清洗左眼时生出的,这也正迎合了沿海居民“日出于海”的朴素认知。

在记载古日本传说的名著《古事记》里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天照大神的曾孙是一对兄弟,名叫山幸彦和海幸彦。山幸彦在钓鱼时,海幸彦借给他的鱼钩被海中大鱼拖跑了。为了寻找鱼钩,山幸彦前往海中的海神宫,并与海神之女结了婚。话说这海神之女也并非人类,而是条大鳄鱼。他们的儿子又娶了鳄鱼的姐姐,生下了4个儿子,其中之一便是日本的首代天皇——神武天皇。这就是说,天皇的母亲及其祖母均是海神之女,天皇即为大海之子。

抛开略显荒诞的神话不谈,日本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确实是由来已久。早在1万年前的绳文时代,许多住在海边的日本人已经把觅食方式由打猎变成了捕鱼。特别是在这一时代后期,绳文人的骸骨显示出耳部保护结构的发展,强烈显示他们定期且常常潜水。而长达近万年的气候变暖也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鱼类和贝类,无形中为现在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做了铺垫。

直到弥生时代,卑弥呼女王向汉朝纳贡后,日本才吸取了先进的耕种技术,产生了早期的农业,但是大和民族对海洋的依赖,一直也没有减弱过。海洋捕捞和海洋贸易贯穿着整个日本的历史,并且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无数运载着茶叶、丝绸、陶瓷的船只在日本海上往来穿梭。随着德川幕府时期欧洲海上强国的崛起和基督教传入引发的混乱,日本一度实施了“禁教锁国”的政策,断绝了所有海上贸易,直至明治维新才得到改善。

海洋不仅为日本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也是日本文化的寄托。单看当今的扶桑之国,被称为“大和四艺”的剑道、书道、茶道和弓道中,都是从中国传入或改良的。细心的人会发现,日语当中有很多词语都是汉字。没错,这些汉字都是在唐朝时期传入的。在公元7世纪以前,日本人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在遣唐使不遗余力的努力下,直到平安时期(794年—1192年),日本才创造出片假名和平假名。此后,荷兰语、德语、英语相继传入日本,大大丰富了日语的词汇。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精通中文和英文,那么日语的对话恐怕也能听个八九不离十了。这当中,海洋可谓是功不可没。日本人也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海洋的感情,从小说到动画、从音乐到电影、从早期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到近眼前的《地海战记》和《海贼王》,都是以大海为背景铺展开来的。如今,无论是小说也好电影也罢,在悠长的音乐中,让主人公站在白浪拍击的峭壁上眺望远方,似乎已经成了日本时下最流行的蒙太奇镜头。

海洋也赋予了大和民族忧患的意识和不拔毅力。在台风和海啸中撒网捕鱼,向喜怒无常的大自然索取恩赐,对抗饥饿的经历,让这个民族更懂得如何克制欲望、团结合作。正是这种做事态度,这样引以为傲的集体主义精神,构成了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和普世价值观。

然而,“剑有双刃当慎权”。海洋给了大和民族对抗艰难环境的毅力,也在他们的性格深处烙上了侵略扩张的野心。1892年,横滨港,来访的“致远”号的巨炮震动了所有日本人的内心。很快日本从德国采购了数艘铁甲舰,发动了甲午战争。紧接着是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从军部到天皇,再到普通士兵,仿佛人人的心里都燃起了一股压抑已久的邪火,这就是“集体本位主义”的另一面——狭隘的民族主义。直至今日,日本政坛的军国主义势力仍蠢蠢欲动,不仅修改和平宪法,还屡屡派兵参与国际纷争。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国家,却又佛教兴盛,道德规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也许,就如同神秘莫测的大海一样,海洋衍生出的岛国文明,也充满了矛盾与未知吧。

猜你喜欢

海神天皇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河神与海神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海神之海盗惊魂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
天皇版“渔夫”
日本天皇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