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善良营造美好的“情境”

2011-10-27王文昌

检察风云 2011年9期
关键词:马修恶魔囚犯

文/王文昌

用善良营造美好的“情境”

文/王文昌

黑格尔的《生命的哲学》里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被判死罪,押赴刑场执行死刑。路上很多人围观。年轻人环视着即将离开的世界,面无表情,这里记载着的是仇恨与厌倦。这时,一个老太太冲着年轻人说:喂,这个孩子金色头发多么迷人!年轻人惊异地回头,因为这是他记忆以来听到的唯一一句赞扬的话。年轻人向老太太鞠躬,喃喃地说,如果周围的人都像你这么善良,我也不会有今天。

正在阅读美国学者菲利普.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此书的副标题就是“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作者征用一批大学生,分别扮作囚犯和狱卒,用一个具体的监狱情景模拟实验,验证了“情境”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在特定情境下,情境力量远远胜于个体力量”、“不论是细微或者明显的情境因素,皆可支配个体的抵抗意志”。读完该书,想起黑格尔讲的故事,感慨良多。路西法本来是一个天使,却因为置身地狱之中,最后变成无恶不作的恶魔,是环境使然:“情境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使天使变成恶魔,何况我们普通的人?

那么回到当下,监狱里面关押着的形形色色的囚犯,有多少是在不良的情境下走上犯罪道路的?这个问题值得包括法律人在内的所有人的思考。

所以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是社会、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因为它关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创造美好的“情境”需要我们用善良的心去打量世界,美好也就如影相随。佛家有一个故事,七里禅师遇到一个小偷入室行窃,当小偷卷着银两抽身而逃时,七里禅师说话了:“你收了人家的礼物,怎么连一个谢字也没有?小偷一愣,面对禅师清澈如水的目光,顿感自己的肮脏与渺小,于是惊慌失措地说了声“谢谢”,赶紧离开。后来小偷被抓,禅师到庭指证。禅师说:“那些银子是我送给他的,我记得他还谢我了。”小偷释放后,找到七里禅师,剃度出家。七里禅师面对一个心灵蒙尘的小偷,没有放弃拯救,没有落井下石,也没有以清静无为自居,他的一句“谢谢”,让一个走向歧途的人蓦然回首,走向新生。在这里,我看到:没有歧视,就没有不平,就没有仇恨。当下的许多悲剧都可以从中获得教益,比如如何对待城市的农民工,比如如何对待游走在城市里的小商小贩们!

《死囚48小时》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影片。故事讲述了修女海伦排除成见,真诚地做死囚犯马修的心灵辅导员,最终使马修感到了巨大的感化力量,在生命弥留之际,看到了“爱的面孔”,换来了良心发现。临刑前,绑在刑架上的马修流着眼泪承认自己枪杀了一名少男并强奸了一名少女,他恳求受害者家属的宽恕,同时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杀人的是我、你们和你们的政府!”

马修的最终留言让我们每一个人震惊的同时,也留给了我们长长的思考。在他看来,杀人的不只是他马修,还有“并不相干”的人,还有“并不属于马修”的政府。你、我、他和我们的政府,共同构成了杀死马修的“情境”。

政府有政府的责任,它要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富足和有尊严的生存空间,改造使天使变成恶魔的土壤。而作为每一个公民,要做的其实就是发现即使是死刑犯头上“那柔软的金黄色头发”,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可这并不难啊——只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图:陆小弟 编辑:卢劲杉 lusiping1@gmail.com

猜你喜欢

马修恶魔囚犯
生日谜语
恶魔驾到奥列霍沃
《恶魔之 一》
赶走生活中的“小恶魔”
走近土著
马修曾迷上摄影
级别
级别
马修的夜晚
捕捉“恶魔”的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