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1-10-26刘桂敏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2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职业

刘桂敏 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 11100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刘桂敏 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 111000

本文汲取以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成分,借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同时结合本专业所处地域特点和本专业的发展状况,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专多能,“弱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本文正是基于上述宏观背景,结合我院进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大胆的改革和调整。根据对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和开发贴近企业需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生产性教学工厂的经营管理力度,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所需知识、技能,学会企业管理经验,感知企业文化,构建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专多能,“弱强”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表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一、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专多能,“弱强”结合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辽阳泽华电子有限公司、广东爱生电子厂、营口天成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等的专业调研,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回访,同时结合我们所处地域特点和自身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4个岗位群、5个典型工作任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如表1所示。通过对表1的分析,该专业所要开设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应用、单片机系统设计、电子线路版图绘制、整机电路检修和电子生产线操作;职业素质课程包括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瓶颈,在开设“弱电”的基础上,职业拓展课中还开设了了“强电”课程,如实用供配电技术实训、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等,这样就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专多能,“弱强”结合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二、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专多能,“弱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探索

1.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索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该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采用分段培养式,即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四个阶段。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组装万用表、数字钟、收音机、录放机等;让学生考取电工证、无线电调试工证等。

2.通过实施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模式,探索优化校企间的衔接平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逐步与相关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建立实训基地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在专业技能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衔接方面,企业具有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包括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提供实习设备,与学校共同进行职业分析。学校聘请企业专家或生产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一定课时量的指导与教学。同时,学校每学期都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的具体岗位挂职锻炼;企业负责对学生上岗前的培训,为学生指定带教师傅,并按正式员工要求统一管理,组织考核评价;企业对学生工作期间的安全负责,支付给学生一定的工作报酬。通过实践,双方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上、校企的合作上逐渐达成一致。

3.以实施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

要实施新的学生培养模式,必须要有一支了解职业标准、熟悉企业工作任务和岗位流程的具有熟练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是通过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实行理论课和实践课师资一体化;二是通过积极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三是通过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在学生工学结合的同时,也分别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开讲座或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学。通过教师与企业技师的交流,在教的层面上率先进行“工学结合”。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技能要求的连接、沟通,使学校的职业技能教学与企业要求进行无缝衔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

三、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专多能,“弱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及意义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该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实践技术,形成劳动技能。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往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实行工学结合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企业技术师傅的启发、指点下,通过自身有意识的实际操作,更容易娴熟地学会技术,增长技能。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职业学校前瞻性发展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专业设置依据。职业学校的发展与企业唇齿相依,职业学校想拥有蓬勃发展的生机,必须与时俱进,与企业发展同步。企业总是站在先进生产力的最前沿。市场新产品的出现千变万化,一项新技术、新工艺的问世,一种新产品的诞生,往往就孕育着一种新职业,新专业的产生,这就是我们职业学校发展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工学结合将与职业学校发展与技术推广、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起来,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4.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加速学生的成长过程。环境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应该看到,社会环境与校园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让学生提早进入社会,了解、熟悉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这对学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社会的用人都是有利的。

[1]梁长垠,杨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电子“3+2”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2]李秋菊.示范建设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26

[3]黄风玲,唐幸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9

[4]张建荣.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科技广场.2010,02

[5]肖辽亮,刘梦龙.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08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2.116

刘桂敏,女,1968.9,副教授,工学硕士,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职业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