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峪,那方红色热土

2011-10-26■郭

支部建设 2011年19期
关键词:热土县委抗日

■郭 静

东峪,那方红色热土

■郭 静

古老的滹沱河在定襄、五台、盂县三县交界处,将太行山支脉冲刷成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峡谷,美丽的东峪就处于峡谷的中心地带。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这方红色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在定襄县城东南40公里处,有一个叫东峪的地方。那里自然风光旖旎,尤其是深秋时节,青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漫山遍野的柿树叶好像枫叶一样鲜艳,景致怡人美不胜收。那里曾经是定襄县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定襄县委、县民主政府曾在那里驻扎了10年之久;那里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级干部、全国农业展览馆党委书记兼馆长梁进路,山西省原副省长阎武宏都曾在那里为保家卫国进行过浴血奋战;曾经活跃在那里的英勇善战的基干游击大队的故事,更增加了人们对那方热土的敬仰。

应定襄政协文史委的邀请,记者踏上那方热土,聆听了那段烽火往事。

中共定襄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1938年1月28日,日军火烧定襄中学,侵占了定襄城,中共定襄县委、县政府随后辗转转移到地处太行山脉、五台山脉之间的东峪。

东峪又称为南庄,这里沟壑纵横,悬崖峭壁遍布,滹沱河横贯全境,是一个鸡鸣三县之地。南面是盂县,东面是五台县,西面是定襄县;南北最长处15公里,东西最长处25公里,总面积约90平方公里。一共有八个村庄,即阎家庄、南庄、戎家庄、赵家庄、河南坪、窑泉、白玉沟、岭子底村。中共定襄县委驻扎在南庄村,定襄县抗日民主政府驻扎在赵家庄村,一直到1948年才转移到解放后的县城。

东峪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进出没有路,只能从山沟、山梁上的羊肠小道穿行,所以,在这里设立根据地便于我方隐蔽。加上南庄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晋察冀边区紧紧相连,是连接晋察冀边区和晋绥边区的交通要道,根据地设在这里,也考虑了战略位置比较重要。

1939年春,为粉碎日军的经济封锁,发展游击根据地的商贸事业,中共定襄县委在南庄成立了定襄县贸易局,执行积极鼓励扶植农业、手工业生产,以及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的经营方针。新办了生产合作社4个,运销合作社24个,信用合作社6个,入股社员近两万人,吸收资金2万余元。吸引了来自周边阳曲、盂县、五台、河北平山等地的客商,以及敌占区和游击区的大量物资,较好地保障了根据地军民的需求。

中共定襄县委和定襄县抗日民主政府驻扎到东峪以后,曾经多次遭到日伪军的袭击。

1942年4月23日,太原、盂县、五台、定襄的日伪军2000余人袭击了定襄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的赵家庄村。由于发现及时,在时任县委书记范富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阻击,使日军的袭击未给县抗日民主政府造成重大伤亡。

“百团大战”后,盘踞在华北地区的日本侵略者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定襄境内的日寇也增设据点,四处清剿,妄图摧毁抗日武装力量。1942年5月4日,驻扎在定襄、五台和盂县的日伪军集结两三千的兵力,分三路向东峪根据地的赵家庄和南庄偷袭过来。他们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河南区队总支书记贾臣汉等100多名抗日军民英勇牺牲。其中,还有40多名毫无抵抗能力的重伤员。游击队虽然减员,但抗日的士气更加高涨,在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定襄抗日军民与日伪军交战数百次,抗日的烽火越烧越旺,烧毁了日寇的“治安强化运动”,使全县的抗日战争进入了局部的反攻阶段。

南庄为定襄县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过卓越贡献。解放后,定襄县人民政府将赵家庄抗日县政府所在的院子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南庄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碑

矗立在南庄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约5米,分上下两层。上层嵌着一块石板,上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体是1972年立碑时人们仿照毛泽东草书写的。下层是一块石碑,碑上用隶书刻写着162名抗日烈士的英名。这些英烈的英名把人们的记忆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8年,日寇侵占定襄县后,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抢粮要钱,无恶不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无人区”。侵略者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施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共定襄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了定襄县基干游击大队,他们积极开展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寻找战机打击敌人,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打了许多漂亮仗,其传奇故事在五台、定襄、崞县等地广为流传。

基游队政委郭继成足智多谋,文武双全。曾在季庄伏击日军,亲手杀死日军小队长山本,铲除汉奸赵先存,率部袭击日军蒋村合作社,先后夺取宽沟、南兰台炮台,威震敌胆。基游队队长樊金堂机智勇敢,英勇善战,胆略过人,带领队员蒋村炸桥梁,陈家营打军列,夜袭火车站,火烧日军粮草,深山活捉日军翻译,牛台村伏击运粮队,在晋东北一带威名远扬。

今天,那个由南涧易名为继成的小山村,永远地纪念着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郭继成。

1943年11月,在一次风沙弥漫的遭遇战中,郭继成负了重伤,跟部队失去了联系。为了不受俘虏之辱,郭继成拖着受伤的身体,爬到芳兰村边的一个水井旁,将手枪扔到水里,然后脱下鞋子放在井边投了井。芳兰是鬼子的据点,当鬼子知道投井自杀的是郭继成时,竟然集合队伍向他致敬。后来,郭继成被埋葬在南涧的山坡上,基游队常驻的南涧村改名为继成村。

从东峪走出来的革命家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三军政治部副主任、全国农业展览馆党委书记兼馆长的梁进路,在东峪这方热土上留下过自己的战斗脚印。梁进路晚年的回忆录《我的革命轨迹》一书中,对那段革命经历有着清晰的记载:

“定襄基游队的政委陈祥炳同志不幸牺牲了,区队决定我去当政委。这次是张政委同我谈话,他说,定襄基游队是一支很能打的队伍,他们要找有战斗经验的同志去当政委,就决定调你了。总支书记由分区派来的林真同志担任。我当即表示同意调动。定襄是我的桑梓之地,人熟地熟,现任大队长是我在二高小的同学郭继成同志,我当然愿意前去就职。1943年春节前,我到了位于定襄南涧村的‘定基’,向县委书记范富山同志报了到。”

在东峪这片热土上,梁进路、郭继成两同学并肩战斗,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3年5月初的时候,河南区队和定襄基游队共同完成了一次较大的护送任务。当时抗大二分队上干队和附中的100多名同学,还有地方干部及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盟员6人,共500余人经晋西北赴延安。这是一次重大的护送任务。经过周密安排,河南区队两个连为前卫,定基为后卫。第二天晚上从南涧出发由陈家营过滹沱河,拂晓时到达河北的上下汤头、复兴村等几个村子。队伍在山沟里休息、吃饭,拟晚上过同蒲路。这么大的一次队伍行动,消息很难保密,驻扎在定襄城的敌人连夜开到汤头村附近。梁进路和郭继成商量分工,由郭继成率领两个分队带两挺机枪阻击向抗大师生进攻之敌,梁进路率一个分队及八八掷弹筒班去驱逐占领龙头山之敌,以牵制敌人向抗大师生攻击。他们与敌人交火,在战斗的过程中,敌我双方都有伤亡,形成了对峙局面。直到傍晚,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另选路线经崞县龙王堂过河到晋西北,终于完成了护送任务。

东峪的阎家庄村是山西省原副省长阎武宏同志的出生地。“自古英才出少年”,阎武宏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

抗日战争初期,幼年的阎武宏同志在阎家庄村担任儿童团团长。他领导儿童团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放哨、查路条等任务。他还将全村的孩子们分成东西两片,用石头“开战”。他父亲担心孩子们被石头砸伤,就劝阻他。他说,我们这是练打日本鬼子的本领,还怕受伤?他担任青年抗日先锋队的队长后,在一次宣传动员群众抗日的大会前带领群众喊口号喊哑了嗓子,开完会后人们说他太诚实,太认真。他说,打日本帝国主义还怕嗓子哑了?喝上两口滹沱河水就治好了。他积极组织广大青年,苦练杀敌本领,没有武器就练习摔跤,练习泅渡滹沱河,带领大家爬险峻的七节寨。他与妇女抗日救国会紧密配合,动员妇女支持丈夫和儿子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的革命人生始于东峪那片热土。

阎武宏同志长期在定襄县工作,为家乡的各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阎武宏离开定襄县之后,仍然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每逢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中共定襄县委、县政府以及县直单位党员都要到东峪祭奠革命英烈,缅怀革命英雄的光辉业绩,举行新党员宣誓仪式。东峪更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附近学校的师生都要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庄严宣誓。而更多的游客从远远近近的地方涌向东峪那条美丽的峡谷,在为那方热土带去生机的同时,也带走一段血与火的记忆。

猜你喜欢

热土县委抗日
这片热土上,“新”的力量正迸发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红色热土佛山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昔日红色热土 而今富美过洋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抗日英烈马威龙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