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地区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2011-10-25

文教资料 2011年9期
关键词:湖州自卑贫困生

陈 功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艺体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地区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陈 功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艺体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贫困生库中的100名学生进行测验,并将所统计数据与100名普通家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是:贫困生在九大因子的得分上均高于普通学生,明显存在“精神贫困”,由此得出结论:学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关注,除了物质援助外,更应加强“精神扶贫”。

高职贫困生 心理健康状况 指导方针

近年来,高校中贫困生人数快速增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较多的学者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本科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关注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很少。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以外,与本科院校的贫困生相比,他们面临着各种无形的压力,因而成为贫困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并提出一些指导方针。

1.调查方式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为适合样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贫困生库学生100名及普通生100名进行问卷测试,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99%,其中贫困生100人,普通生98人。

1.2 调查工具

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状态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贫困生与普通生在SCL-90各因子的差异 (见表1)。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SCL-90上对两个群体进行了比较。

表1 贫困生和普通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因子 贫困生 普通生T P敌对.56 ±.45 .55 ±.68 .41 >.05恐怖 .53±.42 .43±.53 2.47 <.05偏执 .60±.41 .58±.45 2.13 <.05精神病性 .63±.35 .56±.54 4.33 <.01

从表中结果来看,贫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七个因子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生(P<.05);但是在躯体化与敌对两个因子上虽得分略高,但两类学生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5)。

对两类学生在九大因子均分上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见表2)在SCL-90上阳性症状的检出人数和比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SCL-90测验的原理,当因子分>2时,便认为该因子症状的严重程度已达中度以上,提示个体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表2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00名贫困生中各因子分>2的为22%(22人次),非贫困生因子分>2的检出率为17.3%(17人)。

表2 贫困生与普通生阳性症状人数

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略逊于普通生。这一结果基本印证了杨岚[1]、林玲[2]、吴国建[3]等研究者的观点。但是在SCL-90的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上,我们发现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并不明显。由心理健康测验中的分析结果结合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高职院校,出现典型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少数的,但是从总体上看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弱于普通生。

通过此次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和与他们的座谈,可以看出,在众多的高职贫困生中,大部分人的心态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能够正视贫困,自立自强。但是也的确存在着这样一些贫困生,他们因为经济上的窘迫而感到压力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自尊与自卑共存

自尊与自卑共存是高职贫困生的突出心理特点。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等。贫困生大多来源于落后山区、农村困难家庭、城镇下岗工人家庭,经济能力较差,消费水平有限,心理压力较大,致使学生不自信和自卑。虽然贫困生内心自卑,但他们内心强烈渴望自尊,可长期以来因自卑造成的行为怯懦又使得他们羞于言贫,害怕被人瞧不起,容易认为求助别人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伤害,于是对学校隐瞒实情,不愿主动向班主任反映自己的实际家庭状况,宁可自己去校外兼职打工也不愿意去申请贫困生补助。他们表面上看起来自强,实际上内心脆弱与自卑。

2.2 抑郁与焦虑共存

我们在用SCL-90量表对贫困生调查时,发现贫困生的焦虑、抑郁两大因子与普通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这说明贫困生饱受情绪的烦恼。这一研究结果也验证了陆芸[4]、宋冰[5]等人对贫困生关于情绪研究的结果。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知情意三者是紧密联系着的。前面我们已讨论了贫困生的自尊与自卑,这种自我评价显然是对自我的一种认知,由于这样的认知不协调,进而导致了学生焦虑与抑郁的情绪,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按照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消极的情绪能量要么向外传导,要么向内压抑。所以长期的负性情绪会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或者自我毁灭,这对于还没有具备完整的自控能力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3 防御与攻击共存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由于家庭贫困、疾病、父母下岗、意外事件等各种原因,给贫困生带来长期巨大的心理压力。贫困生相比于普通生更习惯于较多地使用升华的防御机制,即通过建设性的活动缓解生活紧张和心理焦虑。同时,贫困生也经常使用否认的防御机制,对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常采取自欺欺人的态度让自己来接受现实。比如,当受到就业的压力、繁重的学习、陌生的文化环境和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时,他们往往看不到家庭、学校、社会为他们所做的各种努力,对正面的宣传教育也持怀疑、否定态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在行为上对学校、老师的教育反感与抵触,逃课上网,在网络上寻找精神寄托。而攻击性的行为则常出现在习惯性的防御手段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时候,如马加爵事件。

3.建议与对策

3.1 育人与资助相结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实现学生全面成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贫困生扶持对策要坚持教育与资助并举、育人与资助并重的原则,努力构建“教育与资助并举,育人与助学并重”的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效扶助机制。助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贫困生扶持对策要以培养贫困生自强自立能力为目的,通过资助贫困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且要教育贫困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做到育人与助学相结合,既要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要为贫困生长远打算,还要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2 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减轻其心理负担,但是在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的同时,我们也要给予贫困生精神资助,实现由单向的经济脱贫转变为经济、心理双脱贫。要给予贫困生精神鼓励,培养贫困生健全的人格,争取实现由“他助”到“自助”,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3.3 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相结合

贫困生大多自尊心强,为了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贫困生资助方式应该更加人性化,要切实考虑被资助者的心理感受。贫困生资助工作不能大张旗鼓,只能润物无声,要采取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变显性资助为隐性资助。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保护贫困生自尊心不受伤害,又可以让贫困生切实感受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资助的目的。

[1]杨岚.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的新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7,(5):64-65.

[2]林玲.高职院校贫困生不良心理及应对措施[J].教育探索,2008,(03):84-87.

[3]吴国建.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2):151-152.

[4]陆芸.高职院校贫困生焦虑心理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09,(21):42-44.

[5]宋冰,熊志忠.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的审视及其纠正[J].煤炭高等教育,2010,(2):78-81.

本文系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规划立项课题《社会转型期高职贫困生心理弱势问题与帮扶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C01。

猜你喜欢

湖州自卑贫困生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