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激趣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区别运用
——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视域考察

2011-10-25高明军

运动 2011年15期
关键词:动作运动游戏

高明军,张 军,李 伟

(1.睢宁县王集中学,江苏 徐州 221211; 2.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200;3.江苏省睢宁实验小学,江苏 徐州 2212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新课标下激趣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区别运用
——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视域考察

高明军1,张 军2,李 伟3

(1.睢宁县王集中学,江苏 徐州 221211; 2.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200;3.江苏省睢宁实验小学,江苏 徐州 221200)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大家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然而同一种激趣法的使用,只有当其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年龄特征,方能显现它存在的最有效价值。小学阶段的学生,每长一岁对世界的认识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此时,教师切忌将他们自始至终地认为都是同一水准的孩子。本文通过把握小学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心理特征结合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的内容标准作一个区别认识,提出9种激趣法在小学阶段体育课堂中运用的注意事项,以期达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最佳效果。

1 学生感知觉及心理特点

1.1 水平一

1 ~ 2年级学生的感知具有无意性与情绪性,参加运动受兴趣控制,由于能力有限,他们主要还是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持来认识外界事物。对枯燥的理解性知识、技术没有兴趣,关注的表现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属于间断性关注且必须在他人的不断提醒下,对新奇、多色彩、实物种类的教材认识比较快。此阶段学生的个体倾向:情境性较强,目的性较差,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精力充沛,愉快,听从指导,依赖性强,爱抚的需要迫切,能按教师的要求逐步把握社会的行为规范。

1.2 水平二

3 ~ 4年级学生的感知还不完善,注意的灵活性相对较弱而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要有计划地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运动兴趣。此阶段学生正处在儿童时期向少年时期的转型期,开始出现独立而主动的社会动机,也初步产生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个体倾向:自信、能自控、容易合作、开朗活泼、求知欲旺、趋利弊害、崇拜偶像。由于责任、道德、友谊、理智、审美、集体荣誉等感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参加活动的动机也就开始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化。

1.3 水平三

5 ~ 6年级学生感知逐渐开始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有意注意,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选择学习的对象渐趋稳定,学习的注意意识增强,友谊圈子相对固定,对运动技术结构有自己的主观见解,探究愿望更强烈。个体倾向:竞争意识、自制力、责任感、独立性、团队意识、辨别是非能力增强,兴趣广泛;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逐渐下降,学生之间友谊逐渐稳定,但也有强烈的排他性、独占性,第二性征出现,男女生界限日益分明,情绪易波动,心理承受力低,意志力不坚强,易激动。

2 不同种激趣教学法的运用比较(表1)

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有短暂性和稳定性,无论利用何种激发运动兴趣法,教师都要考虑到兴趣的持久培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表1 不同种激趣教学法的运用

动作表象法上课内容要选择低难度、动作优美的课堂常规动作练习,甚至通过动作的变形来强化学生的印象,如同手同脚跑步姿态的丑相。切忌示范高难动作,防止学生课后模仿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规范、准确、优美,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姿势的正确性。注意培养体育骨干,对动作完成较好的学生应提高动作要求,并提供让其示范的机会,充分利用此阶段学生崇拜偶像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水平三的学生开始对老师不再推崇,学生动作也更需进一步的标准化,因此教师更应该力求示范的完美性,但要让学生知道,完美的动作是可以通过认真的练习达到的。示范内容开始溶入各种保护、自救动作教师参与法体育教师参加活动要注意有童心,领好头,把握好教师是否获胜的时机与度,要本着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不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育教师的参与可以考虑为学生树立一个强大的对立面,让学生通过努力与团队合作而获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教师的参与要刻意淡化性别差异,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性别优势与互补。教师参与应多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创设情境法将要教的动作情景化,情境的设置要有神秘感,让学生在释疑、愉快的情境中,达到动作学习的目的,这也是水平一具体目标中,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情镜设置以安全性与社会性为主,培养学生的安全运动,集体合作、礼貌交往的意识。用新奇、鲜艳、醒目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意识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利用学生独立性、竞争意识增强的特点,设置凸显个人能力的情境探究学习法此两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比较强,但以现有的知识水平不可能进行高深的探究,宜让学生探索一些表象化的动作较为合适,所学动作对于学生来说是发现和创新,但对于老师或动作本身已经是科学的结论,教师不必事先点破。利用学生的感知有意性,责任感与独立性,设置悬疑,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运动的奥妙,可以是课堂探究也可以是课后延伸探索;可以是动作技术探索也可以是生活动作类比探索。合作仅是按老师的要求机械的聚集,很难明白合作的意图利用此阶段学生易于合作的心理特征,多安排集体性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团队的力量,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运动的必不可少与乐趣设置男女生各有所长的合作活动。善于发现学生的友谊圈子,不要轻易拆散,在集体活动时要积极发挥圈子的力量,从而建立他们的信心合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写出具有针对性的评语。评语形式没有严格规定,可采用“很好”“好”“较好”等评语,或针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或突出表现,进步幅度等写出激励性评语或期望性寄语等。评语力求简练、概括和富有情感,不求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即时性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即便做的不是很好,老师都应善于利用鼓励的语言,让他感觉到他在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底深处,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此时的学生开始出现学习的外部动机,教师除了激励性的评价(评价也不是仅仅看到学生实际完成活动的结果,还要更多的着眼于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运动基础、个人能力、情感干扰,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寻找赏识的理由),条件允许还可有适当的物质或荣誉刺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持久的学习兴趣。此阶段学生已经能分辨出老师表扬的真伪,教师在利用赏识教育法时,必须方法多样,因人而异,不留破绽,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要表现出真诚。鼓励的手段力求多样化,眼神与表情应该是对此阶段学生激励的最有说服力,变现最真诚方式游戏法儿童的体育课,主要是让他们活泼愉快地参加游戏和锻炼,有些体育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等问题,主要是在实践活动中自然地渗透,不强调离开活动专门讲述。游戏主要追求趣味性,不过分强调动作的学习此阶段,游戏依然可以作为练习的主要促进手段。但应以发展灵敏、协调、反应时和平衡能力等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尽量减少心肺耐力,力量耐力等体能练习。编排的游戏尽量以集体非对抗性为主在课的主要部分,游戏内容的编排要具有一定的专项性,通过游戏强化学生动作的学习,以发展运动技能的游戏创编,应该具有动作局部学习的指向性。对于热身性的游戏应偏向于趣味性;对于素质练习性游戏应偏向于竞争性电化教学法音乐是激起学生活动的有声力量,激烈的音乐能让人产生参与活动的欲望,悠扬的音乐能将人带入幻化的境界。很多小学生都爱照相,或许就是一个优美的永恒动作激起了他们永远的兴趣通过电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正确运动姿势认识,如,利用摄像让学生看到自己真实的运动风貌,提高他们参加运动的激情与自信心、进取心通过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通过观看相关的教学片提高学生对某项运动的热爱与了解

[1]祝蓓里,季浏. 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47.

[2]滕子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特点[J].试教通讯,2001(6):4.

[3]吴思娜.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7-78.

[4]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内容介绍(供小学1 ~ 2年级使用)[J].试教通讯,2001(6):8.

[5]吴庆茂.关于一~二年级教材及学生学习评价的说明与建议[J].试教通讯,2001(6):12.

[6]张军.激发运动兴趣法在两个水平段(水平四、水平五)中的应用[J].运动,2011.

[7]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 ~ 6年级)体育与健康(7 ~ 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G807

A

1674-151X(2011)12-09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45

投稿日期:2011-07-21

高明军(1975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动作运动游戏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