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JZ9-3平台除油罐斜管结构参数的设计与优化

2011-10-18付家新向问陶王建文尹先清

化工进展 2011年9期
关键词:斜管油器斜板

付家新,向问陶,周 薇,王建文,靖 波,尹先清

(1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7;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

应用技术

JZ9-3平台除油罐斜管结构参数的设计与优化

付家新1,向问陶2,3,周 薇2,3,王建文2,3,靖 波2,3,尹先清1

(1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2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7;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

从沉降原理和数学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JZ9-3平台V-301除油器斜管工艺结构参数的设计与优化,给出了除油罐斜管工艺结构尺寸的优化结果,为斜管工艺设计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优化后的结果显示,污水中油滴粒径下降了4 μm,除油效率明显提高,除油器堵塞现象亦会有所改善。

除油罐;斜管结构参数;设计与优化

斜板(管)除油提高油水分离效率的依据是“浅池沉淀理论”,这种理论忽略了紊流(即认为是层流)、进出口水流的不均匀性(即未考虑流速分布)以及颗粒下沉和油珠上浮过程中的絮凝聚并(即未考虑加速沉降)等因素,认为颗粒和油滴是在理想状态(即未受干扰)下进行重力沉降而被分离的。

从水流和斜板(管)的倾斜关系来划分,斜板(管)的布置方式可分为前向流、后向流、上向流、下向流和横向流(侧向流)5种。其中前向流和后向流用得很少,实际意义不大,工程上常用的是上向流、下向流与横向流[1]。

考察上向流、下向流与横向流,并结合颗粒沉降与油珠浮升,可建立6种不同的沉降模型,分别是:上向流颗粒沉降(异向流)和上向流油珠浮升(同向流);下向流颗粒沉降(同向流)和下向流油珠浮升(异向流);横向流颗粒沉降(错向流)和横向流油珠浮升(错向流)。针对这6种沉降模型,运用沉降理论并结合三角形相似原理经数学推导,归纳整理可得出如下3组数学模型(见表1)[1-2]。

表1 斜板(管)几何参数与水流速度、沉降速度和分离直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1 JZ9-3平台V-301斜管除油罐斜管工艺结构参数优化的理论分析

JZ9-3平台V-301A/B斜管除油器为φ3400 mm× 8000 mm的卧式圆筒形容器(图1),器内斜管断面为六边蜂窝型,其内切圆直径为φ50 mm,水平倾角60°,且为下向流,两台并联运行,日处理污水约7000 m3。

图1 JZ9-3平台V-301斜管除油器斜管布置区尺寸(单位:mm)

考虑到海上平台设备改造的不便,现维持斜管布置区空间几何尺寸(长×宽×高=5000 mm×3180 mm×866 mm)不变,即斜管斜长l=1000 mm、斜管布置宽度w=5000 mm、斜管组厚度(或深度)s=3180 mm、斜管布置高度866 mm及其它参数不变,通过优化确定斜管工艺结构尺寸。这样做就不会伤害到设备的内部结构,只需改造或更换斜管即可。

1.1 水流方向

关于水流方向的优化。对表1中的公式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如下结论。

(1)就去除油滴效果而言,下向流最好(异向流),横向流居中(错向流),上向流(同向流)最差。原因是在Q、Af和A一定的情况下,采用下向流时所需理论板(管)长l′较短,能被完全去除的颗粒直径dp也较小。

(2)就去除固粒效果而言,上向流最好(异向流),横向流居中(错向流),下向流(同向流)最差,原因与(1)相同。

因此不论是颗粒沉降还是液滴浮升,异向流最好,错向流居中,同向流最差。

(3)工程应用时,因Af是A的十几倍或上百倍(即fA≫A),故3种流向的除油效果基本接近。如果悬浮固相含量高沉泥多,出现污泥滑落不畅容易造成斜板(管)堵塞时,应尽可能采用下向流以发挥重力和水力冲刷的作用。

1.2 斜管倾角

关于斜管倾角的优化。原设计中,l=1000 mm、w=5000 mm、s=3180 mm、θ=60°、d=50 mm,计算n时取壁厚为2 mm,按原设计点并结合现有污水处理量按表2计算步骤进行。

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倾角,按表 1和表 2中给出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分别计算DN50 mm和DN60 mm斜管组的相关参数,并对计算结果作图得图2。

图2(a)和图2(b)分别对应于DN50 mm和DN60 mm斜管组,下向流与上向流曲线分别采用表1中的异向流和同向流公式按表2中的计算步骤计算得到。从图2中可以看出如下结果。

(1)V-301除油罐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就除油效果而言,无论是上向流还是下向流,在两种不同管径下均存在一个除油最佳的相同倾角(约45°),30°~60°为可选范围,超过60°,斜管总投影面积Af急剧下降,能被去除的最小粒径值dpc急剧增大,除油效果急剧恶化,最佳倾角范围应在40°~50°,且与斜管直径和水流方向无关,只与斜管组布置的空间参数(长、宽、高)和管壁油泥的滑脱性能有关。

表2 优化设计步骤中各计算项目所对应的计算公式(适用于下向流)

(2)下向流明显优于上向流。尽管下向流和上向流并不改变斜管组的总投影面积Af和工作区面积A,但上向流去除油珠的临界直径dpc比下向流明显要大,除油效果明显变差。

(3)DN60 mm的总投影面积Af比DN50 mm明显要小,能完全去除油珠的临界直径明显比DN50 mm要大。这说明增大斜管直径将会降低斜管组的除油效率。

(4)计算结果还表明(此处未列出计算结果),沉降所需斜管的理论长度均大于实际长度,能被去除的油珠直径均在100 μm以上,只能去除浮油(>100 μm),对分散油(10~100 μm)和乳化油(<10 μm)的去除能力很差,因此导致V-301除油罐出口含油仍在120 mg/L以上。

1.3 斜管直径

同样,保持V-301除油罐其它参数不变,只改变斜管直径,并忽略因管数变化而引起的η值的变化,分别计算出45°、50°、55°、60°的相关参数,数据处理结果见图 3。从图 3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图2 V-301除油罐斜管倾角与能被分割的最小油滴直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3 V-301除油罐斜管直径与能被分割的最小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①随着斜管内径d的增大,总投影面积Af减小,能被去除的颗粒粒径dp却增大,除油效果变差。然而,“斜管直径越小,除油效果越好”这一结论仅仅只是针对颗粒沉降和油珠浮升而言,并未考虑斜管堵塞的问题。工程上考虑到黏稠物体和油泥附壁于斜管进而导致斜管堵塞,因此,适宜的斜管直径需由实验确定。

②45°和 50°两种情况下的临界直径和总投影面积曲线非常接近,但50°和55°、55°和60°的差距却逐步增大。

1.4 斜管停留时间

对除油器而言,停留时间越长,除油效果越好。由于是老设备的改造,斜管空间尺寸难以改变,否则会造成原斜管除油器不可用。只要斜管组空间尺寸不变化,则停留时间就不会改变。

2 V-301除油罐斜管尺寸的优化结果

从上文的理论分析可知,宜从“增大斜长、缩小倾角、减小管径”三方面进行调整,而且只能在原有设备上进行,显然调整的幅度不能过大,否则将导致V-301除油罐不可用。

V-301除油罐斜管布置区斜管组理论优化的结果见表3。

根据理论分析,表3中的12组数据中以第1组数据除油率最好,但是,因JZ9-3平台V-301斜管除油器堵塞现象比较严重,故倾角和管径均不能太小,结合生产实际,可考虑采用50°倾角、60 mm直径、斜长1130 mm的斜管,该斜管与原60°倾角、50 mm直径、斜长1000 mm的斜管相比,除油效果将会有所改善(dpc= 111 µm→107 μm),堵塞现象有可能得到缓解。

表3 斜管工艺尺寸优化结果(布管空间尺寸5000 mm×3180 mm×866 mm)

3 结 论

(1)斜管沉降常用的进水方式主要有上向流、下向流和横向流3种。这3种进水方式既可用于固体颗粒的沉降,又可用于液滴油珠的浮升,当固粒和液滴同时存在时则表现出6种运动方式,通过数学描述得出3组数学模型,即异向流、同向流和错向流模型。

(2)在3种沉降模型中,无论是固粒沉降还是液滴浮升,异向流的去除率最好,横向流居中,同向流最差。故就除油而言,以采用下向流为最好。

(3)“增大斜长、缩小倾角、减小管径”是已有设备改造提高除油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会增大斜管堵塞的倾向,合理的参数还需由实验确定。

(4)经对V-301斜管除油器斜管结构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生产实际,经优化后的斜管倾角为50°,斜管长度1130 mm,斜管直径60 mm。优化参数与原设计参数(斜管倾角60°、斜管长度1000 mm、斜管直径50 mm)相比较,临界粒径下降了4 μm(111 μm→107 μm),除油效率和堵塞现象将会有所改善。

符 号 说 明

A——斜板(管)区工作面积,m2

Af——斜板(管)总投影面积,m2

d— —斜板垂直间距或斜管直径,mm

dp— —颗粒和油珠的粒径,μm

L— —颗粒沉降或液滴浮升需要的长度,mm

l— —实际斜板(管)长度,mm

l′ ——理论斜板(管)长度,mm

K——常数,K=18µw/[(ρw-ρo)g]

n— —斜板(管)间隔数

s— —斜板(管)厚度,mm

w— —斜板(管)区宽度,mm

µw——水的动力黏度,Pa·s

θ——斜板(管)倾角,(°)

ρw,ρo——分别为水和油的密度,kg/m3

υ——斜板(管)中水流平均速度,mm/s s

υ——颗粒沉降或油滴浮升速度,mm/s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编. 斜板斜管沉淀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1-43.

[2]许保玖. 给水处理理论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34-242.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inclined-tube structure parameters in oil remover,on JZ9-3 platform

FU Jiaxin1,XIANG Wentao2,3,ZHOU Wei2,3,WANG Jianwen2,3,JING Bo2,3,YIN Xianqing1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Yangtze University,Jinzhou 434023,Hubei,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ffshore Oil Exploitation,Beijing 100027,China;3CNOOC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27,China)

Based on settlement principle and mathmatical analysis,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inclined-tub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V301 oil remover on JZ9-3 platform was studied,and inclined-tub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oil remover was optimized,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clined tube process design. The diameter of oil drops in wastewater decreased by 4 μm and the efficacy of oil removal increased remarkably. Clogging in the oil remover was improved.

oil remover;inclined-tube structure parameters;design and optimization

TQ 050.2

A

1000-6613(2011)09-2090-05

2011-03-12;修改稿日期2011-05-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08ZX05024-002)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项目(CNOOCRC-2010-ZHKY-ZX-005)。

及联系人:付家新(196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污水处理研究。E-mail fjx123321@tom.com。

猜你喜欢

斜管油器斜板
一种用于塑料粒子均匀冷却的冷却装置
浅谈水厂浮沉池斜板更新改造
催化裂化装置输送斜管内催化剂流化状态分析
容器产品上斜管高度的简易测量方法的探究
受油器位置调整方法及其专用工具设计
斜板沉淀池在炼钢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管壳式冷油器浮动端密封结构分析
桥巩贯流机组受油器的结构改造
斜管沉淀池处理转炉除尘水斜管内积泥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型翼片式斜板沉淀池的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