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优势理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011-10-17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曹泰松

中国商论 2011年31期
关键词:优势理论发展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曹泰松

华东交通大学 周才云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方面还比较落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那么,在新世纪新时代的今天,如何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文则从比较优势理论这一视角出发,结合西部地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演绎出相应且合理的政策选择。

1 比较优势理论演进

自从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1776年在其“圣经”《国富论》中提出绝对成本理论以来,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开始进入国内外经济学界的视野。200多年以来,基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同雨后春笋,硕果累累。其理论本身经历了一个由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近代比较优势理论到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飞跃;同时,在应用领域中,也由单纯的国别贸易发展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远未终结。

1.1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被称为国际分工论或绝对成本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就是用本国的产品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同时,即便是生产同种产品,其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交换过程中,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具有先进生产技术、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具有“绝对优势”。他主张各国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产品进行生产,然后进行交换,这样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必然对双方都有利。

后来,李嘉图于1817年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进一步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它是建立在生产活动的机会成本之上的。因此,他与亚当•斯密理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即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该国在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其精髓是:一个国家即便在每一种商品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它仍然会在某些领域拥有比较优势;不仅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交换增加福利,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贸易增加福利。这样一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都会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自由贸易获得比闭关锁国更大的利益。

1.2 近代比较优势理论

自20世纪初,近代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赫克歇尔、俄林和哈伯勒等人。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其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明确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命题,并且讨论了国际要素禀赋差异在确定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这一著作成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源头。可以说,他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中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指出,由于各国都会出口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因此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被认为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他还明确说明,如果不考虑地区分布,则使用相同工艺和要素的产业会获得相等的回报,这被后来学者称为HO模型的“一体化均衡”特性。

后来,他的学生俄林的理论对他的贸易思想作了重要的发展。他不仅考察了贸易格局,而且考察了贸易的经济效应问题,比如要素价格的均等,贸易对要素供给的反作用,等等。并在其老师理论的基础上,重新表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即H-O理论)。哈伯勒1933年放弃李嘉图模型中的成本不变假定,推广到成本递增的情形。他运用向外凸出的生产可能性来描述成本递增情形,这对于精确地模型化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通过长期和短期转换曲线的变化,来说明时间的变化对经济贸易均衡的影响。

1.3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20世纪80年代,由哈佛大学迈克·波特教授分别在《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中系统地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他站在产业(中观)层次,从下而上,即从企业(微观)层面向上扩展到国家(宏观)层面上,这是对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一种拓展。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优势。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又在于国家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并使企业具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虽然是针对国与国之间贸易分工而言,但其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讨论地区之间的分工与发展问题,适用于新形势下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以及国际间的往来。此外,在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时,还应结合本国或本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采取相应的战略方针,并利用比较优势积极扶持自己的优势产业,建立和发展自身相对优势的产业模式。

2 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一般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短短30多年从形式上几乎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一种面貌全新的成长状态。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净增长9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9年的25575元,净增长66倍。与此同时,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9全国各省市人均GDP排名中,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和陕西分别列于第7位和第17位。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拥有资源的比较优势、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2.1 资源的比较优势

(1)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京广铁路以西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其中尤其以西南地区为最多,占全国总量的70%。另外,西部地区耕地面积10.1亿亩,占全国71%;林地占全国83.5%;草地47.1亿亩,占全国的94.9%。此外,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大,如煤炭、天然气、水电等能源矿产;铬矿、锰矿等钢铁原料矿产;铜、铅、锌、锑、钼、镍等有色金属矿产;钾盐、芒硝、磷矿等化工矿产在西部地区占绝对优势。(2)西部地区日照时间长。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就是日光城,每天日照时数超8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3005小时。风能也是重要的资源,内蒙古高原、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北部等地,年有效风能达5000~7000小时,平均有效风能密度达150~300瓦每平方米。(3)西部地区拥有富集的生物资源。西藏的原始森林是全国最大的原始森林之一;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誉,在全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拥有1.8万种,占全国的60%;四川的大熊猫、金丝猴、牛羚、梅花鹿、华南虎、天鹅、穿山甲等都是我国的珍惜动物。

2.2 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要已经从追求数量过渡到追求质量,从追求质量转为“品牌消费”,而品牌消费的内在本质则是更高层次的质量消费。对于那些有资源优势能体现地区特色的常规作物和畜禽,在继续保持优势的同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内在品质。新疆库尔勒香梨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产业,拥有“库尔勒香梨”、“沙依东”、“2+8”、“孔雀”等注册商标。此外,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发展地区之间的裙带效应来创立品牌效应。如在新疆发展棉花、西瓜和甜瓜生产基地;云南、内蒙古、新疆的糖料生产基地;在西南地区发展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在西北地区发展猕猴桃、苹果、梨、葡萄等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和枸杞子、甘草、红花等中药材生产基地。

2.3 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是自然和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少资源的原始性、唯一性、垄断性已为世人所公认。从1982年到1984年,在国家已经非三次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19处中,西部地区就有42处。如四川和重庆的峨眉山、黄龙寺、九寨沟;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红枫湖;云南的路南石林、西双版纳、丽江玉龙雪山;陕西的华山、宝鸡天台山,等等。再者,大自然的造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使西部旅游资源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自然神韵和浓郁的西部风情。源远流长而关系复杂的民族文化,差异鲜明而又各成体系的风俗习惯,古朴自然而又充满朝气的民族艺术,浑然天成而又风格迥异的民间建筑,情调浓郁而又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无不展现西部旅游的风采。

3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选择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在这一伟大战略的号召下,西部地区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应进一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1 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

人的价值观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长期以来,深受历史原因的影响,西部地区人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和农耕文化观念浓烈,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本来较低,人们普遍缺乏竞争意识。所谓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因此,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主动出击,抓住机遇,努力赢得西部大开发的先机。立足于西部地区优越的要素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经济发展道路。

3.2 推进开发生态农业

西部地区应加快推进生态农业,构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生态农业主要是将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有机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导,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对于部分地区可以有效地进行整合,结合当地特色,组建专门某项农产品生产区,进行规模种植。同时,政府部门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坚持创建精品与增加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3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西部地区要从整体上进行统筹安排,逐渐推行影响环境预警体系,以确保危害程度逐步降低。同时,要进一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西部地区,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并能合理地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放在首位,不断地从自身做起,真正地建设成为一个温馨、幽雅的绿色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外商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投资硬环境。

[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邹东涛.中国西部大开发全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王文长,李曦辉,李俊峰.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李辉文.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郭波,吕守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西方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轨迹及其启示[J].大连大学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优势理论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矮的优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画与话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