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粮食生产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1-10-13张海翔张德亮

当代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总产播种面积总产量

○张海翔 张德亮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云南省粮食生产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张海翔 张德亮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本文利用波动系数分析了云南粮食生产的产量波动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粮食生产波动的特征属于古典型波动,即波动系数小于零,而且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同时对波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粮食总产量循环波动主要是由单产波动引起的,但是单产对总产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粮食播种面积对总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说明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对稳定粮食产量意义重大。

粮食生产 波动 波动周期 波动系数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特殊产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来考察,粮食生产受社会、经济、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表现出时丰时欠交替发展的动态特性,表现为生产的扩张、收缩、再扩张、再收缩反复循环的过程。我们把粮食生产增长过程中这种起伏波动的运动过程称为粮食生产波动,波动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一、粮食产量波动测定方法

以粮食产量作为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受长期趋势、周期波动、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四种因素的影响,依据粮食系统波动因素多、干扰因素多的实际情况,对时间序列分析先采用剩余法剔除掉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然后再用三项移动平均剔除随机波动,因为年度数据不存在季节变动的影响,最终得到的波动就是循环波动。本文主要分析粮食产量的长期波动,在分析波动时,波动程度一律采用波动系数的形式来加以刻画,波动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Y是实际产量,YT为粮食产量T期的趋势值,由回归拟合的方法得到。C为循环波动系数,C越大,则产量稳定性越差;C越小,则产量稳定性越好。

为了得到粮食的趋势产量,对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发现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所以选择线性模型。我们利用1949—2009年数据,得到云南省粮食产量长期趋势的拟合方程为:

二、云南省粮食产量波动情况

1、粮食产量的波动系数

根据波动系数计算公式、粮食产量长期趋势拟合方程以及1953—2009年云南省的粮食实际产量数据,计算趋势产量和波动系数,波动系数如图1所示。

图1 1953—2009年云南省粮食总产波动系数

从图1可以看出,1953—2009年云南省粮食波动比较频繁,波动幅度大,波动系数在-13.49%~31.69%之间;波动系数超过5%有的时间有37年,占样本年份的64%;剧烈波动即波动指数超过10%的有11年,占样本年份的19%。

2、云南省粮食总产波动特征分析

考察云南省粮食生产波动周期状况,按照从“谷—峰—谷”的形态特征,幅差大于5%,且持续时间至少在2年以上作为一个完整的周期,可将云南省从1952—2009年间粮食波动情况分为7个周期,如表1所示。

表1 1953—2009年云南省粮食波动的指标计算表

(1)云南省粮食总产波动是从增长型波动变动到古典型波动又到增长型波动的,但总体是古典波动。波动的性质有两类:如果谷位为负,即波谷年份的粮食波动系数为负值,称作古典型波动;如果谷位为正,即波谷年份的粮食波动系数为正值,则称为增长型波动。在6个谷底年份中,有5个年份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小于零,这种情况占全部周期的83%。1963年以后至2004年,粮食增长谷底年增长率都小于零,全部属于古典型增长波动,这表明建国以来云南粮食总产量循环波动以古典型波动为主。

(2)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大、波动幅度大。波动系数在-13.49%~31.69%之间。其中波动系数超过5%的有37年,占样本年份的64%。剧烈波动即波动系数超过10%的有11年,平均振幅为13.12%,7个周期中波幅超过10%的有3个,占43%。波幅最高的第一个周期1954—1963年达到37.8%。说明云南省粮食总产增长波动偏离均值较远,很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

(3)云南省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性较明显,总体来讲波动周期的时间较长,都在6年以上。平均波动周期为7.86年,最短周期为6年,分别出现在1963—1969年和1988—1993年。最长的波动周期为10年,分别出现在1969—1978年和1994—2003年。

(4)云南省粮食生产的扩张年度和收缩年度在1978年前后变化明显。在经济理论中,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4个阶段,据此我们把粮食产量波动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统称为扩张期,而将衰退和萧条阶段统称为收缩期。在1978年以前各周期的平均扩张期为3年,平均收缩期为5.33年;在1978年后,各周期的平均扩张期为4.5年,平均收缩期为3年(见表1)。说明1978年以前云南粮食产量由复苏转向繁荣的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较长时期的增长,而一旦粮食产量发生滑坡,从低谷上升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就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恢复才能达到正常产量。与此相反,1978年后扩张年度大于收缩年度,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云南省粮食生产的抗衰减能力增强。

三、云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因素分析

1、分析方法

粮食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综合体,其产量既取决于一定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又受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自然环境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技术、要素投入水平以及长期农业经济政策,而粮食产量的波动主要受来自于某些人们意料不到的短期性因素或“冲击”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粮食价格波动以及投入要素价格的波动等。但影响粮食产量波动的直接因素只有两个:粮食播种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而其他如粮食价格、自然灾害以及农业物资与科技投入等因素,最终都体现到面积和单产的增减上,即:

式中Yi表示全年粮食总产量,Si表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Pi表示单位面积产量。

年际变化率为;

表2 云南省各个时段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变化对总产量波动的影响

即总产量(Yi)的年际变化量(△Yi)可分解成单产(Pi)变化(面积不变)、面积(Si)变化(单产不变)及其交互作用(△Pi△Si)。为了估算一个时段单位面积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平均影响,需计算(5)式中各项绝对值和所占比例。

其中A为粮食总产的波动,A1、A2、A3分别为粮食单产、粮食面积、单产与播种面积两者交互对粮食总产波动的影响。

2、计算结果及结论

利用1949—2009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统计数据,分不同时段计算粮食单产、播种面积、单产与播种面积二者交互对粮食总产波动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1)总体看来,建国以来粮食单产是云南省粮食总产量波动的最大影响因子,达到59.76%,而粮食播种面积的作用只占38.56%。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交互作用对总产波动的影响较小,平均只有1.68%,即使是最高周期也只不过2.79%。但分时段来看,各因素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不尽相同。

(2)上世纪五十年代,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都较大,但是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更大,分别为40.08%和57.7%。这是因为1949年建国后,特别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使得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种政策首先作用于粮食播种面积方面,当时技术很落后,化肥使用量很小,农民的积极性首先表现在兴修水利、开荒整地等,但粮食单产受生产条件和科技水平的制约,单产水平较低。

(3)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直至九十年代末期,云南省粮食单产的提高速度很快,故此期间单产变化是影响粮食总产量年际波动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等作用表现明显。随着化肥、农药投入增加、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4)2000年以后,播种面积影响越来越明显,2000—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已经超过50%,达到55.08%,单产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大大降低。这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年际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对稳定粮食产量意义重大。

四、结语

第一,粮食生产增长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变化过程,起伏波动是必然的,但粮食生产的大幅度波动会引起粮食安全问题。历史已经证明粮食生产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造成的破坏性: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范围的粮食减产引发三年国民经济灾难、八十年代中期粮食减产导致农业发展的停滞不前、九十年代粮价上涨引发了全国性的通货膨胀等。因此从历史过程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情况,分析影响波动的原因,寻求减小波动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根据蛛网理论,粮食生产的蛛网效应明显,我们总期望粮食生产波动尽量表现为增长型波动(正增长,波动系数为正值),并且增幅越大越好,但是由于受蛛网效应的作用,连续长期的大幅增长会造成粮食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其结果反而是古典型波动(负增长,波动系数为负值),粮食生产大幅减少。由此给我们一个启示:粮食生产无论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幅度不宜过大,即波动要适当。

第三,云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偏大,主要是受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这表明通过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产虽有潜力可挖,但影响越来越小,要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才是关键。

(注:本文为张海翔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云南的探索与实践”(代码09XJY020)及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云南省粮食安全新策略及其政策框架研究”(代码79059)的部分研究成果。)

[1]林燕、于冷: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8).

[2]张峭: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1998(11).

[3]曹慧:中国小麦价格的周期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世界农业,2007(4).

[4]齐跃普、门明新: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11).

[5]解三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问题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1(5).

[6]董进: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测度[J].经济研究,2006(7).

[7]程杰、武拉平: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波动周期研究:1949—2006 年[J].农业技术经济,2007(5).

[8]席建超、杨改河:陕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时序分析[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5).

[9]石会娟、宗义湘、赵邦宏:河北省小麦产量的波动性分析[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8(9).

(责任编辑:李文斐)

猜你喜欢

总产播种面积总产量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