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求“中国模式”之魂

2011-10-10徐冰

中国报道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国模式著者中国政府

徐冰

探求“中国模式”之魂

徐冰

推荐理由

著者对“中国模式”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对其实质和发展趋向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的内涵,有助于推进方法论创新;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增强“中国模式”的世界普适性,有助于提升其世界意义。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在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作用中,创造了高速经济增长和体制平稳转型的双重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创造了一种“中国模式”。然而,什么是“中国模式”?其本质、发展历程和趋向又是什么?

《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一书,共收录21篇经典文章,分属4大主题:解释中国经济的成功;中国模式批判;平等与社会公正;建设和谐的农村。作者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中国政府是一个“中性政府”;“中国模式”仍处于发展之中,如果其存在基础不断弱化的话,中国将“日益变成一个‘正常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的贫富差距,社会结构两极化,国家被少数精英所主导”等现象;平等与社会公正作为著者学术研究的主线,存在于对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研究过程;研究农村治理问题对研究中国模式未来趋向问题至关重要,需推进农村发展观的两大范式转变。著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著者在“中国模式批判”一题中,从历史演进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持续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中性政府推动的改革路径,即政府与各利益集团相对分离,没有特定利益倾向,始终保持中立态势。著者对于中立政府的识别,及对其发挥作用的有效研究,是对“中国模式”的一种新颖解释,视角独特。诚如著者所言,中国政府的中立性质,是建立在对社会资源的相对合理利用上,把资源分配给生产力最高的群体,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著者独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为我们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在世界率先实现复苏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事实上,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向好发展的实践就是“中国模式”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表现。在“中国模式”下,中性政府有意地采取有利于某些特定地区和群体的政策,以促进改革和经济发展,并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改革和发展又反过来有助于中性政府不会永久地和某些团体或地区结盟,这对我们理解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事实上,在此种意义上,中性意味着相对均衡,保持中性的中国政府推动了中国经济相对均衡发展,或者说某一水平上实现了均衡发展。

著者对“中国模式”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对其实质和发展趋向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的内涵,有助于推进方法论创新;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增强“中国模式”的世界普适性,有助于提升其世界意义。

书摘

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20世纪的中国革命是起始于启蒙运动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和世界上的其他革命一样,中国革命造就了一个开放和平等的社会。

第二,中国保留了古代以科举制度为基础的贤能体制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曾经激发了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的想象,当前也对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政府更多地关注来自表现的合法性——即由给老百姓提供的实质性福利改进获得的合法性,而不是来自程序的合法性——即由既定程序赋予的合法性,其结果之一是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实行名义的民主制度,但却没有实现对政府的问责和监督。中国的实践虽然不能全盘适用于其他国家,但对政府表现的关注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改进民主的效能具有启示意义。

第三,在过去30年的制度转型和建设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制度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没有强调制度的纯洁性,而是强调制度的有效性,这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第四,自改革开放开始以来,中国政府基本保持了相对于社会群体的中性性质,没有刻意代表某个阶层,也没有被某个阶层所俘获,因而才可能放开手脚有选择地实施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相比之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要么被精英所俘获,要么被民粹主义所挟持,因而无法实施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中性政府是中国道路的核心特点之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姚洋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猜你喜欢

中国模式著者中国政府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论文英文摘要应列出全部著者的署名
中国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角色分析
中国政府土地优先购买权功能分析
论文英文摘要应列出全部著者的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