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林产工业的转型升级

2011-09-28撰文摄影吴渭明

浙江林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竹木林产品衢州市

□撰文/ 摄影 吴渭明

衢州林产工业的转型升级

□撰文/ 摄影 吴渭明

林产工业是以森林资源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以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为产业特征,主要产品包括林纸、人造板、家具制造、木门、林产化工、竹炭产品、森林食品等。

衢州是我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该市的林产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企业家们探索出了一条条具有衢州特色的林产工业发展的路子,全市林产工业突飞猛进,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实现产值110多亿元,林产工业成为衢州第六大支柱产业。

林产工业区域块状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目前,衢州市林产工业经过近5年的快速发展,区域产业特色日趋明显,已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如江山的人造板和门业、柯城的家具、衢江的竹炭及系列产品、龙游的笋竹加工、常山的油茶、开化的铅笔和林产化工等。衢州已成为规模比较大,且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中欧式家具、竹胶板生产基地,竹炭及系列产品生产开发基地,水煮笋加工、活性炭生产、人造板生产基地和免漆门制造基地,竹胶板生产基地年产竹胶板20万立方米以上,人造板生产基地年产优质人造板近5000万张,免漆门制造基地年产免漆套装门800万套。江山被命名为“中国木门之都”,衢江被命名为“中国竹炭之乡”。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目前,全市林产加工企业已有大中型企业6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3家,规模以上企业296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7家。在培育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开化龙顶”之类的国家级著名品牌和省级著名品牌产品,衢州林产品的美誉度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如江山年产木门500万套,占据长江以南50%的市场,50%的木门出口国外;活性炭产量占全国的1/6,竹炭产品在全国有1000多家联销加盟店,竹胶板产量全国第一,人造板产量名列全省前茅。

林产工业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林产工业已成为衢州市第三个突破百亿元大关的产业,江山市各大产业中竹木加工产值名列第一,衢州市竹木制品在区域特色产业中名列第四,2010年实现产值63.8亿元。二是随着竹木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竹木等原材料价格的提高。如毛竹由5年前的30—40元/100公斤到现在的70—80元/100公斤,小薪材由原来的300元/吨到现在的400元/吨,仅此就为农民增收3亿多元。三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就业。衢州市竹木加工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十分适合农民就业。据统计,全市现有10万多农民在林产品加工企业上班,为农民带来直接收入10亿余元,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四是林产工业不断壮大带动了周边货运物流、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衢州市林产工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功不可没。

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抓好规划编制,有序引导竹木加工业快速发展。衢州市委、市政府把竹木加工业列入工业“410”发展规划和“345”特色农业发展规划,龙游县、江山市把竹木加工业作为当地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分别编制了《龙游县竹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江山市竹木加工产业“十一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创办了龙游溪口竹加工园区和江山贺村竹木加工园区一、二、三期。各级规划的编制,以及根据规划创办的竹木加工园区,有序引导了竹木加工企业走转型升级的道路,也为企业构筑了良好的平台。

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抓好技改投入,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业“410”产业规划,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着力引导企业围绕做大家具、木门、人造板、地板、竹木工艺品、竹炭等优势产业,不断淘汰落后机器和设备,逐步加大技改力度,如腾龙、巨桑等一批企业近年投资多达8亿元。2010年,全市又出现技改新高峰,投资新建、技改项目9个,总投资达10.5亿元。如江山易和家具投资1.1亿元,新建了烤漆门自动化生产线;柯城奥宁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引进先进家具生产线;常山欧凯板业投资3000万元,建设年产6000立方米的车箱板技改项目等。这些重大项目的投资新建和设备改造的实施,不仅调整了林产工业的产业结构,而且提高了企业产能,提升了林产品质量,提高了林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抓好科技合作,提升林产品科技含量。近年来,为实现转型升级,衢州市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走科技兴林之路。一是建立科技服务平台,加快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江山分平台和浙西竹木加工创新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推进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要求龙头企业自建研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培养。三是鼓励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科技“联姻”。一方面运用院校研发成果,另一方面联合开发新产品,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实现产品升级。

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抓招商引资,实施大项目带动转型升级。2007年,龙游均泰科技竹木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生产重组竹材,公司生产出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的新产品。2010年4月,公司生产的竹地板、庭院装饰结构材在上海世博会上被日本馆、西班牙馆和上海馆选用。2008年,浙江丽人木业引进德国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衢州市林业加工企业的档次,提升了衢州林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快速推进了该市林业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抓品牌建设,提高林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年来,衢州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争创名优品牌,走品牌兴企之路。一是鼓励企业开展生产标准认证、品牌商标注册和森林认证,江山门业企业积极开展ISO9001/ISO1400认证。二是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农业、林业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加强企业形象和产品宣传,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林产品大型宣传广告牌,组织企业参加义乌森博会进行新产品推介,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优质产品奖,其中林产品金奖、银奖的申报超过50多个。目前,已有10多个林产品被评为省级以上著名商标,衢州竹炭等7个产品被评为国家原产地标志。

“十一五”林产工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走转型升级之路是实现林产工业快速崛起的最佳途径。“十二五”时期,衢州市林产工业发展的目标是突破150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继续抓住转型升级不放松,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大力宣传转型升级是省、市委和政府的要求,是实现经济增强、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是经济转型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做大做强衢州林产工业的唯一途径,要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着力抓好林业一产的发展。抓好林业一产提升,主要是抓“三项工程”的实施,即百万亩竹林增效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油茶产业提升工程,要鼓励企业发展自身需要的工业原料林,通过抓一产提升为加工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原材料保障。

要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利用最新的林业科技成果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市场潜力较大的竹木新产品的深度开发、研制、立项,要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培训,加强与林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的联系,巩固“企校合作”成果。

要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向集群化转变。引导和鼓励小企业的联合与重组,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及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企业和产品,以大企业引领产业。“十二五”要培育至少2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木门加工企业,还要借鉴开化县创立“开化龙顶”名茶的经验,走联合之路,鼓励生产相关联产品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统一打造“衢州制造”品牌。如衢州山茶油企业组成企业集团,统一品牌,这样既利于技术改造,又利于创新产品,又可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建立相应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大对林业转型升级的调研,出台一些为林产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的政策及公共资源给予林业转型升级保障、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措施,把优质生产要素、优惠扶持政策、优良高效服务向林工企业集中。

猜你喜欢

竹木林产品衢州市
◎Paper Excellence 收购Resolute 林产品公司
双发展新格局下福建竹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浅析健康化设计理念之下的竹木家居设计之美
林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
故园
筷子
非木质林产品认证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我国首部地方性林产品名录公布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