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嫩平原北部典型地域耕地利用安全评价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2011-09-19崔晓伟雷国平高志昊

水土保持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耕地利用

宋 戈,崔晓伟,雷国平,高志昊

(东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

耕地利用安全是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近10 a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突出,尤其是耕地利用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2008年全国耕地净减少1.93万h m2。全国耕地水土流失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4.26%,全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约为100万h m2,耕地主要土壤养分表现为大面积缺乏[1]。此外,酸雨、垃圾及化肥和农药等,也在不断侵蚀着大面积的耕地[2]。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9%,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只占40%[3]。多样化的污染、退化和农业基础设施等资源条件的限制,对耕地资源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加大了耕地保护的难度,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明显地警示我们,研究耕地利用安全问题刻不容缓。保1.2亿h m2耕地红线目标以及目前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质量下降的事实,同样也加剧了耕地利用安全研究的迫切性。

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针对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4-7]、耕地生态安全[8]、土地资源安全评价[9-10]等方面,但在耕地利用安全方面研究较少,而且研究成果在实际实施中,并未达到预期研究效果,因此,我国耕地利用安全问题仍然尖锐,提高耕地利用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重要的原因是,一定区域的耕地利用安全受经济安全因素、社会安全因素和生态安全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对耕地利用安全的影响关系十分复杂,即使是单因子变化也会引起其有关因子的“共振”,从而导致耕地利用安全状态的重大变动。因此,从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整体角度评价和调控耕地利用安全,是实现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松嫩平原北部典型地域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区,从耕地利用经济安全、耕地利用生态安全以及耕地利用社会安全角度,结合研究区——齐齐哈尔市耕地利用实际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效评分法,对2002-2008年间耕地利用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2002-2008年间研究区耕地利用安全状态,探索其耕地利用安全保护途径,为实现区域耕地利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的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齐齐哈尔市介于122°-126°E、45°-48°N,位于松嫩平原北部、黑龙江省境内,现辖齐齐哈尔市辖区、8个县(讷河县、甘南县、龙江县、富裕县、依安县、拜泉县、克山县、克东县),全市土地面积4.25万k m2,截至2008年底,齐齐哈尔市共有569.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64.6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4%,城镇人口204.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6%,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城市化平均值。齐齐哈尔市农用地面积3.38万k m2,其中耕地2.23万k m2,约占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18.9%,人均耕地0.39 h m2,是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的1.3倍,粮食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20%,该地区年平均气温0.7~4.2℃,南北相差3.5℃左右,年日照时数2 600~2 900 h,其中生长期(5-9月)日照时数为1 300~1 350 h,生长期降水量一般为350~480 mm,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作物生长期具有雨热同季、日照充足的有利气候条件。齐齐哈尔市农业节水灌溉机械0.33万台,农用水泵5.99万台,农用运输车2.77万台,农业排灌动力机械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同时齐齐哈尔市是松嫩平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耕地水土流失面积151.6 k m2,占耕地面积的88.3%,年治理面积20 k m2左右,因水土流失导致黑土区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11],黑土层的厚度逐渐浅薄,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耕地复种指数仅为0.66,耕地粗放利用现象严重,耕地利用生态环境总体比较脆弱,耕地利用安全形势严峻,及时掌握该区域耕地利用安全状态势在必行。

2 研究区耕地利用安全综合评价

2.1 研究区耕地利用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

耕地利用安全涉及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的约束,考虑耕地利用安全首先应维持耕地利用安全的稳定性,同时要维持耕地生态的健康与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最终达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2]。耕地利用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从耕地利用经济安全、耕地利用生态安全和耕地利用社会安全三个方面研究,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独立性的原则,结合研究区的现状选取24个单项指标作为参评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 评价原理

功效评分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能够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出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此方法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本文通过功效评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值,以评价指标项的最优值和最差值来分别代替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研究区耕地利用安全的综合状况。

2.3 评价模型

本文采用极差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变换处理,得到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功效系数乘以100作为指标的标准值。

(1)正效应指标。正向指标记第i个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为xij,则第i个评价对象指标的标准值为

表1 耕地利用安全综合评价指标

(2)负效应指标。负向指标记第i个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为xij,则第i个评价对象指标的标准值为

式中:d(xij)——第i个评价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d(xij)×100为该指标的标准值。当d(xij)=1时,指标代表的项目达到最佳状态;相反,当d(xij)=0时,达到最差状态。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离差权法。其原理为:若某一指标对所有样品都相等或相差不大,则此项指标包含评价所需的信息量不大,权系数很小;反之,若某项指标对所有样品相差很大,则权系数很大。因此,可用每一项指标的标准差计算该指标的常权[13]。

式中:wi——评价指标i的离差权重;Si——评价指标i的标准差;m——i项指标的平均值。

该模型用于计算耕地利用安全各项指标的评价值,耕地利用安全综合评价值是由各项指标的评价值综合相加得出,公式为

式中:CIi——耕地利用安全综合指数(评价值)。

2.4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在借鉴和综合国内专家学者关于土地利用安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2-16],结合齐齐哈尔市的耕地利用特点,将耕地利用安全等级评判标准确定为4个安全级别(表2),其中综合值越大,表明耕地利用安全状态越好,反之,则越差。

表2 耕地利用安全分级标准

2.5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2009)、《国土资源公报》(2008)、《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3-2009)、《齐齐哈尔市统计年鉴》(2009)、《齐齐哈尔市社会统计公报》(2002-2008)、《黑龙江省年鉴》(2003-2009)。

3 评价结果分析

3.1 指标权重确定

通过计算,研究区耕地利用生态安全、耕地利用经济安全、耕地利用社会安全3项指标的权重分配分别为0.328 5,0.377 5,0.294 0。在3项指标中,耕地生态功能指标和经济功能指标对耕地利用的安全影响略大。因此,为保证耕地可持续利用,在追求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同时,应特别注意提高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各评价指标权重见表3。

表3 耕地利用安全指标权重

3.2 评价结果分析

评价结果表明:在2002-2008年,齐齐哈尔市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值处于波动状态,耕地利用安全级别存在一定的差异(表4)。其中2002-2004年,耕地利用安全情况基本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但安全级别都是在临界安全状态波动。在2002-2004年,齐齐哈尔市耕地利用经济功能值大幅下降后,又有小幅度的上升,但耕地利用生态安全功能值逐渐下降,在这两大主要因素的影响下,耕地利用安全综合评价值跌至临界安全级别的临界区,尤其在2003年耕地利用经济功能值下降到近7 a的最低点,与齐齐哈尔市2003年水旱受灾面积达115.46 k m2有直接关系。2005年耕地利用安全级别达到安全状态,耕地利用生态安全和耕地利用社会安全的评价值呈上升状态,其中耕地利用社会功能上升幅度最大,这与2005年齐齐哈尔市耕地补充面积大和水库蓄水量足的实际情况相一致,耕地补充量为0.38万h m2,水库容量为8.79亿m3,是近7 a最高值,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增加8.38万h m2,同时该年平均气温比往年略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增加了耕地农产品的数量和农产品经济收入。2006-2007年,耕地利用安全级别急剧下降,其中耕地利用粗放现象十分严重,耕地复种仅为0.7左右,同时水库蓄水量不足,耕地补充系数仅为2.01,耕地储备数量明显不足,在没有足量的耕地和水资源的保障下,导致耕地经济增长值偏低;耕地利用生态安全指标值下降幅度更为突出,耕地受灾面积高达85%,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仅16.33 k m2,为近7 a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最低值,致使2007年耕地利用安全级别下跌至不安全级别,耕地利用生态安全面临巨大的危机,耕地利用安全问题亟待解决。2008年齐齐哈尔市的耕地利用综合评价值有明显的上升,耕地利用生态安全和耕地利用经济安全指标评价值的上升是该年耕地利用综合评价值上升的重要原因,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最突出,比去年增值约25%,同时应该注意到耕地利用社会安全评价值有较小幅度的降低,耕地利用综合安全问题仍然需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耕地利用安全的保护措施。

表4 2002-2008年齐齐哈尔市耕地利用安全评价值

齐齐哈尔市在今后发展中追求耕地利用经济最大化的同时,应更多注重于耕地利用生态安全的保护和耕地利用社会安全的影响,其中尤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有耕地受灾面积、耕地基础设施(农业排灌设施、农业节水设施等)、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复种指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实现齐齐哈尔市耕地持续、健康、稳定的利用,提高耕地利用综合安全,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4 结 论

通过对2002-2008年齐齐哈尔市耕地利用安全综合评价,表明齐齐哈尔市耕地利用安全基本处于临界安全状态,耕地利用经济安全、耕地利用生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为保证齐齐哈尔市耕地经济产出,针对齐齐哈尔市降水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需要提高水库蓄水能力,同时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受灾面积等。为改变耕地粗放经营方式和改善耕地利用环境,齐齐哈尔市应实施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措施,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同时在全市展开耕地生态保护工作,加大治理水土流失力度,提高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1] 张福锁,王激清.养分资源综合管理迫在眉睫[N].农资导报,2008-06-06(2).

[2] 徐英华,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思想对中国影响之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 孙大胜.生态与生存博弈:退耕还林会否无疾而终[J].环境经济,2005(13/14):89.

[4] 邹健,龙花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安全格局变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0(8):1366-1377.

[5] Brown L.Who Will Feed China?Wake-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M].New York:W W Norton for the World Watch Institute,1994:48-50.

[6] 王琳,吴业,杨桂山,等.基于STIRPAT模型的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196-200.

[7] Suleiman H M,Buchroithner M F.Degradation and abandonment of mechanized rain-fed agriculture land in the southern GADARIF region,Sudan:the local far mers’perception[J].Wiley Inter Science,2009,20:199-209.

[8] 谢花林.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28(12):6305-6311.

[9] 吴次芳,鲍海君.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51-57.

[10] Georgeta V.Assessing land reallocation decisions during transition in Ro mania[J].Land Use Policy,2009,26:1080-1089.

[11] 贾利,张晓彦,金庆明.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可持续发展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2):40-41.

[12] 高楠,宋戈.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4):250-254.

[13] 夏北城.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部分城市生态安全态势比较[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3):116-119.

[14] 方斌,吴次芳,吕军.耕地质量多功能技术评价指标研究:以平湖市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177-180.

[15] 宋戈,高志昊,马和.石油城市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2):21-23.

[16] 毛良祥.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金坛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29-30.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市耕地利用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基于SWOT的齐齐哈尔市冰球城市建设研究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齐齐哈尔市冰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