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教育实践及其意义研究

2011-09-17戴华桂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意义

戴华桂

[摘要] 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所孕育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后来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井冈山斗争的成功,是与党和红军结合实际实行一系列成功的政策分不开的,其中,党对干部和红军开展各种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为革命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强硬的红军队伍,对革命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红军教育实践;意义

井冈山斗争的成功,是与党和红军结合实际实行一系列成功的政策分不开的,其中,党对干部和红军开展各种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为革命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强硬的红军队伍,对革命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井冈山时期红军开展教育和训练的必要性

(一)根据地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党和红军的干部去开展工作。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失败后的部队开始了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然而,随着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对党和红军的干部队伍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因此,大力培养党和红军干部成为当前党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党和红军干部队伍的理论修养和政治水平亟待提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党员队伍,其成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和部分其他小资产阶级分子,他们带着大量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入了共产党。另外,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成分也较为复杂,一部分是工人农民,一部分是游民无产者,还有一部分是小资产阶级分子。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极其低下,即使工人、农民出身的战士,觉悟也有待提高。

(三)大力培养军事人才是频繁革命战争的迫切需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为了壮大革命队伍,提高军队战斗力,以适应根据地不断发展和革命战争不断扩大的需要,加强对红军的教育,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成为当时红军的迫切需要。

二、井冈山时期红军的教育实践

(一)红军教育的开创。

红军教育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红军领导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起来的。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和革命形势的分析,早在八七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党的建军思想,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形象地说明了这一思想。[1]在南昌起义后,毛泽东更加意识到要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军队。秋收起义失败后,在向井冈山转移的过程中,在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了连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实践中,更加意识到加强红军教育的重要性。

(二)红军教育的实践探索。

1、红军教育纪实。

①1927年12月,秋收起义部队即在井冈山砻市的龙江书院旧址,创办教导队。吕赤任队长,陈伯钧任党支部书记,陈士渠、张令彬负责教学工作,着重训练下级干部。

②1928年8月迁到茨坪。后来因地方武装普遍建立,由红军中派到地方武装中当骨干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决定由各省派人到教导队受训。每期训练1-2月。同年10月,教导队的学员有150人。以梁钧为队长,陈伯钧为副队长,早晨出操,上午上课或自学,下午以班、组为单位开会、讨论。

③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到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以后,留在井冈山就地坚持的红四军第30团(原红五军改编)创办了红军学校,由彭德怀任校长。

2、红军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一是军事训练。红军军事训练的方式有:①日常操课。由参谋长或军官制订日常操课表,逐日实行;②战斗结束讲评。在作战之后或一个月后进行;③實地训练。例如,放哨时讲放哨守则,守卫时讲守卫守则;在军官会议上讨论训练方法或作专题报告等。

二是政治训练。红军政治训练的方式有:①讲课。如部队若有三日休息,则每日必有一小时政治课,由党代表主讲,或定于一个月讲许多题目,这些题目务必使士兵零碎的政治常识系统化。②讲演。如全体集合讲话、作政治报告、作生活批评、作工农运动概况报告等。③早晚点名讲话。其内容或是当日生活的批评,或是次日行动的鼓动。④一次游击工作,一次战斗后的批评。⑤识字,认识标语。⑥参加群众大会、纪念会、追悼会、俱乐部会。⑦士兵小组会活动。[2]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土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3]另外,军队中干部的军事政治训练,比一般士兵的军事政治训练更为优先、严格。

三是宗旨教育,即任务教育。1927年底,毛泽东在宁冈砻市召集刚由茶陵返回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干部战士开会,并在大会上提出:我们每个人是战士,也是宣传员,不仅要打仗,还要向群众宣传我们的主张,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他扳着手指,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工农革命军开始执行“三大任务”后,就与一切旧式军队有了质的区别。因此,“三大任务”的提出,对于我军建设,对于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大任务”的提出和贯彻执行,在当年红军建设和井冈山武装割据斗争中显示了巨大威力,并为以后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一系列建军思想的提出起了先导作用。

四是红军军纪教育。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加强革命纪律,并严格执行统一的纪律,这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同年3月间,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毛泽东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从而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1929年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又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成为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加强军队纪律建设,密切了军民关系,增强官兵团结,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

三、红军教育的重要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维持的时间不长,其教育设施并不完备。但是,当年井冈山的红军教育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一)井冈山时期红军教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教育。1925-1927年大革命时期,工农教育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当时的国民革命教育一般以国共合作的形式进行,主要以国民党的名义出现。从井冈山斗争开始,工农教育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独立领导之下,成为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指导下的工农民主教育。

(二)井冈山时期红军教育实践,表明当时教育工作的重点也从城市转向农村。1925-1927年大革命高潮中,尽管在若干省份的农村开展了农民文化运动,并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但当时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还放在城市工作上;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教育,标志着随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教育工作的重点也从城市转向农村。

(三)井冈山时期红军教育的实践,表明在中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枪杆子里面不仅可以出政权,“还可以造干部、造学校、造文化、造民众运动”。[4]

(四)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教育的实践,为全国各根据地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后来各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小三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2]陈桂生著.中国干部教育(1927-1949)[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小三著.学习井冈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4]曾宪文 刘晓农著.井冈山斗争逸事.[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注释:

[1]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24页。

[2]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3-184页。

[3]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63页。

[4]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547页。

猜你喜欢

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k,b几何意义的应用
“无意义”修行
吸引的意义
不要无意义地羞辱他人
EGFR、Ku70、NF-κB 及 Bcl-2在 Graves 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