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2b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64例

2011-09-17杨智海李旭英黄学军

中医药信息 2011年6期
关键词:乙型干扰素抗病毒

杨智海,李旭英,黄学军

(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 十堰 442012)

近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很快,提供了较多抗病毒治疗方案选择,常用的有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及中医药,包括抗病毒药物联用、序贯等。我们在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4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及门诊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8例,诊断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男性91例,女性37例,年龄22岁~43岁,病程1年~10.5年。均有HBeAg阳性、HBV-DNA≥105拷贝/ml、2ULN≤ALT≤10ULN、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应<2ULN。采用随机(1∶1)、开放、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3.5±7.1)岁,平均病程(7.2±4.3)年;对照组中男性4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8.3±5.1)岁,平均病程(6.6±2.1)年。两组均衡性良好,经统计学方法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α-2b干扰素5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黄芪注射液3ml,双侧足三里各1.5ml穴位注射,每周2次。疗程24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本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ml,双侧足三里穴各1.5ml穴位注射,每周2次。疗程24周。

两组疗程均为24周。均给予基础护肝治疗:甘草酸二铵、能量合剂、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和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的变化。

3 结果

至治疗24周时共脱落6例(占%),其中治疗组2例(占%),对照组4例(占%)。至停药随访24周结束时共脱落病例10例(占%),其中治疗组4例(占%),对照组6例(占%)。不良反应主要是:流感样不适、发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皮疹、瘙痒、脱发等。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个治疗期间药物剂量改变的原因见表3。

3.1 疗效判断标准[1]

完全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DNA检测不到(PCR法)和HBeAg血清学转换。部分应答:介于完全应答与无应答之间。如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DNA<105拷贝/ml,但无HBeAg血清学转换。无应答:未达到以上应答者。

3.2 两组疗效分析

治疗结束时两组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HBV-DNA抑制率、HBeAg转换率、完全应答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24周两组HBV-DNA抑制率、HBeAg转换率、完全应答率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结束时两组疗效比较[n(%)]

表2 随访结束时两组疗效对比[n(%)]

表3 治疗期间药物剂量改变原因(n)

4 讨论

近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很快,提供了较多抗病毒治疗方案选择,常用的有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清除或持久地抑制HBV复制为主要治疗目标,短期目标以减轻肝脏炎症、预防肝纤维化和(或)肝功能失代偿,确保HBV-DNA消失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为主,远期目标是防止ALT反弹导致肝功能失代偿,防治进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理想的抗病毒治疗终点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消失、HBV清除,但是往往难以实现[1]。分析表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经普通干扰素治疗4~6个月后,HBV-DNA转阴率(杂交法)分别为37%,HBeAg转阴率分别为33%,HBsAg转阴率分别为7.8%,其疗效与基线血清ALT水平和肝组织学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中医外治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体内多种联系系统的综合概念,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达脏腑也[2]。清代医家吴师机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穴位注射发挥了药物和经穴两者的协调作用。中药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含有多糖类、皂甙类、黄酮类、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其中以黄芪多糖含量最多,黄芪多糖可以提高机体免疫细胞活性,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刘建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除基础治疗方法外,加穴位注射疗法,药用黄芪注射液穴取足三里、脾俞,有较好疗效[3]。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某些特定穴,如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肾俞、脾俞等可调节肝脾肾的功能,健脾和胃、养肝益肾,提高T淋巴细胞比值和转换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4]。结果显示,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优于单用α-2b干扰素治疗,随访24周复发率低于单用α-2b干扰素。能够更好抑制HBV复制,是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一种较好选择。

[1] 赵庆华,刘学勤,史海立.强肝健脾丸治疗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1):66 -68.

[2] 赵立岩.经络学说在中药透皮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针灸,1998,18(6):335.

[3] 刘建平.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J].河南中医,2007,27(8):62.

[4] 王昕耀,彭明华,孙膜,等.穴位黄芪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慢性携带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9,19(4):223 -225.

猜你喜欢

乙型干扰素抗病毒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