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2011-09-13王成林卢玉红邬光辉张立平桑洪曹颖辉

天然气工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奥陶统源岩塔里木盆地

王成林 卢玉红 邬光辉 张立平 桑洪 曹颖辉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王成林1,2卢玉红3邬光辉2张立平2桑洪3曹颖辉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过去的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不发育烃源岩,但近期通过钻井系统取样分析,在该组泥岩中发现了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达8.59%,厚度达200 m,值得高度关注。为此,通过近年探井的系统取样分析,结合地震追踪与沉积相研究,探讨了该组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勘探潜力。沉积相分析表明,浊流发育的探井缺乏烃源岩,而盆地相泥岩发育区有烃源岩分布;井震标定发现,浊积岩发育井区通常表现为杂乱反射,而烃源岩发育区多呈中强振幅连续—较连续地震相;根据区域地震追踪结果,认为却尔却克组烃源岩有利分布面积达5×104km2;油气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塔东地区存在来自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的油气。结论认为:西北部的草湖、东北部的英东、西南部的古城等地区烃源岩较发育,热演化程度成熟度适中,是现今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草湖地区、古城地区的寒武—奥陶系台缘带可勘探面积达8 000 km2,发育大型礁滩型圈闭,其侧向与烃源岩直接接触,有利于形成大型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东北部的英东地区志留系、侏罗系碎屑岩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断背斜圈闭发育,油源断裂发育,是寻找中小型次生油气藏的有利方向。

塔里木盆地 中—晚奥陶世 烃源岩 分布特征 地震地层解释 热演化 油源对比 勘探潜力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面积达8×104km2,寒武系—下奥陶统优质烃源岩发育[1-4],已有多口探井获得油气流[5],但由于这套古老烃源岩在加里东期已快速深埋进入过成熟期,油气大量散失[6-7],油气勘探处于停滞状态。正因如此,过去认为塔东地区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也不发育烃源岩,但新井的系统取样表明,却尔却克组有烃源岩发育,值得高度关注。

塔东地区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主要由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长石岩屑砂岩与粉砂岩组成[8],发育来自多物源区的陆源碎屑浊积岩[9],钻进厚度超过1 000 m,至盆地中心达4 000 m。前期认为这套巨厚盆地相泥岩“黑被子”缺乏烃源岩[1-3]。笔者通过近年探井的系统取样,结合地震追踪与沉积相分析,探讨却尔却克组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勘探潜力。

1 烃源岩发育、分布特征

1.1 单井烃源岩发育特征

近年来塔东地区新钻探3口探井,通过系统取样分析表明(表1、图1):米兰1井样品数192个,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1.93%,其中79.2%的样品TOC> 0.5%,平均值达0.87%;罗西1井样品数29个,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3.6%,79.3%的样品TOC>0.5%,平均值达1.77%;英东2井样品数108个,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8.59%,38%的样品TOC>0.5%,平均值达0.65%。

根据烃源岩氢指数—氧指数关系分析,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部分为腐殖型。Tmax值为450~500℃,处于中等—高成熟阶段。由于烃源岩热成熟作用影响,该区烃源岩生烃潜力S1+S2值较低(多小于2 mg/g),均值在0.47~1.74 mg/g;氢指数(H I)一般都小于150 mg/g,均值在46~119 mg/g。综合评价却尔却克组泥岩达到烃源岩标准,部分泥质烃源岩为中等—好生油岩。

表1 塔东地区却尔却克组钻井烃源岩样品有机质丰度统计表

图1 米兰1井却尔却克组烃源岩样品分析综合评价图

通过单井标定,TOC的高值区主要发育在测井资料自然伽马(GR)较高的泥岩井段,因此利用自然伽马曲线的对比分析,可以推断单井烃源岩的厚度(图2)。由此计算,罗西1、英东2和米兰1井达到好生油岩标准(TOC>1%)烃源岩厚度分别为63 m、146 m和206 m,可见这套烃源岩相当厚。

1.2 烃源岩分布特征

塔东地区奥陶系却尔却克组主要发育深水盆地相和浊积相沉积[8-11],通过钻井分析表明,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相泥岩中(图2)。盆地相泥岩厚度较大的井段,浊流欠发育,仅有薄层的粉砂岩,GR值整体较高, TOC值高,烃源岩发育。而早期钻探的塔东1、塔东2等井浊流发育[9-10],多形成砂泥岩互层,或是在泥岩中夹砂岩,受浊流影响,烃源岩不发育。

图2 罗西1井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综合柱状图

图3 塔东地区奥陶系井却尔却克组地震相平面图

通过地震标定表明,却尔却克组深水盆地相沉积以中强振幅、中等连续地震相为特征,浊积相以杂乱充填地震相为主要特征。地震相追踪发现(图3),东南部的塔东1—塔东2井区以杂乱充填地震相为主,烃源岩不发育,与钻井吻合。东部的米兰1、罗西1井区中强振幅、中等连续地震相发育,烃源岩厚度大。近期钻探的古城4井却尔却克组为斜坡—盆地沉积[12],缺少浊积砂岩,为中强振幅较连续地震相,钻探证实也有较好的烃源岩发育。

通过井震追踪表明,却尔却克组巨厚盆地相泥岩中烃源岩发育,主要分布在塔东地区的西部与东北部,烃源岩厚度介于100~700 m,面积达5×104km2。

2 油源对比与热演化特征

2.1 油气源对比

油气源对比表明龙口1井志留系原油与罗西1井中奥陶统烃源岩在三芳甾烷的分布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如图4所示。

在m/z 245三芳甾烷质量色谱图上,龙口1井志留系原油中4-甲基-24-乙基-C29三芳甾烷(8号峰)和3-甲基-24-乙基-C29三芳甾烷(9号峰)含量高;在芳烃m/z 231三芳甾烷质量色谱图上,志留系原油C2820R三芳甾烷(28号峰)的丰度明显高于C26和C27三芳甾烷(25号峰);此外,C2820S(26号峰)三芳甾烷含量也较高(图4-a)。罗西1井中奥陶统烃源岩m/z 245和m/z 231三芳甾烷的分布都与志留系原油相似(图4-b),二者可比性较好。

2.2 热演化特征

通过热演化史分析,塔东地区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热演化差异较大(图5)。

志留系沉积前,除盆地中心Ro为0.7%~1.0%外,大部分地区Ro<0.7%,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侏罗系沉积前盆地中部达到了高—过成熟演化阶段(Ro>1.8%);塔东1、塔东2井区Ro介于1.2%~1.4%,盆地东部烃源岩也达到了成熟阶段。古近系沉积前盆地中心Ro>3%,塔东1、塔东2井区受到异常热事件的影响,Ro为1.6%~1.8%;盆地东部Ro变化不大。现今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已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Ro介于1.8%~3%;盆地东部英东2、罗西1井区热演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1.2%左右。

因此可见,却尔却克组烃源岩中新生代以来具有持续生烃、大面积供烃的条件,盆地西南部、西北部与东北部的古隆起斜坡区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方向。

3 勘探的启示

近年来不同角度的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中—晚奥陶世具有广泛发育烃源岩的地质条件[13-21],为何塔东数千米的中上奥陶统盆地相泥岩中不能存在局部区域、局部井段的烃源岩发育呢?近期新井的系统取样表明,塔东地区中上奥陶统有烃源岩发育,值得高度关注。

图5 塔东地区志留系沉积前(左)与现今(右)却尔却克组中部Ro热演化图

塔东地区寒武—下奥陶统烃源岩在奥陶纪末已进入高过成熟,以寻找有古构造背景的残余油藏及喜山期裂解气为主[13]。而中—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泥质烃源岩在盆地西部与东部有广泛的分布,在喜山期进入大量生排烃期,初步估算其生烃强度超过100×108t/km2,油气资源量达20×104t。在龙口1、英南2等井已发现可能存在来自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其有效性高于寒武—下奥陶统烃源岩,勘探评价工作更容易展开。

从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程度分析,现今对油气有贡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草湖、东北部的英东、西南部的古城等地区,这3块地区烃源岩较发育,热演化程度成熟度适中,是现今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草湖地区、古城地区的寒武—奥陶系台缘带可勘探面积达8 000 km2,发育大型礁滩型圈闭,其侧向与烃源岩直接接触,有利于形成大型的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东北部的英东地区志留系、侏罗系碎屑岩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断背斜圈闭发育,油源断裂发育,是寻找中小型次生油气藏的有利方向。

4 结论

1)根据区域地震追踪结果,认为却尔却克组烃源岩有利分布面积达5×104km2;油气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塔东地区存在来自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的油气。

2)西北部的草湖、东北部的英东、西南部的古城等地区烃源岩较发育,热演化程度成熟度适中,是现今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草湖地区、古城地区的寒武—奥陶系台缘带可勘探面积达8 000 km2,发育大型礁滩型圈闭,具有形成大型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东北部的英东地区志留系、侏罗系碎屑岩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断背斜圈闭发育,油源断裂发育,是寻找中小型次生油气藏的有利方向。

[1]梁狄刚,张水昌,张宝民,等.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J].地学前缘,2000,7(4):534-547.

[2]张水昌,王飞宇,张保民,等.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油源层地球化学研究[J].石油学报,2000,21(6):23-28.

[3]赵靖舟.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系海相烃源岩重新认识[J].沉积学报,2001,19(1):117-124.

[4]何君,王天祥,朱卫红,等.安全、平稳、高效开发塔里木盆地天然气[J].天然气工业,2008,28(10):5-10.

[5]司学强,张金亮,谢俊.成岩圈闭对气藏的影响——以英吉苏凹陷英南2气藏为例[J].天然气工业,2008,28(6):27-30.

[6]吕宝凤,王核,夏斌.新疆塔东地区含油气系统建设与改造[J].天然气工业,2006,26(2):26-28.

[7]杨永才,常象春,张枝焕.英吉苏凹陷石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4):410-413.

[8]刘忠宝,于炳松,陈晓林,等.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中—上奥陶统海底扇浊积岩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J].现代地质,2003,17(4):408-414.

[9]赵宗举,潘懋,杨海军,等.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浊积岩物源分析及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科学,2010,45(3): 681-697.

[10]王恕一,黄继文,蒋小琼.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沉积及古地理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3):236-248.

[11]钟广法,刘学锋,邓常念,等.塔里木盆地塔东凸起西部中上奥陶统地震层序与海底扇沉积[J].地球科学,2006,31 (3):366-371.

[12]朱长见,肖中尧,张宝民,等.塔里木盆地古城4井区上寒武统—奥陶系储集层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 (2):175-181.

[13]唐友军.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J].沉积学报,2009,27(6):1208-1215.

[14]李艳霞.塔里木盆地塔东英南2气藏气源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22(4):27-30.

[15]肖中尧,卢玉红,吴懿,等.塔里木东部满东1井志留系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期初步分析[J].地质科学,2005,40(2): 262-273.

[16]卫平生,张虎权,王宏斌,等.塔中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预测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9,29(3): 38-40.

[17]康玉柱.中国古大陆形成及古生代演化特征[J].天然气工业,2010,30(3):1-7.

[18]赵宗举,周新源,郑兴平,等.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诸多证据[J].石油学报,2005,26(3):10-15.

[19]邬光辉,陈利新,徐志明,等.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J].天然气工业,2008,28(6):20-22.

[20]丁云宏,程兴生,王永辉,等.深井超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技术——以塔里木油田为例[J].天然气工业, 2009,29(9):81-84.

[21]张水昌,WANG R L,金之钧,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优质烃源岩沉积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碳氧同位素新证据[J].地质学报,2006,80(3):459-466.

(修改回稿日期 2011-03-10 编辑 罗冬梅)

10.3787/j.issn.1000-0976.2011.05.011

王成林等.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却尔却克组烃源岩的发现及其意义.天然气工业,2011,31(5):45-4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塔里木等盆地及邻区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编号: 2008ZX05004-04)。

王成林,1975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油气综合勘探与石油地质研究工作。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910信箱塔里木分院。电话:(010)83598199。E-mail:wangchenglin@petrochina.com.cn

猜你喜欢

奥陶统源岩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AMT法在塔里木盆地吐格尔明背斜及含铀地层识别中的应用
新疆柯坪地区一间房重晶石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前景分析
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与上覆地层间的不整合
哈拉哈塘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判识
三肇凹陷青一段超压源岩生成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控制因素分析
三塘湖盆地条湖组烃源岩地化特征及致密油油源对比
新疆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石炭系太勒古拉组烃源岩特征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伸展-挤压构造旋回
珠-坳陷北部洼陷带始新统半深-深湖相烃源岩综合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