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2011-09-12韦秀英郑杨杨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西柳州545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9期
关键词:脉搏收缩压空腹

韦秀英 郑杨杨 周 玉 梁 晓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西 柳州 545001)

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除对异常血糖代谢进行正规干预外,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早期检测非常重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一个早期反映全身动脉硬化情况的较好指标,已经被临床实践证实。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是指肱动脉到胫后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近年来用于衡量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的无创指标。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硬化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早而快,但两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baPWV与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IMT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135例研究对象均为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常规测量ba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压、血糖、C肽、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 mm为增厚。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简称增厚组)62例,男22例,女40例,平均年龄(64.0±8.7)岁;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组(简称无增厚组)73例,男34例,女39例,平均年龄(57.4±13.3)岁。

1.2 检测方法

1.2.1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仪器 OLYMPUS AU2700、TOSHIB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ccute-40、XH-6020γ免疫计数器。

1.2.2 BAPWV检测 采用日本OMRON-COLIN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 VP-1000检测 baPWV。患者静息15 min后去枕仰卧,双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袖带分别绑于双侧上臂、脚踝,将心电感应器置于心前区,仪器自动分析输出四肢血压、取左右两侧baPWV均值进行分析。

1.2.3 颈动脉IMT测定 采用尖端影像彩色超声系统(美国惠普公司),选择频率7.5 MHz探头扫描患者双侧颈动脉。患者仰卧,肩部垫高,颈后仰,头稍转向对侧,从锁骨上窝起逐渐上移,可以观察到颈总动脉、交叉部、部分颈内动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baPWV比较 所有研究对象baPWV为(1 720.3±380.4)cm/s,明显高于正常值 1 400 cm/s〔3〕。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组的baPWV明显低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间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无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简单相关分析 baPWV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空腹C肽以及2 h C肽相关。见表2。

表1 两组中baPWV及相关指标均值比较(±s)

表1 两组中baPWV及相关指标均值比较(±s)

与无增厚组比较:1)P<0.01

参数 无增厚组(n=73) 增厚组(n=62)男/女(n)34/39 22/40年龄(岁) 57.4±13.3 64.0±8.71)收缩压(mmHg) 129.6±17.0 142.7±18.41)舒张压(mmHg) 76.1±10.5 81.1±11.31)血肌酐(μmol/L) 71.8±20.0 68.4±21.5空素氮(mmol/L) 5.8±1.5 6.1±1.4空腹血糖(mmol/L) 8.2±2.3 7.6±2.1空腹C肽(μg/L) 1.5±0.8 1.4±0.8 2 h C肽(μg/L) 4.5±3.2 5.0±3.4总胆固醇(mmol/L) 5.0±1.2 4.7±1.2甘油三酯(mmol/L) 2.0±2.3 1.9±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1.2±0.3 1.1±0.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2.9±1.0 2.7±1.0 baPWV(cm/s) 1 623.6±354.6 1 834±380.91)

2.4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baPWV为因变量,收缩压、舒张压、年龄、空腹血糖、空腹C肽以及2 h C肽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年龄为baPWV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Y=-517.910+9.593Xl+10.791X2。(X1:收缩压,X2:年龄)。见表3。

表2 baPWV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表3 baPWV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一般认为,颈动脉IMT增加意味着该处动脉存在粥样硬化,baPWV增加反映动脉弹性的减退。从病理角度而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在动脉内膜,动脉弹性减退的病变主要发生在动脉壁中层,如动脉壁螺纤维化和钙化、弹力层断裂、胶原含量增加等。从临床角度来讲,颈动脉IMT更多地反映动脉壁的结构,baPWV更多地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或硬化程度。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弹性减退二者有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又有一定的联系,粥样硬化可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而造成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使动脉僵硬、弹性减退。在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弹性减退往往伴有相似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baPWV检测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更为简便的反映外周动脉管壁特性的方法〔4〕。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诸多危险因素存在时,人体血管壁纤维组织不断增生,相邻纤维层之间形成的黏连越来越多,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逐渐变小,脉搏波被血管壁吸收减少,因此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有研究表明,baPWV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有关,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调节动脉僵硬度〔5〕。糖尿病可损害内皮细胞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已经有所升高。正常人baPWV一般<1 400 cm/s〔3〕,本研究中 T2DM 患者的人 baPWV平均为(1 720.3 ±380.4)cm/s,明显高于正常人。Ohnishi等〔6〕的研究也发现,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均高于正常组,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

本研究提示增厚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组,且均与人baPWV呈正相关,提示年龄及高血压为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7〕。

本研究中,T2DM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baPWV显著高于无增厚组;相关分析还显示,baPWV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空腹C肽以及2 h C肽相关。颈动脉IMT和baPWV不但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受损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而且对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后评估也有重要意义。国外有学者〔8〕对438例T2DM患者(其中45例伴有脑梗死,393例无脑梗死)的颈动脉IMT和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发现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颈动脉IMT高于单纯糖尿病组,颈动脉IMT每增加0.1 mm,糖尿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就增加1.8倍。Yamashina等〔9〕比较了冠心病患者、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非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三组的baPWV测定结果,发现三组之间baPWV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加重,baPWV改变更为明显,指出baPWV有望作为血管损害的筛选指标〔10〕。以上研究提示,在T2DM患者中检测baPWV及颈动脉IMT有助于发现早期动脉硬化,两个指标的联合应用能为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也有助于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危险分层和疗效评估。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1997;20(7):1183-97.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国卒中,2006;1(8):575-82.

3 胡大一,向小平.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检测的临床应用-大动脉僵硬度(弹性)和功能检查〔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2):81:2.

4 涂燕平,雷梦觉,葛郁芝,等.糖代谢异常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间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7;12(5):350-1.

5 黄黎莹,初少莉,钱岳晟,等.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006-9.

6 Ohnishi H,Saiton S.Pulse wave velocity as an indicator of atherosclerosis in impaired fasting lucose.The Tanno and Sobersu Study〔J〕.Diabetes Care,2003;26(2):437-40.

7 Tcomiyama H,Arai T,Koji Y,et al.The age-related increase in arterial stiffnessis augmented in phases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hypertension〔J〕.Hypertens Res,2004;27:465-70.

8 Matsumoto K,Sera Y,Nakamura H,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common carotid arterial wall thickness and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Metabolism,2002;51(2):244-7.

9 Yamashina A,Tomiyama H,Takeda K,et al.Validity,reproducibility,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oninvasive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J〕.Hypertens Res,2002;25(3):359-64.

10 朱凌波,洪小苏,陈 芳,等.踝臂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J〕.江苏医药,2008;34(7):677-9.

猜你喜欢

脉搏收缩压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光电式脉搏波检测系统的研究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