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建设信息化高速发展

2011-09-11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铁路财务

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本世纪以来,随着汽车和航空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冲击。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铁路先后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技术改造,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在重载、高速运输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运营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里程最长、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2010年2月6日,世界上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中国西部结束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2010年7月1日,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铁路——沪宁城际高铁开通运营。目前,全国铁路日开行动车组1000多列,日发送旅客达到92.5万人,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里程7055公里。高速铁路领先世界,高原铁路世界一流、重载铁路屡创世界奇迹,我国铁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昂首跨入高速时代,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易遇管理瓶颈

2011年3月6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重要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支持客运专线铁路、西部干线铁路等建设。预计到2011年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9.9万公里,快速铁路通车里程达1.3万公里。

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面前,作为重要的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在发展中容易受到管理的瓶颈。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是以建筑业为主的特大型综合施工企业,总资产和年营业额均在100亿元以上,其控股子公司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铁路建筑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三度位居“中国500家最大建筑工业企业”之首,无论是声誉还是核心竞争力在建筑行业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企业经营能力的增强,以及建筑企业特有的财务管理与核算要求,单纯的财务核算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于中铁二局来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财务规范制度不能落到实处。

2.分子公司、指挥部、项目部分布国内外,各自建立自己的账套,数据孤立、分散,缺乏统一的对比、分析、监督、考核平台。同时,上级单位无法实时、准确了解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

3.管理成本高:大多数项目部地处偏远地区,现场审计成本高、效率低;内部交易、债权债务虚增业务、权益变动等业务需要人工识别、调整以及报表层层汇总上报等,导致合并报表编制周期长、耗用人力大;预算指标的下达、上报等都需要手工进行,同时还需要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参与,多个领导审批等,这些环节导致预算编制周期拉长。

4.上级单位无法实时了解资金存量、分布情况以及大额资金流向,尤其对异地资金的管理和监控缺乏有效信息手段,资金使用风险大;资金管理人员忙于资金的筹措,而无暇集团资金的监控和分析,导致财务风险较大;资金预算停留在手工阶段,集团层面不能适时掌握资金存量,难以保证收支平衡,融资压力较大。

5.费用支出不能实时控制,既定预算不能严格执行:大量工作处理停留在手工阶段,由于缺乏集中式信息技术的支撑,财务信息不是即时反映,从而费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审核,未将对费用的控制前移,预算对费用的控制也形同虚设,起不到控制作用。

6.成本核算和过程控制是管理中的盲点:现有的财务软件数据流向是单向的、静止的,只是对企业运营结果的财务记录,不能反过来控制、影响企业的运营过程,尤其是成本控制方面,不能对施工的每个作业链进行考核、控制。

信息化助力轨道交通建设发展

徐澄曾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信息化发展之路》一文中指出:目前国内地铁建设公司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依托,对轨道交通线路从规划到设计到建设到运营到资源开发经营的各项业务的运作实行“一体化”管理,是一个多种类型业务混合型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为核心,以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为对象,协调做好各项工作,按期保质地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但是随着轨道交通建设任务的增大,在建线路的增多,业务工作量倍增,而基于纸面文件的审批,数据和信息传递已远不能满足管理需要。

中铁二局先后完成了需求调研与方案设计,制定了《中铁二局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应用需求》、实施方案、标准建账方案和内部抵销业务处理方案;集团各单位113个会计主体共254人参加了系统培训;2005年 10月,开始系统并行;2006年1月1日系统正式上线;2006年7月,项目通过集团内部科技成果评审。项目验收会上,各评委一致认为:中铁二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的B/S构架,采用集团“一套账”的模式,系统功能强大,运行安全稳定,维护简单,操作方便,数据集中共享,适合中铁二局项目众多、分布广泛、管理分散的行业特点,能够满足中铁二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决策相关性,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实时集中监控和管理,满足了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要求。通过实施信息化,中铁二局实现了公司内部会计集中核算,统一了标准,优化了流程,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统一了全集团的标准科目体系和财会政策;大大优化财务报告编报流程,缩短报表周期;实现远程实时穿透式查账、分析和监控,大大加强了集团财务控制的职能,对直属单位经费支出、子公司资本支出等预算的过程控制都成为现实;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大大提高。同时,强化了集团财务监控,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过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集团各单位的财务状况,满足集团企业垂直集中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快速做出反应,正确地进行决策,财务从核算型真正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大大提高决策质量。

信息化建设高速前进

2008年,中铁十一局随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整体上市后,为满足上市后要求的准确、快捷的会计信息要求以及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需求,在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要求和规划下,以局级为统一单位,选择管理软件进行了中铁十一局集团财务集中核算项目的建设,包含总账、与总账同步、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等模块。中铁十一局424个核算单位一个年度有40多万张凭证、100万条以上的分录。普通的算法,需要计算5分钟以上才能出一个全部单位的汇总科目余额表,而且由于长时间占用服务器资源,容易导致死机和系统崩溃。但中铁十一局应用研发的优化系统,利用大型关系数据库实现高效语句查询,利用内存计算代替反复查询数据库,实现了大规模数据计算的速度的飞跃。

深圳地铁5号线全长约40.9公里,设站27座,高架线路长7.3公里,地下线路长33.6公里。主要组成元素为“一段(塘朗车辆段)、一场(上水径停车场)、三枢纽(前海湾站、龙华火车站、布吉站)、七换乘(宝安中心、灵芝公园、西丽、五和、太安路、黄贝岭、东门路站)”。该项目从全面开工到竣工运营仅36个月,是国内最大的BT建设项目,由中国中铁工程总公司负责BT项目的投资、建设、移交,整条线的施工由中国中铁旗下九个集团公司承建。深圳地铁5号线线路长,工程量大,工期紧,技术复杂,接口多,涉及的专业和项目繁多,各部门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其项目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项目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协同的效率,并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对提高深圳地铁5号线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意义尤为重大。

易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认为: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来看,轨道交通项目一般包括项目决策、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与维护等几个阶段,项目涉及主要单位包括业主方、咨询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运营方等。在具体的项目运作过程中,众多不同的参与者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关系,在这些不同的参与者中,业主作为项目发起者和最终收益者,其协调和管理作用贯穿项目始终。

信息化的本质是指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科学技术,对工作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未来,信息化与轨道交通并肩发展

《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在回顾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时指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保障能力提升,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9.1万公里,增加4986公里。

报告提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报告在提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时指出,要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重要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支持客运专线铁路、西部干线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长江岸线航道、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中西部港口、中西部支线机场、西部干线机场建设,加强道路养护。201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到9.9万公里,增长8.8%,其中快速铁路通车里程为1.3万公里,增加4700公里。

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实施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易建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必须与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相匹配,才能对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方法和效果也不相同。因此,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从业主为主导的多方协同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满足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项管理任务的需求为立足点,围绕项目的决策、设计、投资、合同、进度、质量、安全等管理要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科学方法和技术,实现项目的网络化、可视化、协同化和集成化管理,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多元化、多角度、多数据的管理与决策依据,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铁路财务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