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建设领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初探

2011-09-08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20期
关键词:设施应急监控

一、项目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矛盾日益凸显,各类突发事件进入易发和多发期,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进一步向精细化、智能化、效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努力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全面推进集约型城乡建设,进一步提高住建行业监督和管理水平,强化城市应急指挥能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更是我市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市建设领域相关业务系统建设已初见成效,各类基础数据库已初步形成,但由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等问题,造成信息获取手段单一,部门间的联动监管、协同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城市资源快速高效调配能力,开展我市城市建设领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解决现有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共享难等问题,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大大提高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项目建设目标

依托我市城市建设领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在整合现有数据资源、通讯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内部协同办公;对全市建筑市场、市政公用、房地产、园林绿化等全程一体化综合监管,并配合智能终端设备实现现场执法,为建设领域综合监管提供有效的监管手段;结合城建公众热线、视频与气体、液体等传感器,通过光纤传输网络、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等对建筑工地,供水、燃气、污水管网等关键市政设施实现多渠道的实时监控,并借助GIS地理信息平台,直观展现监控点相关地理位置信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模型,在监控中心对突发事件实现对事发点相关设施建设档案和抢险救灾资源实现检索查询,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现周边环境设施及建筑内部结构信息,通过三维、立体、仿真的调度平台、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现场应急指挥车等,为城市公共安全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三、项目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统筹规划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综合平衡各行业间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项目建设。

2、资源共享,集约实用

项目开发要充分利用现有已建系统和信息资源,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进行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集约性和实用性,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项目建设效能。

3、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项目建设的起点要高,采用先进的模块化程序设计和先进的设计思想,并充分考虑系统可扩展性,使项目在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前,要经过反复测试,有较强的容错能力,确保项目安全可靠运行。

四、项目总体框架

根据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建设领域工作特点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制定我市城市建设领域应急指挥平台总体框架图(如图1):

五、项目建设内容

结合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相关要求,确定项目总体定位着眼于数字建设、智能监控、协同办公、现场执法、应急指挥等核心功能的建设,具体分为五大子系统:

1、数字建设系统

实现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房产、绿化、市政道路、桥梁、路灯、亮化控制点、河道、管线、排水闸站设施、供水厂站设施管网、燃气场站设施管网、污水厂站设施管网、抢险救灾物资地理位置数字化/空间坐标化,实现相关空间信息的动态静态分层分主题地图式数字标识;

实现基于GIS的房产、绿化、市政、路灯、道路、河道、闸门、自来水、燃气、污水、人员、车辆、物资等详细数据实时空间定位与地图式查询统计。

2、智能监控系统

实现对建筑工地、燃气场站设施、供水厂站设施、排水闸站、市政公用设施、自来水、天然气、污水等进行视频监控,实时视频监控和历史视频调阅。

基于物联网技术电子标签与传感器技术,对敏感作业现场、构筑物、管线进行数字化标识与现场讯息实时传感,通过通讯装置上传至数据中心,提供条件综合预警。

3、协同办公系统

实现对建筑市场、建筑工程、市政公用、房产、绿化、城建档案的闭合式综合监督管理;结合现有的建筑市场综合监管平台,集成市政公用、房产、绿化、城建档案相关监管平台,形成建设领域综合业务集成平台。

实现局内部行政办公,公文流转、收发等,实现对人员、车辆、物资等动态监督管理;部门职能、内设机构、人员职责、领导动态静态状况、车辆数量和用途、车辆动态静态位置、物资配置。

统计生成城建、房产、绿化、建管、安监、质监、公用、监察、档案、自来水、天然气、污水等全系统的各类报表。

4、现场执法系统

协同执法:建立执法信息网上移交传递机制,以信息共享互通为核心手段,实现与城建监察、安监站、质监站、招标办等兄弟部门间信息联动,达到协同执法目标。

移动执法:借助移动终端设备(PDA/PAD),实现城建监察、安全监督、质量监督的现场行政执法电子化,及时快速;重点为执法过程指挥与控制、执法结果上报与查询。

高效执法:基于平台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建立预警模型快速跟踪到监察对象,并与网格化管理措施相结合,高效跟踪到目标监察源、自动完成任务分配,达到监察高效目标。通过建立办案全过程电子化机制,平台实现自动卷宗归档,达到执法高效目标。

5、应急指挥系统

发生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时,平台能按照房产、绿化、公用事业、自来水、天然气、污水等各类重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自动按预定抢险预案分级发出相关指令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要求反应快速、处置准确、可操作性强,为第一时间抢险救灾提供保障;

通过监控中心显示屏,对周围环境、相关市政设施、抢险物资等视频、图像、数据资料进行查询统计和指挥调度,必要时可派出现场指挥车,现场指挥。

(1)实现紧急情况的收集、显示、上报功能。即在指挥中心内能通过网络传输和其他通信方式实时接收、显示、上报紧急情况的现场文字、图片、语言信息,并能通过终端服务器和显示屏随时调阅紧急情况子系统的文字、图片信息;

(2)实现远程指挥功能。在实施应急事故处理与救援任务时,可依托应急救援指挥车辆及其车载装置,通过部署视频会议系统,运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交互信息迅速实现对各个子系统和现场实时远程指挥;

(3)实现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功能。即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以及其它相关软件,迅速查询、显示应急事故要素分析结果与现场救援力量部署状况,为拟制处置预案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六、项目建设方法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我局智能监控平台建设,确定成立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组,负责平台的沟通协调和开发建设工作。

2、全面落实智能监控平台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智能监控平台的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平台管理和各方主体监控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并加强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定和落实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对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贯彻执行国家、地区、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改进监控管理手段,提高监控管理水平。

3、落实定期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技术服务保障

各有关单位应当定期对监控和应急处置的仪器、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测和维护、保养和评估。建立监控和应急保障体系,做好平台维护和服务保障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政府预警监控和应急指挥平台,切实提高监管水平与行政效能。

结束语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运用成熟的信息技术与顶层设计思想,规划构建城市建设领域应急指挥平台,是进一步整合住建领域信息资源,加强突发事件与敏感领域综合指挥处理能力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在应用上具有针对性,在实现上具有创新意义。

猜你喜欢

设施应急监控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民生设施非“摆设”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