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婚姻报告

2011-09-06Fred

市场周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婚姻大学家庭

Fred

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威廉不是王子,那么在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并不愿意过早结婚。1960年,威廉的母亲戴安娜出生的时候,有将近七成美国成年人已婚,现如今这一数字下降到只有一半,而非婚生子的数字达到过去的八倍。再看历史,20多岁的年轻人有三分之二已婚,2008年这个数字只有不到三成(26%)。现如今的大学生多数不愿意结婚(约64%),比未读大学的高得多(46%)。

仅仅一两代之间,婚姻习俗变化如此之大,自然吸引研究者去追问一个为什么。佩尤研究所(Pew Research Center)与时代杂志对美国当代婚姻及家庭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包括美国人对婚姻以及家庭生活的期望,为什么要结婚以及从中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婚姻虽然是一个社会的,精神的和代表性需求,但实际上已经失去它原有的必要性了。无论男人或女人,即便没有婚姻,同样可以有性关系,可以交往,可以事业有成,受人尊重,甚至可以有孩子。虽然如此,依然有人渴望婚姻并愿意结婚。

在过去半个世纪,家庭结构变化中最为显著的应该是婚姻拉开了贫富差距。1960年,已婚的中年人收入比单身人士高2%(去除家庭成员人数的因素);2008年,这个数字已经高达41%。换句话说,越富裕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结婚几率越高。或者说,婚姻会让你更富有。

为什么已婚人士与未婚人士的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由此可以引申到更广泛的话题婚姻对谁更有利?婚姻对父母和家庭生活之间有何联系?婚姻的自然属性如何改变了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婚姻类型

978年的离婚率比如今高出许多。当时的时代杂志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婚姻形式是否已经过时?将近三成的调查者认为的确如此(28%)。从那时起,引人注目的皇室婚姻和离婚法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我们曾致力于研究小家庭(三个孩子一对父母的核心家庭)以及现代家庭(三个孩子一对父母的核心家庭,还有同性恋叔叔带着收养的越南孤儿,爷爷和他的第二任太太以及继子)。我们还采访了威尔(Will)和格瑞斯(Grace),经常像两口子一样吵架但实际并没结婚,还采访了新婚夫妇尼克(Nick)和杰西卡(Jesslca),他们只吵过一次架。我们还了解到一些意外维持下去的政治婚姻,譬如克林顿夫妇。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一个超过四百亿美元的婚姻经济正在成长之中,包括婚庆、烟火,真人秀、以及婚前协议、婚后协商、离婚保险等。我们如此在意婚姻甚至引起当事人遭遇政治斗争和婚姻官司,例如前总统的女儿切尔西克林顿在与男友同居后结婚,而帕林(Br Estol Palln,Sarah Palin的女儿)则是未婚妈妈。

当我们回头再重新审视皇室婚姻,你还会选择结婚吗?很少有人会肯定地说yes。佩尤研究所调查发现四成人认为婚姻没有意义,并不是说我们对美国家庭持悲观态度。我们对美国家庭和对国家教育以及经济一样充满信心。只是,我们对于家庭的定义更为灵活。

更让人惊讶的是,美国人长久以来直都对婚姻保持敬重并想结婚。在近年的一项调查中,有一次或一次以上婚姻的占总人数的七成。虽然有44%的三十岁以下年轻人认为婚姻会逐渐消失,但只有百分之五的人不想结婚。社会学家也注意到美国人的结婚以及再婚频率在西方国家是最高的(同时离婚率也比多数欧洲国家高很多)家庭结构是国家机构的缩影,我们将婚姻视作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并力图完美。“结婚可以向人展示自己拥有家庭和朋友的成就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安德鲁-切尔林(Andrew Cherlin)如此说,他曾著有《当代美国婚姻及家庭状况》(The Marriage-Go-Round The State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in America Today)。他说:“结婚成了道德徽章。”

但是,如果婚姻不再是义务,也无实际用处,那么它又是什么呢?在回答此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先回答:结婚究竟为了谁?

新的婚姻差异

回答这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高尔夫球员格雷格诺曼(GregNorman)和网球明星克丽丝·艾弗特(chris Evert)的婚姻,他们2008年的结婚只维持了5个月。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他们的结合有许多新式配偶的特征。新郎和新娘在职业生涯都取得显而易见的成就和财富,他们还有同样的爱好,都是运动健将。新娘比新郎大,之前有过两次婚史,新郎只有一次。另外,恋爱之前他们已对双方有所了解。

这是很多婚姻很典型的开始方式。今天的婚姻成婚年龄更大,夫妻双方的爱好更接近。越来越多的新婚夫妇有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背景。50年前,医生向护士求婚,经理跟秘书结合。25年前,高尔夫球员可能会选择空姐。现如今医生更倾向于找医生,公司老板更希望另一半也很能干。

改变的只是数字,伴随着女性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增加,男人选择的配偶更可能拥有高等学位。经济收入与女性教育上的优势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她也将为家庭带了更多经济利益。

女人收入增加不只影响到谁下厨房的问题,对于其他家务的重新划分也有显著意义,而已婚夫妇必须更善于交流此类问题。幸运的女人可以从不幸福的婚姻中抽身而退,三分之二的离婚率由女人提出。

婚姻变迁还有其他微妙之处。纽约大学社会学家道尔顿·康利(Dalton Conley)留意到,从986年到2003年,在婚姻中妻子身高高于丈夫的比例增加了10%,“当然这只是少数婚姻的状况,但已有明显趋势表明婚姻中的改变和夫妻模式的变化。”老妻少夫型婚姻比例骤然增加,因此康利相信男人女人各自在婚姻中的作用已被重新定义。

虽然婚姻结构改变造成的结果已经足够复杂,但却并未停止。978年的民意调查显示,不到一半的人认为夫妻双方最好都在外工作。而在最新的佩尤研究所的调查发现,62%的人赞成夫妻双方都有工作。970年,只有四成的妻子在外工作,现在这个数值增加到61%。

这些转变直接影响到人们选择配偶的标准。三分之二的人认为男人应该养家(其中男性调查者多于女性)。同时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女人养家也很重要。

从表面判断,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少的人结婚——因为他们必须先完成学业,2010年,男性首次结婚平均年龄为28.2,女人为26.1,自60年代起以每二十年一岁的速度递增。

但也有自相矛盾之处。过去二十年里,高中毕业的人婚龄比大学毕业生还高。990年,高中毕业生结婚年龄为30的人数比大学毕业生要多。到2007年,又倒转回来。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转变7并不是需求差异,根据佩尤研究所的调查,46%的大学生愿意结婚,学历低而愿意结婚的为44%。“半个世纪以前,无论你是一个高中辍学生,或是大学毕业生,甚或是博士,结婚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现在则情况大不同,婚姻会决定你在社会中的地位。”康利解释道。结婚是大学生未来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教育水平低一些的人那里则是唯一的规划。

过去对于多数人来说,跟某个人结婚是立足于社会独立生活的基础,这是宣告自己成人的宣言。现在,社会学家认为结婚不只是画作的最后一笔或者大厦的最后一块砖。“对任何教育程度的人来说,婚姻都是压顶石。“康利说,”大学生往往在毕业工作落定之后再考虑结婚,没读大学的会在感觉经济宽松时结婚。”

但安稳并不易得。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无论男女没有高收入工作,也很难结婚。知识经济已经取代制造经济,配偶双方都失业是很不利的因素。因此他们会考虑结婚但不会考虑买房。

这些解释了为什么未婚同居的比例在一年内增加到了13%,调查者都甚感惊讶甚至重新复查数据。他们将此归结于经济危机,新组合的男女往往都没有工作。其结果,没有钱单独租房的只能和男女朋友一起合租,但还是必须等到经济充裕才能结婚。结婚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钱。事实上,调查发现教育程度及收入低的人普通要求配偶达到可以养家糊口的条件时方可考虑结婚。

同居人数增长并非仅仅只是经济所迫。和半个世纪前相比,同居现象日渐普遍,不到一半的人不赞成这种做法。只同居不结婚,离婚率必然下降,但随着同居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结构会随之改变。

但经济原因造成的同居不止是生存问题,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同居是试婚第一步。他们制定家庭手册,接受家务培训,甚至最终结婚生子。而没有大学学历的人会选择先同居生子,再去礼堂结婚。有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成为改变婚姻的决定因素。孩子在婚姻中的影响

美国人认为,在所有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中,生育抚养孩子是最大的问题。佩尤研究所指出,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婚姻状况同你所得的尊重、快乐、职业目标、财富安全以及性生活都无关。而谈到孩子、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数会压倒性地认为孩子是婚姻最好的礼物。

然而。极少数人认为孩子是不得不结婚的重要因素。事实上,2008年有44%的婴儿为非婚生子,是半个世纪前的八倍。四分之一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是1960年的三倍。跟老式单亲家庭不同

多数菲婚生子不是亲热的时候不小心。单亲家庭婴儿健康协会同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发起的一项在追踪了5000个从出生到九岁的孩子后发现,一半以上没有结婚的父母在孩子出生时仍生活在一起,三成的孩子是爱情的结晶虽然父母后来还是分开了。

绝大多数未婚妈妈认为她们有超过50%的几率同孩子父亲结婚,但五年之后,实际上只有1696结婚,2096的人现在还住在一起。但并不是说孩子的生活里没有男人,四分之一的未婚妈妈会选择跟另一个男人结婚。但实际生活中并不那么完美,非亲生子会对之后的夫妻关系造成很大压力。对于钱不多的孩子来说,妈妈的新男友意味着生父的探望越来越少,抚养费也会减少。也有许多重新组合的家庭幸福美满,但并未全都如此。切尔林指出:“预计有21%的美国孩子在十五年的成长里会有两个父亲,而8%的孩子会看到三个或更多。

婚姻真的会成为亲情之间连结的阻碍吗?“现在,婚姻依然是美国人拥有长期稳定配偶关系的主要方,”切尔林说:“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人的同居关系最为短暂。在一些欧洲国家,有些配偶数十年生活在一起。”到今天,只有6%的美国儿童父母仍处于未婚同居的状态。

如果没有订婚,没有前任同居男友或女友,也没有孩子,那么未婚同居对于结婚并无负面影响。谁有能力推开这些因素的影响?有收入的女人和无需女人照顾的男人也就是经济能力和教育程度。其他人只能无着落——不能结婚也无法分开,进退维谷。

两极化的婚姻

一旦踏入婚姻,接受过大学教育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家庭生活。有专业工作的人可以为离婚支付相应费用,并有工作能力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婚姻结束时有钱人完全可以把难做的费时间的家务外包给他人。而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谈判以及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也有更好的技巧。他们婚姻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而那些相对来说从事低收入工作,例如机械加工行业或者是零售行业的父母来说,单单一个生病的孩子就可以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困扰。

近几年来,总体离婚率出现高峰,大学生跟配偶分手的比例却在下降。但是这一数字的下降一部分是由于那些低收入人群无力支付高额的离婚费用,他们虽然没有办理离婚手续但其实已经分居。所以,整体而言,离婚率依旧居高不下。切尔林说“在调查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瑞典的未婚生子家庭解体的几率比美国已育家庭离婚的几率低得多。”

21世纪的婚姻更加两级分化。一个大学毕业生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更容易结婚并稳定婚姻。而那些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常常延迟结婚,并且他们更容易未婚生子,这使得结婚对于他们而言更加困难。在过去半个世纪,婚姻两极化与社会经济两极化同步进行,“佩尤研究所的分析人员说

”两者又互相依赖。”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到底是贫困的压力使人们的婚姻关系更难持久,还是不易持久的婚姻关系加重了贫困?

如何应对当代的婚姻

当代的婚姻是否越来越像西点军校,只录取最优秀的精英分子,而把其他剩下的人都送往前线7这个问题取决于回答者站在何方立场。“在过去一个世纪,婚姻的基础已经改变。”PAlRs基金会cEO赛斯·恩森伯格(seth Eisenberg)说道,“但是很少有夫妻去学习爱和亲密关系的新规则,这不是因为难学,而是没人告诉他们应该学习,他们往往认为失败的婚姻源于这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婚姻指导师会告诉你如何稳固婚姻,如何同配偶更好交流。他们相信技巧可以适用不同的配偶,并提倡合法婚姻。恩斯伯格认为婚姻是粘合剂,可以让你有所建树,共同生活就像魔术贴。“婚姻的承诺让两个人成长并日渐成熟,这是其他任何关系都无法给予的。”

社会学家则认为答案在婚姻之外。在孔茨(Coontz)看来,如果我们改变对非传统模式家庭的设想,并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担负婚姻的责任。“不要设想未婚父母应该怎么做,也不要设想离婚或单身会怎么样。并不是说有了婚姻就有了一切,失去婚姻就一无所有。当我们对未婚和已婚配偶要求担负同样责任的时候,就不再那么逃避婚姻了。”

美满的婚姻就好比购买了一艘豪华游艇,一开始难以得到,但是得到后就会尽力维持,在暴风雨来袭时可以有所依靠,让你无法舍弃它。现实的确如此,婚姻依旧是梦想实现的捷径。

威廉王子为订婚的新娘戴上母亲戴安娜的戒指,他说希望母亲与他同在。虽然父母的婚姻不欢而散,但婚姻传统沿袭下来的东西并非毫无意义。

猜你喜欢

婚姻大学家庭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对婚姻的忠诚
家庭“煮”夫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至善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