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渣打集团:风雨百年,走向辉煌

2011-09-06九月

市场周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渣打银行渣打香港

九月

1858年7月31日,上海的《字林西报》上。出现了这样一条启事:“蒙董事会之许可,渣打银行本日在上海设立分行,行址在北门街(今河南南路的延安东路至人民路一段)”。从这一天开始,从上海开始,渣打开始了其在中国的历程。150多年来渣打和中国一起历经风雨,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未间断过自己的业务。渣打由于其跨越三个世纪在中国的经历。堪称历史最悠久的外资银行。清朝末年的辉煌岁月

1858年印度一新金山一中国渣打银行(the CharteedBank of Indian Australia of China,以下简称渣打银行)的上海分行正式成立了,其首任经理名为约翰麦加利(JoheMackellar),所以渣打银行在中国大陆的分行均被称为麦加利银行(除香港外)。早期的渣打银行在中国的银行的业务,主要经营外汇,兑换外国币券及旅行支票,吸收存款,活存透支,发放贷款,国内汇兑等项。国外汇款,除英磅、美元外,以印度卢比为较多:国内汇兑主要是申汇,多以钱庄为对象。

1859年,渣打银行开始在香港和新加坡营业。1862年,渣打银行得到授权在香港发钞至今。同年,英属南非标准银行(theStandard Bank of British South Africa,以下简称标准银行)在南非伊丽莎白港(Port Elizabeth)开张。

1863年,渣打银行在中国的汉口分行成立,是汉口第一家外资银行。

民国时期在中国的扩张

1914年(民国3年)至1917年,第一次世界夫战期闻,渣打银行开办透支贷款和汇兑,并支持外商在汉目收购战略物资,以帮助协约国民需之用,故致其年利润猛增至30余万两。1929年虽发生世界经济恐慌,但仍获得年利润10余万元。故渣打在汉口经营80余年,其累计利润达1000万余元以上,若加上在中国七个分行利润之和,则达一亿元以上。

97年(民国6年),渣打银行青岛分行成立,主要经营外汇业务。99年(民国8年),渣打银行北京分行成立。截止943年,渣打银行在中国哈尔滨、大连等10个城市设立了分行。

930年(民国9年)当蒋介石和阎锡山在中原交战时,阎锡山命天津市长崔廷献拨款00万元,由买办邓扬洲经手,存入渣打银行作为筹建中华建设银行资本。937年(民国26年)冬,南京被日军占领,很多官僚、军阀和巨商,都将大批现款汇往香港,大多数都是由渣打银行汇出。其放款一项,多为贴现及押汇,也是以钱庄为主要对象。

1939年(民国28年),已在广州经营十年的大英银行(theBank of EngIand)并入渣打银行,使其实力更雄厚。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渣打银行在华业务严重受阻,曾一度被日本三井银行接管。

在那段兵荒马乱的年代,有钱人认为外国银行可靠,纷纷将贵重物品送到外国银行托管,手中的现金则用来购买黄金或港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渣打银行、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发行的货币最多达3 5亿元,到949年,中国的港币竞达6亿元,使港币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几乎代替了中国法定货币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的银行业高度垄断年代

解放后,渣打银行除上海分行以外其他分行均停业,并且上海分行也并入香港分行,在上海圆明园路85号设立留守办事处。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只保留了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华侨银行和渣打银行4家外资银行继续在上海营业,但事实上能开展的业务也非常有限。幸运的是,渣打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并应政府要求协助打开新中国的金融局面,其对中国的贷款业务着重放在化学及钢铁工业之上。不过,在新中国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渣打银行看到的仍是一个高度垄断的银行体系。

969年5月,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 of ndlan,Austratla0f chlna)和标准银行(the Standard Bank of British SouthAfrica)合并,成立(标准)渣打银行集团(standard CharteredPLC),但合并后两行仍沿用原名对外营业。经过长期的筹备,至975年10月才正式以渣打银行集团(以下统称为渣打银行)的名义统一对外营业,业务区域集中在亚洲和非洲。

改革开放后的稳步发展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渣打银行率先重建在中国的服务网络。加之已有的上海分行,渣打银行遍布了中国的14个城市,成为在华网络最广的外资银行之一。其中,982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998年升级为分行);983年在深圳设立分行;985年,在广州设立办事处,987年,厦门分行成立:988年在天津建立办事处(992年升级为分行)。

由于政策限制,直到984年,渣打银行才逐步扩大业务经营。这一年是中国开放后银行业第一阶段的改革开始,由单一中央银行的一元银行体系演变为二元银行体系,中央银行专司政策制定,不再过问存贷款业务,将其转交给专业银行办理。

999年,渣打银行收购瑞士银行的环球贸易融资业务而跻身9大美元清算银行。同年,开设台中分行并扩迁台北、高雄两地分行,是台湾地区金融业第一家获得贸易服务、企业资金营业、贷款管理、证券托管最新版IS09001国际标准认证的银行。

成功迈入21世纪

2000年带给渣打银行两个最大的并购,分别是ANZ集团的Grindlays银行和香港的Chase消费者银行业务。渣打银行通过一系列收购增强了在核心市场的竞争力,并完成了在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的部署。

2002年,渣打银行在香港联交所双重上市,为深入发展亚洲业务奠定了基础。7月,香港金管局宣布将在2003年第二季度推出欧元结算系统,并委任渣打银行为欧元结算系统的结算机构,该事件被称为香港发展金融基础设施的一个里程碑。

2004年7月1日渣打银行终于完成在香港注册的手续,成立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同年,渣打银行向中国的渤海银行购买了9.9%的股份。

2006年10月23日,渣打银行收购台湾新竹商业银行。并计划将新竹国际商业银行在与渣打银行在台湾目前的三家分支机构合并后更名为台湾渣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standardChartered Bank Taiwan)。

2007年3月27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批外资本地法人银行。截至201年2月底,渣打银行在中国已经拥有5000余名员工,18家分行,46家支行,65个分支网点和1家村镇银行。

我们秉承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一贯战略,继续投资、拓展分支网络和强化业务能力,在推动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且我们也一直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发展,持续开展包括“看得见的希望”,“员工志愿者项目”“Livingwith HlV”等项目。渣打银行也在全球许多市场的绿色金融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渣打银行是中国森林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三大私营人造森林运营商之一,业务运营位于四川和云南省的森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全球联合协调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商及保荐人。渣打采用自己的森林与棕榈油立场声明指导方针评估该交易。在中国森林公司符合声明中规定要求的同时,渣打的交易团队和专项可持续发展团队紧密合作,鼓励该公司取得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

中国是渣打集团重要的战略市场,我们致力成为我们利益相关方的理想伙伴,将我们的品牌承诺Here for good(“一心做好、始终如一”)贯彻到我们的运营当中,努力成为整个行业在专业素养和公司治理领域的标杆。

猜你喜欢

渣打银行渣打香港
香港ifc商场
香港
“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