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布置设计

2011-09-05罗承昌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年4期
关键词:渠首坝段消力池

罗承昌

(长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 武汉 430014)

1 概述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丹江口水库东岸,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陶岔渠首闸初期工程于1974年建成,主要任务作为丹江口水库副坝挡水,并承担引水灌溉任务。工程运行至今已30年,满足了初期工程设计要求。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正常蓄水位由157m抬高至170m,副坝必须进行必要的加高、加固。

陶岔渠首枢纽作为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渠首工程,承担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城市的输水任务。

因此,枢纽以供水和挡水任务为主,同时兼顾灌溉和发电。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一期工程渠首闸设计引水流量350m3/s,加大引水流量420m3/s。电站装机两台,总装机容量50MW。

2 地形及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处北部伏牛山脉与南部武当山系之间的狭长低洼地带,其西为中低山区,东为南阳盆地,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地貌景观。地面高程一般为160~185m之间。闸址区内出露有奥陶系中统中厚层灰岩、灰质白云岩,此外有少量中-基形火成岩脉。岩石表面无统一连续风化带,垂直厚度一般不大于2m。工程区属岩溶中等发育地区。地表岩溶形态以石芽、溶沟为主;闸基位于汤禹山背斜的一次级向斜核部,向斜西翼岩层倾向下游,倾角一般28°~38°,东翼岩层倾向上游,倾角较陡,一般64°~85°。主要发育北西西向断层,多倾向下游,倾角一般大于45°,破碎带物质胶结较好。裂隙以NNE向较为发育,NWW向、NE向及NW向次之,倾角一般大于45°。中倾角裂隙主要见有两组,倾向NE和SE,倾角30°~40°。

枢纽工程区处于相对稳定地块之上,工程区地震活动微弱。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3 枢纽总体布置

3.1 闸址及闸线选择

陶岔闸初期工程运行至今,没有因闸址的问题引起工程量的增加环境变坏等不利情况,陶岔坝址处初期工程已建引水闸及人工开挖了上、下游渠道,渠首段较顺直,地形完整,可作为新闸闸址。

经过对老闸加固和易址重建方案进行比较,从工程运行安全和稳定性、施工难易、建筑景观、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重建方案工程投资省,施工相对简单。

在闸线选择上,进行了原闸线上游70m、原闸线、原闸线下游约80m三条闸线的比选。

(1)从地质条件分析,上、原、下三条闸线,基岩顶板线依次抬高;三条闸线岩溶均较发育,下闸线相对较好,但构造相对发育;三条闸线均无可靠防渗依托。

(2)从挡水建筑物长度看,上闸线轴线长度最长,原、下闸线长度接近。

(3)从工程建设条件来看,下闸线可利用老闸作为施工围堰,上线、原线老闸须全部拆除,如原线利用老闸,则电站建筑物建在岸边,工程量大。

综合分析,下闸线优势明显,采用下闸线方案。

3.2 电站方案比选

在本工程水头及流量条件下,电站发电水头在6~24.86m之间,机组不适宜不发电仅过流的工况。故加电站方案中,引水闸工程规模不变,只在引水闸旁加设电站建筑物。

陶岔闸一般情况下均从电站直接引水。当遇机组检修等特殊情况,可从闸室直接引水。闸室和电站引水规模均满足中线一期工程的要求,从工程运用来看,增加电站不影响中线工程的调水。陶岔渠首修建电站后增加投资2.9亿元,发电量可抵消增加投资,经济指标较好。

3.3 总体布置

枢纽运行期间,一般条件下干渠引水主要来自电站尾水渠,故枢纽布置比较中,电站布置在干渠主渠道、引水闸布置在右岸扩宽处。由于电站占据了主渠道位置,引水闸的基坑需在右岸开挖基岩形成,因此,在引水闸上、下游需要开挖相应的引水通道。枢纽建筑物主要有:初期工程已经修建的上游约4.4km引渠、重力坝、引水闸及消力池、厂房建筑物。枢纽布置如图1。

图1 枢纽布置图

4 主要建筑物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坝轴线总长265m,从左至右依次为左岸非溢流坝,安装场坝段,厂房坝段,引水闸室段,右岸非溢流坝。

4.1 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

丹江口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170.0m,校核洪水位174.35m,总库容339.1亿m3,为大 (1)型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均为 I等工程。陶岔渠首枢纽作为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副坝,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工程,其工程等别为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引水闸、河床式电站挡水建筑物部分、两岸连接坝段等挡水建筑物以及上游引渠、下游总干渠为及上、下游导墙为1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副厂房、开关站等为3级建筑物。

本工程挡水建筑物设计与校核洪水位与丹江口大坝相同,设计洪水重现期100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10000年加20%。

根据总干渠运用条件,确定闸下消能设计标准为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引水闸引加大流量420m3/s。

4.2 引水闸

引水闸布置在渠道右侧,宽度38.5m,顶高程176.6m,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有坝顶交通道、事故检修门启闭门机以及弧形工作门启闭机房;在高程157.7m,宽15.4m,布置有闸下游检修门平台。

引水闸分3孔,边孔为整体式结构,中孔采用孔中分缝。坝段宽15.5m,其中墩厚2.5m,孔口宽7m,闸总宽31m。

闸室顺水流向长36.5m,其中进口段13.75m,出口明渠段22.75m。孔口上部挡水部分设两道胸墙,两道胸墙间设事故检修门,有压短管出口设弧形工作门,出口明渠段设检修门。

闸后设消力池,消力池顺水流向长60m,宽36m,采用透水底板型式,池底板厚1.5m,底板设间排距2m×2m的排水孔和长5m的锚筋,消力池后设尾坎,坎高1.5m,坎顶高程141m与原渠道底相接。水闸消力池和厂房尾水渠之间设厂闸导墙,消力池长60m,厂闸导墙延伸至消力池尾坎后5m,总长65m。

厂闸导墙断面为梯形,顶宽1m,两侧坡度以与消力池、尾水渠边坡对称为原则设计,消力池侧坡度1∶0.3,尾水渠侧坡度 1∶0.2。

4.3 挡水坝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共分15坝段,其中1#~5#坝段为左岸非溢流坝,11#~15#坝段为右岸非溢流坝,除11#坝段宽为16m,其余均为18m。

左、右岸非溢流坝以横缝分为各自独立的结构,其基本剖面均为三角形,上游面直立,下游面坡比1∶0.7,坝顶宽6m,设上游人行道及防浪墙,下游人行道及栏杆。

闸室上游面与左、右岸非溢流坝上游面在同一平面内,即坝轴线剖面内。6#坝段布置2座检修门库,11#坝段布置 1座检修门库,门库尺寸为3.0m×7.0 m(长×宽)。左、右岸非溢流坝基础设基础防渗帷幕灌浆廊道。

4.4 电站建筑物

陶岔水电站为一河床径流式电站,水头范围为6.0~24.86m。电站装机容量50MW,安装两台大型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25MW,机组装机高程136.20m,水轮机直径5.10m。

电站厂房布置于引水渠左侧,电站厂房轴线与坝轴线平行,沿轴线方向前缘总长64.00m,其中主厂房沿轴线长35.00m,安装场沿轴线长29.00m,安装场布置在主厂房左侧。厂房内装有2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125t/32t桥式起重机,尾水平台设有1台半门式尾水门机。

电站厂房部分,包括引水渠、进水口、拦污栅、检修闸门、主厂房、副厂房、尾水平台、事故工作闸门及尾水渠。

厂房进水口上游侧设5.0m长混凝土水平护面,护面顶高程 129.65m,低于进水口底板高程130.65m,以防推移质进入流道,水平护面上游以1∶5坡度护至高程141.00m,与渠道底面衔接,由于电站进水口底板高程低于引水渠渠道底部高程,为防止大量泥沙淤积厂前或推移质进入进水口,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沙措施。

考虑到丹江口水库库容较大,引水干渠从水库中取水,引水干渠中泥沙含量较少,特别是推移质含量较少,从工程的正常运行以及工程维护的角度综合考虑,采用排沙方案。

因此,在电站厂房进水渠前设置混凝土导沙顺坎和丁坎一道,渠道内的泥沙将由导沙坎直接导向引水闸,冲往下游,其中导沙顺坎和渠道水流方向平行,丁坎和坝轴线方向成10°角,以利于导沙。导沙坎全长约155.0m,顶部高程140.00m,坎顶高于渠道底部0.5m。

厂房尾水管出口处设10m长混凝土水平护坦,护坦顶面高程为131.70m,与尾水管底板同高,水平护坦下游接1∶5反坡至高程141.00m,然后与渠道底面衔接。

4.5 上下游渠道

闸上游引渠段全长约4.4km,原地面高程在160~185m之间,原设计渠底板高程140m,开挖深度12~47m,渠底宽度30~35m,渠道开口宽150~430m,渠边坡主要由Q1、Q2及Q4粘性土构成,局部渠段渠底及渠坡下部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及其残积层。

上游引渠在初期工程开挖过程中,曾发生过边坡稳定问题,初期工程对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局部失稳进行了处理,对渠坡采取了坡面排水措施,并对渠坡下部用干砌石进行护坡,运行至今未发现问题。

鉴于渠坡地质结构多为单一土层结构,少量渠段为上粘性土,下硬质岩石结构。

丹江口水库蓄水至170m以后,水位上升13m,部分渠坡土体力学性质将会有所降低,为防止水位变副带可能出现的小规模失稳,对157m以上人工边坡采用干砌石护坡,护坡后30cm,砂砾石垫层厚10cm。

由于在初期工程下游有约260m的渠道已按渠底宽40m建成,本阶段利用此渠段约238m。闸下消力池及电站尾水渠采用圆弧段渐变与下游总干渠处平顺连接,连接段两侧采用重力式混凝土挡墙,底板采用30cm厚的混凝土。

猜你喜欢

渠首坝段消力池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白石水库坝体结构稳定性计算评价
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大坝泄流底孔坝段混凝土入仓方式研究
U型钢板桩在干河子坝二级消力池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应用三维动力有限元法对新疆叶尔羌河中游渠首工程闸室抗震稳定性分析
某拦河大坝下游消力池结构对消能防冲的影响
冲沙闸渗透稳定计算及消力池防冲设计
乌拉泊水库副坝段除险加固前后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底流消力池内悬栅消能工数值模拟研究
黑龙江省灌区渠首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