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OD模式的蓬莱市旅游交通规划

2011-08-30曹鸿雁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蓬莱市公共交通景区

曹鸿雁

(1.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1;3.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0 引言

TOD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即“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一种依托公共交通,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耦合的发展模式,是当前西方比较活跃的城市开发理念。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有:第一,将交通系统和城市空间布局、资源和环境结合起来配置,在紧凑的土地上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第二,强调真正将公交优先的思想融入交通规划,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进行联合开发;第三,支持在公交站点周围步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1]TOD模式不仅成为了当前我国规划学术界的热点课题,而且引起了地方政府、规划部门、交通部门的重视。但是针对该模式的交通规划实践,目前在国内相对较少。

旅游业作为朝阳行业成为许多城市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而同时游客数量的增长使得旅游城市的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蓬莱市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蓬莱市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境内有驰名中外的蓬莱水城与蓬莱阁,独具“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美传,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根据《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8—2025》,2007年游客人数达到3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亿元,旅游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3%,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规划中提出蓬莱旅游发展模式逐渐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化,实现以“人间仙境”和“葡萄海岸”为特色的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预计在2020年蓬莱年旅游总人数将达到840万人次。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的支撑和引导,加快发展旅游城市的道路交通势在必行。但是大规模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又极易对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城市风貌造成破坏。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蓬莱市所面临的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制约,实现旅游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为解决以上问题,蓬莱市综合交通规划立足于当前旅游交通发展需求,并在理论应用与实践过程中找出解决的重点。

1 旅游交通特征

1.1 交通设施供应整体水平在量和质方面还有较大欠缺

城市现有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等指标勉强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存在着城市路网不完善、核心景区公共停车泊位严重缺乏等问题;公共交通尚处于起步阶段,常规公交线网覆盖率较低、运行效率低,旅游景点之间公交衔接不便,还不能满足居民和游客便捷、舒适的出行需求。

1.2 旅游交通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压力,核心景区外围道路功能集中

蓬莱市的大多数旅游资源均位于中心城区,核心景区外围许多城市道路分工不明确,交通、商业街、旅游路互相重叠。旅游旺季时通勤交通、旅游交通、过境交通相互干扰严重,特别是海滨路以及进入蓬莱阁、八仙渡路段交通压力较大,交通状况有待改善(图1)。

1.3 私人小汽车直达景区,对景点区造成的负面影响凸现

根据蓬莱市综合交通规划游客市内出行特征调查,蓬莱市自驾游的游客所占的比重为26%(图2),私人小汽车能够直达各景点,中心城核心景区之间交通联系方式以机动化交通为主。核心景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步行混行,加之各景点额定停车位严重不足,交通秩序非常混乱。机动车交通带来的噪声和污染影响核心景区的整体环境品质,也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

图1 现状旅游高峰核心景区周边道路负荷度

图2 游客市内出行方式

1.4 旅游淡旺季交通设施难以兼顾

由于蓬莱所处的沿海风景区整体背景环境的影响,形成旅游业明显的季节性。旅游旺季与淡季客流量差别较大,一年中80%的游客集中在5—10月份,尤以6—9月最为集中。造成旅游旺季时交通设施供给不足,而进入淡季尤其是冬季游客数量骤减,大量旅游接待设施闲置,造成投资浪费,经济效益欠佳。

2 旅游交通规划中TOD模式的核心理念

分析旅游交通规划中TOD模式的核心理念,进而把握理论应用的关键点,对于将TOD模式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以公共交通为主导

TOD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大运量公共交通为主导进行交通与土地的联合开发,TOD实践成效是否显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是否有强有力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依据蓬莱市海滨旅游城市的城市性质,规划中特别强调正确协调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旅游环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关系,突出旅游城市的特色。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低污染”,发展低公害、低耗能、低占有的交通方式。以需求管理为手段引导私人机动化出行向公共交通转化,减少个体机动化出行需求,是实现旅游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2 创造人性化的交通环境

关注人性化、生态化的开放空间是TOD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2],通过在TOD区域内部规划步行化空间和自行车交通网络,创造安宁的交通环境和舒适的公共空间。在此项目中规划师努力通过优化设计引导,鼓励游客选择步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将“交通空间”融合在城市旅游休闲空间中。通过营造尺度宜人、安全宁静的慢行交通系统,丰富海滨特色旅游观光带的内容,塑造安宁、和谐的旅游环境。

3 旅游交通规划中TOD模式实践的技术途径

3.1 功能明确的旅游公交线网规划

规划确立构筑以旅游公交专线为主导,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客流走廊系统,旅游公交线网布局与旅游发展布局相耦合,扩大中心城外旅游交通设施供给。市域范围旅游公交走廊覆盖的区域包括两处旅游专用换乘枢纽以及海滨游览带、葡萄酒产业观光带、战山水库、君顶酒堡等市域旅游资源,将市域旅游资源充分纳入游览线路,形成“两环两放射”的结构(图3)。通过提高市域旅游资源可达性,丰富景点游览内容,可以均衡游客的分布,使蓬莱市海洋、葡萄酒、山岳温泉和古城等资源也得到较为充分利用,对蓬莱旅游发展模式逐渐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3 市域旅游交通规划图

3.2 无缝整合旅游换乘枢纽与核心景区

现状位于北关路的长途汽车站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拟搬迁,在综合交通规划中将其规划为旅游专用换乘枢纽,为TOD模式在旅游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中心城区的5处景点整合为三个小景区,分别是蓬莱阁景区、画河景区和极地世界景区(图4)。北关路旅游专用枢纽位于三个小景区的中心,在功能设置和交通组织等方面都以换乘枢纽为中心,无缝整合枢纽和核心景区的联系,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这一基于TOD模式的构思也是本规划的灵魂。

图4 小景区划分图

在TOD模式下,功能设置方面旅游公共交通枢纽不仅作为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还作为周边地区各种土地利用活动的中心。规划在旅游换乘枢纽周边配置为旅游服务的商业、小型商务酒店、餐饮等设施,并保持适当的建筑密度,通过建筑的集聚来构筑连续的公共界面,并据此塑造出众多的公共空间;交通组织方面,旅游专用换乘枢纽的功能是对旅游旺季高峰客流的实施有效组织和运输,实现公共交通、私人小汽车、出租车、景区环保车以及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

3.3 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组织

规划中构建强有力的公共交通客运系统,提供通达性好、质量高的服务,吸引更多自驾游的游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景区,减少游客个体形式的机动交通。并且特别注重解决旅游旺季、高峰日景区机动车交通混乱问题,变无组织交通为有组织交通,推进景区交通与环境协调。因旅游旺季与“黄金周”高峰游客数量差异较大故采取不同交通管理措施,通过调流组织相应的机动化交通以保证景区交通可达、通畅和高效。蓬莱阁景区外围的机动车管制措施是海滨路自海市西路至钟楼北路路段禁止机动车辆通行;海滨路东段只允许旅游大客车限速行驶,货车交通由海市西路和北关路绕行;旅游“黄金周”期间北关路自海市西路至港南路封闭,过境交通在核心景区外围绕行。画河景区旅游“黄金周”在东西机动车出入口设临时停车场,机动车辆在此停放,并设有非机动车接驳点,游客可换乘景区环保车或步行进入小景区。(图5)

图5 核心景区交通组织图

3.4 新区组团公交枢纽建设

城市东部新兴的卧虎组团是城市未来集行政办公、商务商贸、旅游等各类现代服务业的城市中心区标志性地段,新城的建设必将带来大量的交通需求,因此有必要提早考虑公交枢纽的介入和建设。在卧虎组团规划一处公交枢纽,其主要功能是加强新组团与老中心城的交通联系,方便城市居民的乘车和换乘,避免西宿东工可能产生的道路拥挤,并承担远期旅游服务中心的功能。同时在公交枢纽周边高强度开发,引领东部新区的发展。

图6 规划高峰小时核心景区道路负荷度

3.5 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建构

在核心景区倡导以慢行交通为主、机动化交通为辅的交通系统,慢行交通体系的规划强调慢行系统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出行空间,而是与蓬莱市自然与人文环境紧密契合、与城市休闲观光旅游功能高度融合,是游客和居民公共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景区内所有道路均可通行观光电瓶车、自行车等慢速交通,游客通过非机动化的交通工具即可方便到达相邻景点。即解决了旅游旺季景区内停车泊位的严重不足,又将旅游交通所产生的噪音和污染降至最低,还“人间仙境”以安静、优美的环境。

在中心城滨海沿线规划绿色慢行通道,将相互独立的旅游景区、开敞空间、公共绿地有机串联起来,保证其延续性和畅通性,形成与海天一色的自然风光互相晖映的景观走廊,充分体现“海滨生态城市”的特色,使游客充分享受阳光、海岸和沙滩。同时,核心景区在中心城区的分布在半径3km的范围内,是自行车最具竞争力的出行范围。选择直捷、连续、连通重要节点的街巷来构建通达的自行车路网,提倡使用自行车休闲观光,逐步建立自行车租赁系统。安全、宁静的慢行交通系统在提升旅游环境品质和城市空间功能,延长游客在蓬莱的逗留时间,促进蓬莱市的旅游业由观光游向休闲游的转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提升了TOD模式的实施效果。

3.6 节约型旅游停车供给对策

规划按照TOD的理念在核心景区构建以慢行交通系统为主、机动化交通为辅的交通系统,为有效实现这一规划,还要协调好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的衔接。针对当前旅游高峰与平峰停车泊位旱涝不均的矛盾,旅游停车供给对策根据旅游季节变化的特征,对不同区位的旅游景区实施停车供给差别政策。中心城以外的景区,按景区容量建设停车场,达到供需平衡;中心城以内核心区以外的景区及城市景观带,配建指标执行上限标准,以满足旺季和高峰日旅游停车的增量需求;核心区停车系统按旺季交通组织方案布局机动车停车场,建成小型、多点、林荫式的停车场系统。核心景区的停车管理政策是在旅游旺季与景区外部停车场执行差别化收费,利用经济杠杆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另外旅游高峰日景区内停车场只允许旅游大客车停放,旅游旺季尽量利用社会资源解决供需矛盾,市内配建停车场均对社会开放,有效解决旅游高峰与平峰停车泊位旱涝不均的矛盾。

4 结语

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交通系统的支持,而良好的交通系统又可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这是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过程。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TOD模式与旅游交通规划的结合,将成为解决城市旅游交通问题,创造更加优美、安全的旅游环境的重要途径,为未来旅游交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1]马强.近年来北美关于TOD的研究进展[J].国际城市规划,2003(5):45-50.

[2]郁枫.基于TOD模式的科技园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0(7):61-66.

[3]宋传增.美日城市静态交通建设与管理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6,26(5):455 -462.

[4]杜轩,张永,任刚.基于TOD模式的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8(2):105 -110.

[5]俞洁,杨晓光,尹瑞,等.基于TOD模式的成长型城市公共交通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3):106-110.

[6]陆化普.基于TOD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其研究课题[J].中国科学基金,2005,19(4):209 -212.

猜你喜欢

蓬莱市公共交通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浅论蓬莱市文化产业发展
县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以蓬莱市为例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