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理念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1-08-27洋,靳

绿色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居民消费

于 洋,靳 磊

(上海电机学院 商学院,上海 )

1 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人类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一次变革,低碳经济与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息息相关。城市是碳排放最集中的地方,据统计,城市能源消耗已经超过全球能源消耗的70%。据权威调查显示,1999~2002年间,每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经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 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1]。因此,在城市居民中倡导低碳消费观念,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对于促进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城市居民对低碳理念和低碳消费的认知状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部分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分析。

本次社会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理念的认知状况、了解低碳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倡导低碳消费理念的态度,以及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情况等方面。调查对象为上海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

在校大学生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组织部分,现代大学生活园区已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的重要消费群体。本次在校大学生主要选取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3所大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3所学校被调查学生各占1/3,且以本科生为主。课题组利用双休日,在3所校园共累计发放212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2064份。

社区居民主要分布于上海闵行区和徐家汇区,均为较为成熟的社区,居民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居民构成包括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民营单位职工,以及个体经营者等。课题组通过开展“低碳社区行”宣传活动和走访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98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085份。参与调研的人群中,男性为484人,女性为601人,其年龄结构见图1。

图1 接受调查居民各年龄段比例统计

在本次社区调研中,18~29岁的80、90后年轻人占比为58%,他们中的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均为大专、本科及其以上。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13%,这个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为高中、中专乃至初中、小学学历,一部分则为硕士及其博士学历(图2)。

图2 接受调查居民受教育程度统计

2 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理念的认知状况

2.1 在校大学生的认知状况

调查显示:63%的接受调查大学生对“低碳消费”这一概念比较了解或十分了解,这反映了超过6成的大学生青年关注低碳消费,但是也有36%左右的人只是“听过却并不太关注”,这说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对低碳消费的认知较为缺乏(图3)。

图3 大学生活对低碳消费的认知状况统计

2.2 社区居民的认知状况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低碳消费”在社区居民中还是有极高的“声誉”,绝大多数居民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低碳消费”的概念,如图4图示,占被调查人数的90.23%。同时,也发现在选择听说过“低碳消费”的居民中,绝大部分只是听过这个词汇,而不了解低碳消费的真正涵义和意义,说明社会公众对低碳和低碳消费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图4 社区居民对低碳消费的认知状况统计

3 城市居民获取低碳知识的主要途径

3.1 在校大学生获取的途径

调查显示(图5),“互联网和报刊杂志”是大学生了解低碳知识的主要途径,紧随其后的是户外公益广告和专题节目宣传。可见,网络媒体是大学生了解认知低碳的主阵地,影响力较大,这也符合信息化社会的实际。然而,通过专业学习了解到“低碳”的人数却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其他渠道,这说明高等院校在传播低碳等新知识方面做的还很不够,如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大学生中加强低碳等新知识教育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图5 在校大学生获取“低碳”知识途径的调查统计

3.2 社区居民获取的途径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多,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图6),通过互联网了解“低碳消费”的人次最多,高达789人次,占接受调查总人次的32.64%。其次,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渠道了解的人有559人,占总人次比为23.13%,接下来依次为“各类宣传活动”(477人,占19.74%)、“报刊与杂志”(347人,占14.36%)和“学校教育”(202人,占8.36%),而通过“亲朋好友”途径了解低碳知识的人数最少(43人)。说明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接受信息的最佳选择,甚至超出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另外,“宣传活动”在帮助社会大众获取低碳新知识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图6 社区居民获取“低碳”知识途径的调查统计

4 城市居民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

4.1 在校大学生的态度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图7),70.35%的人表示大力支持倡导低碳消费理念,17.83%的人保持中立,10.66%的人认为倡导低碳消费理念难以付诸行动,极少数人表示反对。总体看,多数大学生对于倡导低碳消费态度积极,表示支持并热情较高。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倡导低碳消费还持中立或怀疑态度,说明普及低碳知识、在全社会树立低碳消费理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图7 在校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态度调查统计

4.2 社区居民的态度

调查显示(图8),在接受调查的1085位居民中,表示支持低碳消费,认为低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有820人,占76%;不支持,认为低碳会降低生活质量的有14人,占1%;表示中立,认为低碳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的有144人,占13%;对低碳消费表示不确定的107人,占10%。总体看,在社区居民中,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低碳消费最终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也愿意亲身参与低碳消费实践。但也注意到有一部分居民对低碳消费还缺乏了解,对低碳消费的态度也不够明确,甚至还有极少数居民认为低碳消费会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广泛宣传低碳及低碳消费的知识,对于提高居民的低碳意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图8 社区居民对低碳消费的态度调查统计

5 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5.1 大学生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为了解目前大学校园及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状况,问卷调查表中设计了两项内容,一是对周围同学有无节能环保意识的调查,二是对所在学校水电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

调查显示,“有环保意识”的比例达到71.5%(图9),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21.9%)偶尔会注意节能环保,甚至有少数同学(6.6%)从没注意节能环保。对所在学校水电浪费情况的调查中(图10),认为非常严重或有些严重的比例达到52.2%,认为“使用正常合理”的比例为39.9%,说明大学校园水电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分析其原因除了管理上存在问题外,同学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在调查中发现主动关灯的人比较少等。这反映了一些高校对于节约用电还不够重视,大学生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还有待于加强。

图9 周围同学有无节能环保意识的调查统计

图10 学校水电资源浪费现象的调查统计

节能环保是低碳消费的重要目的与内容,很多大学生对于低碳消费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从理念上的支持者,到行动上的实践者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并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低碳的倡导者。

5.2 社区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为了解社区居民在低碳消费方面的生活实践情况,课题组同学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针对一些人群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如在问卷中低碳生活的选项中,选择最多的两个分别是:“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生活用水循环利用,选择低能耗电器等”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分别占到86.2%和80.2%。愿意有计划地购物,适度消费,减少浪费占到了79.3%。愿意进行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占到了73.7%;愿意采购环保家庭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如用手帕代替纸巾占到了65%。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悄然发生了改变,大多数居民能够接受低碳消费方式,并愿意积极参与实践,并付出努力。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的方式与技巧还不甚了解,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指导和宣传。

6 结语

从整个调研结果看,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城市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理念认可度较高,但对于低碳消费理念内涵的认知还处在浅层次。对于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多数人表示接受和支持,但其低碳消费意识和低碳生活习惯还没有形成。对于获取低碳和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途径,首先是网络媒体,其次是电视广播、报刊以及各种宣传活动等,但对低碳及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全面。高校大学生对宣传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有很高的热情,但缺少系统的低碳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平台,从而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宣传作用。调查还显示,大学校园资源浪费现象和社区居民高碳消费生活习惯问题突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1)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各种公共媒体和宣传渠道,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全面系统的宣传低碳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传统消费方式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让居民真正认识低碳消费的内涵。积极宣传和引导,改变和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使城市居民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注意生活中的“低碳细节”,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珍惜能源,物尽其用。如,拒绝“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以及“高能耗”消费,戒除“面子消费”、“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让低碳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逐渐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培育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2]。

(2)高校应加强低碳知识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低碳实践活动平台。高校应该成为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传播的重要阵地,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主旋律,低碳消费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根据办学条件适时增设相关专业,培养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或增加低碳知识通识类选修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的低碳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和低碳消费理念。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学团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低碳理念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

(3)发挥政府在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中主导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低碳消费制度体系,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产品推广扶持力度”和“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投入”等。政府应通过政策对居民消费进行合理引导,比如对水、电等能源类消费品的使用采取价格累进制,加强价格调控的引导功能;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法规来鼓励消费节能产品和使用节能新技术;加强对住房、汽车、装修等高档消费的政策引导,戒除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政策层面鼓励循环产品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等。同时,政府部门在低碳消费方面也应该做出表率,带头节能减排,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开支,不搞形象工程,戒除政府部门中的浪费现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殷 耀,赵仁伟.聚焦城市居民“低碳生活”[N].经济参考报,2009-09-08(7).

[2]于小强.低碳消费方式实现路径分析[J].消费经济,2010(8):80~82.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居民消费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自发性体育组织参与对城市居民社区信任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市的调查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