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带城域网建设规划

2011-08-23

科学之友 2011年20期
关键词:城域网网络结构IP地址

樊 杰

(中国铁通白城分公司,吉林 白城 137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不仅是普通的话音业务和互联网窄带业务,而是高带宽和高稳定性。新兴的可视会议、可视电话、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家庭办公等越来越多的新需求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新需要。

1 城域网的发展历史与建设城域网的必要性

1.1 城域网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出现了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城域网(MAN)的概念。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承担着传统语音通信的电话网也正逐步与计算机网络相互融合,悄然改变其功能,拨号上网、ISDN、ADSL、专线租用及无线上网等多样的接入方式正在成为各类用户进行数据传输的主要手段。

城域网(MAN)的概念原本与局域网(LAN)相对应,为计算机网络概念,而目前该概念已延伸到电信网络领域,而宽带城域网络主要指有别于 PSTN、能在某城市范围内提供宽带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的网络。城域网是具有统一协议的高速宽带城域网,连接各类宽带网络,同时具有连接国家互联网的接口。

1.2 建设城域网的必要性

随着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结合,以及Internet业务流量以快速翻番的速度增长,我们迎来了一个业务融合、需求多样化、思想个性化发展的网络发展新时代。

2 宽带城域网业务需求分析

2.1 宽带网建设的市场背景

2.1.1 行业竞争是推动目前宽带城域网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个层面同时存在市场竞争:①新兴电信运营商向本地市场渗透;②本地网资源经营者的直接竞争;③下游经营者蚕食用户接入市场。

2.1.2 用户宽带业务需求的增长是建设的动力

宽带业务模型与传统业务模型有很大的差别:①在横向的带宽层次上,不同的用户需求所要求的带宽差异很大。②在纵向的业务层次上,越来越趋向于不同的业务种类承载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层次上。

2.2 用户业务需求各异,业务侧重点不同

宽带城域网不只是要服务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客户,对于普通用户的接入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标客户群可以定位在智能小区、校园、酒店、企事业单位、分散用户。

3 宽带城域网建设思路

3.1 宽带城域网的网络结构

图1 宽带城域网的网络结构

3.1.1 城域骨干层

城域骨干层处于网络结构的顶层,是网络的核心部分,具有高带宽传输能力、高容错性能、高密度和高速率接入等特性。在骨干层的构造上有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和技术可供选择,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构造骨干层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性能价格比、网络的扩充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建网原则快速、高效、简单、可靠。

3.1.2 城域汇聚层

城域汇聚层构成网络的主体,在网络结构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建网原则智能化、可管理性、综合接入、可提供丰富的业务接口。

3.1.3 城域接入层(网)

城域接入层为网络结构的末梢,直接面向最终用户。这部分的网络设计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宽带城域网的正常运营和经济效益。建网原则综合、灵活、经济、开放。

3.2 城域网核心组网模式

IP技术简单实用。随着Internet业务的爆炸性增长,IP技术地位日益增强,网络体系结构日趋完善。许多原来的瓶颈问题被纷纷突破,目前已发展成为电信级的网络体系。

3.3 城域网基本技术选择

宽带城域网应是一个面向社会的提供数据、语音、视频的综合性平台。目前IP技术已相当完善,相对于ATM技术的弱点,IP交换以其技术简单、成本低廉、高带宽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配合VLAN划分技术、路由交换技术的发展,IP技术已经替代ATM技术成为宽带城域网建设的主流技术。基于IP技术组建城域网,已经可运营可管理、提供多业务承载的能力、具有业务质量保证和业务安全,向用户提供现有和将来可能有的各种业务。

4 城域网建设IP地址规划

城域网IP地址解决方案:IP地址规划主要涉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的方便有效的管理网络的问题,在Internet IP地址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合理有效的利用IP地址成为IP地址规划的主要问题,合理的IP地址规划是有利于网络管理的。

4.1 公私地址结合

由于国内申请的IP地址有限,所以在组建网络时,应充分考虑私有IP地址的使用。

4.2 混合地址分配方案

采用私有地址的本地网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整个本地网都采用私有地址,在本地出口处实现NAT;另一种方案是本地网的骨干采用公有地址,商业区或企业采用公有地址,住宅小区采用私有地址,小区通过NAT接入到本地网。

5 城域网建设实施方案及提供的服务

(1)信息点播:包括视频点播、音频点播、多媒体信息点播、信息放送等。

(2)信息广播:包括CATV、HDTV、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等。

(3)Internet业务:包括WWW、电子邮件、新闻服务、文件传送、远程登录等。

(4)远程计算与事物处理,例如软件共享、远程 CAD、远程数据处理、联机服务等。

(5)电子商务、会议电视、可视电话、IP电话、IP传真、监测控制、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等。

(6)计算机远程通信与控制、线路租赁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不断出现,建设成本将会不断降低,性能将会不断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光缆就会进入每一个家庭,那时城域网将会成为“地球村”的承载网络。

1 张民.宽带城域网[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勇等.宽带城域网实用手册[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德贵.网络与宽带IP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 冯博琴.计算机网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城域网网络结构IP地址
IP城域网/智能城域网BGP收敛震荡的分析方法
快递网络结构研究进展
基于AutoML的保护区物种识别①
面向FTTH业务的IP城域网优化改造设计
基于IP城域网的优化策略及发展应用
IP城域网建设中技术及应用情况分析
公安网络中IP地址智能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
非常规突发事件跨组织合作网络结构演化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