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城市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与管理

2011-08-15乔义军李怀刚

山东水利 2011年4期
关键词:肥城市重点县农田水利

赵 炎,乔义军,李怀刚

(肥城市水利局,山东 肥城 271600)

肥城市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批复后,该市在2009年该项目被省水利厅、财政厅验收为优秀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按照省财政厅、水利厅下达的计划任务,继续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置于全市工作的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实际实效,整合使用资金,严格建设管理,在领导、组织、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确保建设顺利有序地开展。2010年12月,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在该市召开了重点县建设观摩会议,2011年2月11日,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的陪同下,视察了该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1 肥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状况

肥城市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涉及全市14个街镇中的3个街镇35个村,建设总面积30km2,其中整合资金项目16.7km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13.3km2。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和小型雨水集蓄利用两大类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涉及3个街镇27个村,建设规模13km2;小型雨水集蓄工程涉及仪阳镇的8个村,建设规模0.36km2。项目总投资3997万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资金2307元、整合资金1690万元)。项目实施后,达到了预期效果,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10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含整合)完成后,全市预计年新增供水能力635万m3,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6.3km2,改善灌溉面积23.3km2,增加补灌面积0.1k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95.9km2;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年新增节水能力654万m3。其中小农水项目预计年新增供水能力279万m3,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3.7km2,改善灌溉面积9.3km2,增加补灌面积0.1k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93km2;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年新增节水能力286万m3。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市预计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1%;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66万kg,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2301万kg,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00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97元。其中小农水项目预计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1%;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2万kg,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1559万kg,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60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363元。

3)在抗旱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区改变了抗旱成本高、效率低的历史,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在去冬今春以来发生的特大干旱面前,做到了虽遇特大旱年却无旱象。

2 主要措施和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建设进度,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建设现场,进行调研指导;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分工市长任副组长,13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财务组、技术组,全面负责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的项目整合、组织调度和督促检查。相关街镇也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认真搞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序有效地开展。

2.2 拓宽筹资渠道,保障资金投入

为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坚持“扶持资金确保用好、市镇财政足额配套、涉水项目整合到位、受益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市镇财政足额配套。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配套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配套资金全部到位。二是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制定了资金整合规划和相关政策,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和个体经营方面的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按照编制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统一组织实施。三是引导群众自愿参与。结合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民间组织,引导受益群众投资投劳,自愿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项目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鼓励镇村各级运用“一事一议”的政策,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党员议事会”的作用,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用工投入。四是加强资金管理。为保障项目建设资金,该市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专账储存、专款专用、公开账务、群众监督等措施,保障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充分发挥效益。

2.3 规范建设程序,提高建设质量

按照省水利厅提出的 “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思路要求,立足建设“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度,做到了工程建设规范管理,建设质量高标准实施,项目管理有序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了无机房建设、机井射频卡灌溉控制系统、蔬菜喷灌、果树微喷、土壤墒情监测、风力扬水等农田水利新技术,不仅极大提升了项目区科技含量,而且深受群众欢迎;建成了仪阳镇三环雨水集蓄利用示范片、老城办事处罗窑蓝枚固定式喷灌示范片,潮泉镇果树带喷、半固定式喷灌示范区,为今后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板。

2.4 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市政府与相关街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明确目标要求,严格责任奖惩,对影响全市形象进度的进行严肃处理,对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市财政局建立和完善了资金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集中支付、报账提款等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安全。由财政、水利、督查等部门单位组成联合督导组,定期对相关街镇的组织管理、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管护机制、实施效果等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5 加大项目宣传,提高项目影响

高度注重项目公示和宣传报道,在宣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提高项目在各级政府和群众中的影响力,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宣传项目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扶持政策和项目成效外,还在项目区醒目位置,设立了公示牌和公示栏,极大提高了项目在各级政府和群众中的地位,形成了各级政府和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2010年11月9日的《中国水利报·民生水利周刊》专门刊登了肥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成功做法;《泰安日报》、泰安电视台、山东水利网、泰安水利信息网、肥城政务网、《今日肥城》等报刊和网络媒体先后报道和刊登了肥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情况。

2.6 加大改革力度,落实管护主体

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推行工程、协会、水价“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实现了新建工程落实合作组织(经营户)率达到100%;水利局联合物价局制定出台了灌溉水价管理办法、农田灌溉用水指标,积极探索“协会管理、公众参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表计量、按方收费,刷卡取水、经济调控”8个方面的运行管理机制,使项目区农田灌溉工程基本实现了“新水新价”和“供水商品化”。由于水价确定科学合理,水费征收有理有据,既满足了群众用水要求,又降低了灌溉费用,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3 结论

通过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肥城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入了“规模、质量、效益、标准”4提高的快速发展阶段,为改善该市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肥城市重点县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小鹿和泥塘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爱是什么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沁县应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
体育教师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四点做法
2020年建成800个木本油料重点县
肥城市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