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清照《漱玉词》的审美意蕴

2011-08-15于婷婷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李清照意蕴词人

于婷婷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是作家的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风格与内蕴。它体现出作者特殊的审美理想和个人气质。杰出的作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才女,她的《漱玉词》号称“易安体”,创造了一个摇曳多姿的审美想象空间,有着鲜明丰富的审美意蕴。

一、《漱玉词》的审美意象

意象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因素,它既是生活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果和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一种富有涵义的形象。李清照偏爱一些独特的意象。这些意象在其词作中反复出现,被多加点染,寄予了词人深厚的感情。透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隐约触摸到词人的情感脉搏。

1.“酒”意象。李清照四五十首词作中跟“酒”意象结缘的就占了一半以上。或借酒写离愁,或写闺怨,或写春恨秋悲,或写暮年哀愁,或写故国之思。让我们就循着这阵阵酒意来探寻其一生的心路历程。

少年时代的李清照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她的词作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酒是其中的助兴之物。如《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溪亭游玩,兴浓醉饮,乐而忘返,不知归路,这种情态是非醉酒而不能够出现的。“沉醉”在这里起到了点睛的作用,体现出女词人的天真情怀,充满乐趣,生动活泼。

李清照 18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虽伉俪情深却不免过着夫妻分离的日子。于是她便借酒抒发离别的愁苦,缠绵动人。如《蝶恋花》:

暖风晴雨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酒意诗情与人共”是词人向往的夫妻情感生活,而现实却是形单影只,孤枕难眠,所以她只能独自借酒排遣这种分离之愁了。此类词作还有很多,如《念奴娇》:“险韵诗成,扶头醉酒,别是闲滋味。”

李清照中年遭遇北宋灭亡,丈夫亡故,自己孤身辗转飘零异乡,其心境的凄凉,境遇的苦难可想而知,所以这期间她笔下的酒充满了哀与愁,苦与泪。如“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色人将老。”(《蝶恋花》)“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这酒承载了太多的苦涩。

词人一生与酒密不可分。酒,寄托了女词人的山水之乐,相思之情与家国剧痛。它历久而弥香,透过千年风雨,为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往词人内心世界的桥梁,正所谓“等闲识得酒中意,三杯两盏总关情。”

2.“花”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涉及花卉意象的也占相当比重,有梅花、桂花、菊花、牡丹、银杏、梧桐、芭蕉等,共有 20余首,种种花卉意象都是作者独特审美体验的外现,标志着易安词的艺术品格。

李清照喜爱梅花,她笔下的梅花或是词人自喻或隐喻他意,极其富有艺术个性和审美意蕴。如《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喜。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把月色辉映下的梅花刻画得神韵毕现,有形有色。而这一意象又与赏梅人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意昂然的月下赏梅图。最后一句 “此花不与群花比”,道出梅花之精魂,突出了梅花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秀拔清新,超尘绝俗的神韵美,从女词人盛赞梅花的态度也可想见其内心如梅花一样的坚贞傲骨。作者在多首词中以花比人,把梅花的形神美与人物的心灵美结合在一起。李清照有一首《清平乐》更是道尽她一生赏梅的经历: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天涯海角,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首两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作者对自己早年生活的追忆,那时候与丈夫朝夕相对,歌咏唱酬,颇得唱随之乐。后来因父辈党争等原因,他与丈夫不免分离,让李清照饱尝离别之苦,所以落得“清泪满衣”。下阕则是李清照暮年生活的自我写照,年华已逝,两鬓生华,如即将凋零的梅花。

李清照还常写菊花,她好用黄花而不用菊花,可能是喜欢这两个字带来的萧飒之气。如她那首著名的《醉花阴》:

薄雾浓雰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无一字写相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淌着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这种情感隐藏在秋夜孤枕和把酒东篱的景物中,使薄雾浓云有了感情,有了愁绪。

相比之下,李清照更赞桂花,她在《鹧鸪天》中盛赞其“自是花中第一流”,称它会令“梅生妒,菊应羞”,形象地表达出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赏。秋桂飘香自古是人格清高,超尘绝俗的象征。李清照对桂花的偏爱显示了她格调的高雅和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

《漱玉词》中花的意象与作者的内心感受相契合,生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寄予了深刻的审美意蕴。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话来说就是此花“皆着我之色彩”。

3.“雨”意象。李清照的词还多用“雨”这一意象,着“雨”字的有十余首,其中大都是闺怨、惜春、感怀、思念故国、暮年哀愁之作,可见“雨”是常常令词人烦闷不堪的。从《如梦令》的“雨疏风骤”到《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女词人忧伤的情绪和不安的心情透过点点的雨声传递出来,而伴着这雨声显得更加凄凉了。也因与内心世界契合,所以词中往往言及雨时更伴着泪,并出于一首的有《多丽》《蝶恋花》《孤雁儿》三篇,雨泪相伴,正是“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泪千行”,伤人心别有怀抱。

李清照以女性词人的细腻敏感,婉转多情来体察外物——雨,使之成为交织着词人绵绵深情,浸透者血泪情感的审美世界——意象。这些意象既是为寄情所生,更是与作者的人生体验和人格追求契合无间。

二、《漱玉词》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在艺术上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创造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一首词,能否给人以美的感受,能否在读者内心产生共鸣,除了真挚而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外,还必须用美的语言创造出美的意境。李清照用她卓越的艺术才能,在她的作品中表现了多角度的意境的美。

1.情景交融之美。李清照的词善于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抒情效果。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处于国破家亡的境地后,作者孤身飘零,辗转各地,处境非常凄楚。然而词中并没有具体写生活的一些实事,而是欲言泪先流,用“载不动,许多愁”来表达心中幽咽难宣的痛苦。寥寥数语,却包含的极大的容量,把读者引到了一个无限辽阔的遐想中,使人仿佛从作者笔下想到个人的不幸,国家的灾难,字字血泪,一派忧伤,泪腹心酸,一腔幽怨,给人超意象外,回味无穷的感觉。

李清照还善于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景物生命力,让他们充满灵性,与人共生。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合二为一,创造出一个情景交融,主客观统一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如《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作者用清新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流光溢彩的晚秋湖上图。她通过拟人手法将对暮秋自然风光的热爱移至山水鸥鹭,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莲蓬朵朵,鸥鹭翩翩,人们置身其中游山赏湖而又浑然不觉,鹭恨人归早,人俨然成了画中一景。这种逼真的景象显示出了词人高超的意境创设的艺术能力,增添了无限的审美意蕴。此外,一些很小的语句也无不深透着情景交融产生的奇妙美感,如《孤雁儿》中的“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泪千行”。雨与人的转换已经达到了超渺的境界,让人惊叹其语言的运化功力。

2.虚实相生之美。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抒情文学意境美的重要标志。所谓虚实相生,即在描写实境上表达出虚境,做到寓无于有,以景传神;同时又用虚境统摄实境,貌虚于实。李清照的词是颇具虚实相生的艺术意趣的。不妨以那首《声声慢》为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的开头声情凄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看似写内心感受,实则是当时凄凉的秋景和人生苦境的映照,是以虚境统摄实景。“冷冷清清”是寻觅的客观环境,又是周围的气氛给予作者的感受,表明作者精神上的痛苦无法摆脱。“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她在寻觅之后所产生的更深一层的痛苦,这几个字以虚带实,达到了虚实相生的效果。“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反映出词人晚年的心情,一句“难将息”诉尽多少伤心事。“晚来风急”,“三杯两盏淡酒”,又怎能抵挡得住!语意双关,眼前的秋风雁过,万物萧瑟,折射出的是人生的不幸。这些句子意境婉曲幽深,忧愁之中似乎又平添几分悲情之感。词的下阕通过词人独自守着窗儿看梧桐细雨的描写,使其寂寞凄苦的心境自出。让人分明领略到人生的痛苦,命运的无奈。结尾,“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化实为虚,在虚处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唏嘘不已。

虚实相生是使艺术作品富于意境美的重要法门,艺术家通过创造富有张力的景象画面唤起主体的审美联想,以虚统实,虚处传神,展现了艺术意境的魅力。李清照的这篇《声声慢》就是她成功运用虚实相生艺术手段的杰出作品。

3.韵味深长之美。意境创造的魅力所在,还在于让作品有耐人玩索的韵味,有一种难于言说的美,“言未尽而意无穷”。李清照的很多词篇就创造出了这种韵味不尽的意境美,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

小令提取了一段晨起对话,词人问得有情,卷帘人答得极淡,从而跌出“知否,知否”之句,口气宛然,语气活泼。结句语出新奇,一句“绿肥红瘦”,贴切表现出风雨过后的海棠姿态。小令没有明写词人是如何惜花的,而是通过主客问答,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词人关心的是风雨之后花草闲情,仆人言语并不知心,一问一答,对比鲜明,突出了词人惜花怜人的情感。

李清照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把其委婉的情思与鲜丽的景色融合起来,在词里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境界,具有丰富的意境美和审美意蕴,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境界。

三、《漱玉词》的语言风格

李清照擅长“用寻常语言度入韵律”,语言浅俗,却颇有清新之思,尽显生活之美。如《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用语都似日常说话,表面看来平白无奇,却能恰切地表现出当时的情景及作者的心情,又显得洒脱不羁,充满情趣。宋代张瑞义《贵耳集》评价李清照晚年词《永遇乐》时说:“‘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自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明代杨慎《词品》进一步评论说;“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易安先得之矣。”几人的评论都道出了李清照词在语言上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在李清照前,柳永也尽取俚俗语言入词,然而,“词语尘下”,词格不高。

李清照一方面创造俗语入词,另一方面亦能追求语言的清丽典雅,新奇别致。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没有浓墨重彩或俗言俗句,显得干净典雅,词格甚高。再如她善于提炼一些新奇的文字语言,尽显创造之美,如《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念奴娇》中的“宠柳娇花”等,选词绚丽奇特,是十分成功的。

李清照还善于对前人词句进行巧妙的改造,颇有点铁成金的本领,词语稍旧而意却极新。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中的“袜刬金钗溜”出自李煜的两首词,一是《菩萨蛮》词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二是《浣溪沙》“佳人舞点金钗溜”,女词人合之为“袜刬金钗溜”达到了遗貌而取神的效果,语极简洁而风采全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化用韩偓《偶见》诗“见室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将和笑而走,倚门回首的动态、神情、心理都刻划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微妙感情的精准表述和把握令人惊叹。但这一佳句从范仲淹《御街行》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但较之范词原句有了明显的创新,不仅语言整齐工巧,而且“才下”与“却上”前后联结,非常自然。

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提倡词“别是一家”,主张恪守词的音律,将音乐美放在第一位。李清照的《漱玉词》自觉实践了音乐美的思想。为了增强词的音乐美,她往往大量运用叠字的手法。在这方面,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 14个叠字,不仅体现情感细腻委婉,扣人心弦,而且音韵凄美,低沉的音调,由浅入深,如泣如诉,以明显的节奏和韵律来宣染悲凉,烘托气氛,奇迹般地增加了艺术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从音韵上来看,这 14字多数为齿音,造成一种气短音低,音促凄婉的感觉。词语的修辞美与声韵的音乐美极其和谐地统一再一起,犹如一支凄婉的曲子,拨动读者的心弦。

李词声情兼具,好像走水路弹琵琶,既优美又动听,又如细雨打竹,节奏有序。犹如一个伤心至极的女子在低吟倾诉,一种莫名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不可断绝。

以上是李清照《漱玉词》富于审美意蕴的几个方面。真正的词是心底之歌,灵魂之音。李清照的《漱玉词》是她特有的情感内蕴的真实流露,其词的多重审美意蕴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词所带来的丰富审美感受。

猜你喜欢

李清照意蕴词人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林逋梅妻鹤子
意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