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改革研究

2011-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新闻史新闻事业历史

宣 英

(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8)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改革研究

宣 英

(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8)

一直以来,新闻史的教学都被认为是枯燥的,甚或有人质疑新闻史在整个新闻教学中的地位。鉴于此,分析中国新闻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以彰显专业特色,培养思辨型新闻人才,以期从实践层面说明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新闻史在整个新闻教学中应有的地位。

中国新闻史:问题:教学改革

在与新闻学科的其他课程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新闻史教学既不像采写编评课程那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不像新闻理论课程那样讲求学理。尤其在与新闻实践的关系上,很多学生感觉新闻史课程对现实的指导价值不大,而我们学习新闻史的目的就是要从丰富的历史经验教训中获取对当今时代有用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它与现实生活应该是密切相关的。笔者以为这种矛盾是目前新闻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进行教学改革。

一、中国新闻史课教学的问题分析

首先,从教学思想上看,“就史论史”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难以达到新闻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众所周知,任何历史都是为现实服务的,历史也只有在为现实服务中才具有永恒的价值。这表明历史学习的对象虽然是过去,但其着眼点却是今天和未来。同样,新闻史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新闻事业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规律,以期对新闻实践有借鉴指导作用。但今天的新闻史教学却未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很多学生对新闻史学习没有兴趣,认为学习新闻史对将来从事新闻工作用处不大,究其原因,教师简单的“就史论史”的教学思想是一个重要因素[1]。新闻史课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却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传授上,而是应该设法引导学生在了解史料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体现新闻史教学的实践作用。

其次,教学方法保守老套,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新闻史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述,学生听记,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似乎一直没有很大的改变。新闻史的教学还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历史教学,比如文学史,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下来,而学生在学习新闻史的时候,接触较多的只是一些报刊的名称,或者再有几张简单的历史图片,很难形成具体而又深刻的感知印象。据笔者了解,虽然许多学校的新闻史课程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实际上并未完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用。比如,课件制作仍以文字材料为主,很多都只是把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内容稍加扩展制作成幻灯片,图片也不外乎是几张历史人物的照片和一些老报纸的资料图片。并且这些在教材中都有体现,所以收效甚微,根本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国新闻史课教学的革新之路

(一)史实与史论兼举——新闻史生命的所在

史学课程都有史实和史论两个方面,史实是指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史论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评述,是对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揭示、概括。前者是课程的躯体,后者是课程的灵魂。如果新闻史仅仅是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简单罗列,那么从这样简单、空白、乏味的新闻历史中,人们将无法获得启迪而使思想更加深刻,也无法知道为什么一种新闻制度得以存续而另一种却很快消失,更无从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从而也无从理解新闻理论、新闻思想演变的持续性和一致性……总之,因为仅仅是一种事件、人物的简单罗列,新闻史便无法给人们以观念上的启迪和新闻业务上的指引。所以,新闻史不仅是对新闻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的记录,而且更应是对新闻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和评述,是对新闻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揭示与概括,这两个方面统一在新闻观念和新闻业务的互动发展过程之中。

就新闻观念而言,任何新闻实践的出现,都是有一定的观念在支撑。西方的新闻自由史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在西方新闻会享有很大的自由度?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新闻自由观念的发展在西方是如何深入人心的,它又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新闻实践一方面得益于新闻技术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受到源于社会意识的新闻观念的支撑,新闻观念发展的脉络如何?它所依存的社会意识如何?这一切既是新闻实践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新闻史的学习,把握新闻观念与新闻实践的内在发展逻辑,是每一个真正致力于新闻事业的人必不可少的修养。于是,了解约翰·密尔顿的“观点的自由市场机制”和“真理的自我修正机制”及其自由理论对于掌握新闻观念的发展就成为必修课。

就新闻业务而言,新闻业务不仅是新闻观念的外在形式和传播载体,其自身就是新闻史的主体内容。对新闻业务的研究,要追溯其来龙去脉,诸如在西方被奉为圣杯、被奉为不死之神的客观新闻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它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发展到现在,为什么又会出现解释性新闻以及调查性新闻?种种新的新闻形式的出现都是有它一定的社会缘由,而我们想知道这个缘由,想知道这种社会背景,因为只有知道了这些,才可以廓清新闻与其得以滋生的社会土壤间的血脉关系,才可以立足于今天的社会土壤更好地去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理清史实,又要阐明史论,既要让学生因了解史实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要让学生因领会史论而获得启迪、增长智慧。”[2]作为研究新闻活动(一种思想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社会活动)历史的新闻史更是如此。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上与课下紧密结合

首先,若想新闻史课程教学效果最大化,仅靠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应课上与课下紧密结合。一个国家的新闻史是这个国家的历史的一部分,二者血肉相连。我们学习研究这个国家的新闻史绝离不开它的整个发展史,而这部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是不能在课上完成的,应靠学生自学,准确地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在课上,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进度,安排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给提供书目,同时安排好验收的时间,可通过课上讨论、笔头回答问题、做小论文的形式来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把这些作为这门课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比如,在讲到美国新闻史时,会在讲到这一章节前就美国当前的五大报纸提前布置出思考题,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并深挖掘,从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增大学生的收获[3]。再如,讲到日本小报的时候,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一个小论文(论日本小报和欧美廉价报纸的异同,1000字),并利用课上时间对此进行点评。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课下应自主学习的内容还不仅仅是这些,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开出课后阅读书目,还应引导学生阅读跟新闻史相关的学术论文(包括优秀的硕、博士论文);知名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的博客(有的会把学术著作也放到自己的博客中);定期阅读专业期刊,重点、长期关注一些网站(比如中华新闻传媒网、紫金网、新华网、华尔街日报等等)。

其次,应通过多种形式,和学生开展互动。

鉴于新闻史这门课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也不应超过70%,应通过多种形式在课上和学生开展互动。

1.课前发言。教师可利用课前的3—5分钟组织学生发言,发言应结合教学进度提前布置给学生,发言选题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选。小班上课可组织个人发言,大班上课可组织小组发言。学生发言时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设备。笔者在组织学生课上发言时,会在开学初就把这一任务布置下去,并把本门课的教学进度安排和每个学生的具体发言时间通告学生,要求学生自己选题并在指定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完成发言,发言结束还要上交一份发言内容的文字稿。教师会从发言的选题、内容的安排、PPT的制作和发言时的表现等几方面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考量,并把其作为期末该课程平时成绩考核的其中一项。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上讨论。教师可在课上对重要问题或重点章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可由教师布置议题,也可由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做小结。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还可活跃课堂气氛。

3.作业点评。教师可就个别重要的知识点或布置的课下自主学习的个别问题以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完成2—3次笔头作业。每次按学生比例挑选一些完成较好的作业在课上组织学生互相进行点评,教师做小结。

此外,教师在某一重要知识点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可适当选择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新闻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总之,若使新闻史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拓宽视野,人也变得更加聪明,我们应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补充教材与新闻事业发展断层的新内容,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0.

[2]程曼丽.“外国新闻事业”研究的回顾与反思[EB/OL].http://news.xinhuanet.co M/new Media/2003 - 06/28/content_943176.ht M.

[3]张允若.关于外国新闻事业史的教学——答中华新闻报记者问[Z],2005-07-03.

G642.0

A

1001-7836(2011)07-0064-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7.026

2010-10-16

宣英(1979-),女,辽宁建平人,讲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新闻史新闻事业历史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社会历史语境下浅析《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教学中的价值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新历史
新疆新闻事业发展概述(1911年-1978年)
媒介生存: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的思考
论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