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浪潮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2011-08-15郑兰祥徐扬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23期
关键词:碳化产业结构金融机构

郑兰祥,徐扬

一、低碳经济革命下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对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视,一场低碳经济的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它被誉为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五波革命浪潮。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演变成未来发展的主流模式,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加快转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抢占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其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而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则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

实际上发展低碳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低碳经济为方向,调整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则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动力,只有更优化的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促使低碳经济发展。所以,低碳经济革命下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是无可置疑的。我国必须把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调整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从政策上引导各级政府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改变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就工业化进程而言,我国整体上仍处工业化中期阶段。目前,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不足,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来说,产业结构要落后许多。这对于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建立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非常不利。

而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产业结构的情况更加危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煤炭,所以二氧化碳的排放比起其他国家要更加严重。目前,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低碳经济的倡导,鼓励各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其中有些省份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统计显示,仅在安徽,现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78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9.7亿元。其实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非常具有前景。2010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们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一条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报告特别指出:“我们要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表明了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重要性。“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投资预计将达3.1万亿元,2020年环保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和提倡绿色GDP的时代,环保行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三废”处理,“新节能环保”逐渐形成一个更为宽泛的新兴产业。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各省的相关部门都加大了对高耗能产业的打击力度,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产业结构。例如,浙江省决定在今年电力迎峰度夏期间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实施控制用电。长期以来,社会对第一产业低投入与第二产业高投入的矛盾,既制约了第一产业的全面升级,又助长了第二产业的畸形发展。

三、低碳经济革命浪潮下产业结构调节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建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产业结构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低碳技术落后,高碳产业难以调节。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工业为主,在中国工业行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产值不足工业产值的20%,但能源消耗却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不能改善的,事实上我国的产业结构有着很大的节能空间。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初步分析,2010~2020年中国主要耗能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可以达到2.5亿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节能潜力必须通过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来实现。据测算,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近2亿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约5亿吨,电解铝、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均存在较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之所以我国的高碳产业无法实现低碳化发展,正是由于低碳技术的制约。所谓低碳技术就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众多产业部门,低碳技术对于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调节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技术相对还是处于落后阶段。如,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差距;在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但仍不太成熟。低碳技术的落后,使得我国的高碳产业难以低碳化,制约着整体产业结构的调节。

(二)金融机构对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支持力度不足。金融机构对于产业结构的调节应该是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调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产业政策的实施需要金融政策的支持。日本和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完成产业结构的转换,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日本政府在战后实施金融先导战略,政府通过金融资本的杠杆大力推动汽车、家电等行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虽然近年来金融机构对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一些努力,如随着《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各个银行机构积极行动,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但我国金融机构其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支持仍然是不足。例如,金融机构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就目前来说有绝大部分在国家行政强制下进行的。我国大多数银行发放的绿色信贷仅仅是被迫履行其社会责任。这实际上是缺乏内在动力,难以持久的。其他金融机构类似于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支持低碳经济上所做更少。

还有金融机构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并未缺乏足够的衍生产品和服务。例如,银行不能根据不同低碳产品生产的需求不同,创造出足够的金融产品。而且我国银行和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对企业低碳化生产的金融服务不足,金融服务单一,仅仅在信贷方面有点发展。

(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结构低层次。低层次的对外贸易结构一直制约着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由于在国际分工的低等地位,我国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带来的却仅仅是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利润,收入与付出远远不能相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为了吸引外资,接受了许多在其他国家已经被禁止或严格限制生产的高污染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

近年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认识到了构建低碳绿色贸易结构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着手调整出口产品结构。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的出口总额为11,346.4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6,677.2亿美元,同比增长3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82.4亿美元,增长36.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2和0.5个百分点。2010年7月15日取消出口退税的406种“两高”产品,8月份出口同比仅增长1.5%,9月份同比下降12.9%,与6月份相比分别下降61.3%和60.4%。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563.3亿美元,同比增长30.7%;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34.9亿美元,增长19.0%;鞋类出口264.4亿美元,增长26.6%;家具及其零件出口237.4亿美元,增长33.9%;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125.1亿美元,增长36.8%。虽然可以看出对外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但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和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以及制成品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这些给我国实现2020年的减排承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近几年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巨大阻碍。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征收碳关税等手段,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

四、产业结构低碳化调节对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低碳技术,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生产。发展低碳技术,推进高碳产业部门的技术创新是当务之急。必须通过创新低碳技术,实现高碳产业转型,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抑制过剩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加强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要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依托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创建低碳经济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重点开展低碳经济技术攻关。如,针对煤电厂的技术改造计划,要求煤电厂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生物能源汽车等。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2、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发展我国低碳技术。一些发达国家,一早就开始研究低碳技术,所以我们需要加强与国外的技术交流,学习其先进的方面。例如,中国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能源技术,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继续发挥煤炭能源的作用,大力发展水电与核电,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充分支持海洋能、核聚变能等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总之,我国需要根据本国社会经济的具体发展状况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努力建立低碳经济研究发展体系,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

(二)加强金融机构对低碳产业的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在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中要扮演好两个角色:第一,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探讨建立节能环保金融长效机制,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关和惩罚关;第二,要成为低碳经济的创新者,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他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产业的资金流控制等方面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此时,银行业必须正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信贷资源配置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有助于低耗能、低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淘汰。而绿色信贷正是银行业支持低碳产业,促进结构低碳化,规避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经济手段。

金融机构可以加大有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发展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完善碳金融的服务。例如,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为低碳企业开展CDM项目的中介服务;金融机构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担保、信托,租赁服务,帮助企业发展低碳技术。

(三)加强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低碳型贸易结构。由于出口产品结构对我国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很大,所以建立低碳型的对外贸易结构、降低出口贸易产品的碳含量已经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出口贸易所隐含的碳排放量的降低,将有助于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从而有助于实现我国的减排承诺;另一方面出口贸易产品碳含量的降低,可以规避或减少我国出口贸易产品所可能面临的边界碳税及由此带来的贸易壁垒。

诚然,对外出口收入对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十分必要,但现在的关键是已不再是仅仅追求出口额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降低碳排放量。这点我们可以通过税收的激励约束作用来实现。我们要对能耗高、污染大的行业和产品实行重税政策,对于低能耗、无污染的行业和产品实行零税率或财政贴息的方式鼓励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真正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1]刘新宇.论产业结构低碳化及国际城市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4.4.

[2]崔奕,郝寿义,陈妍.低碳经济背景下看低碳产业发展方向 [J].生态经济,2010.6.

[3]欧阳强,周厚威,刘建江.低碳背景下调整优化外贸结构 [J].宏观经济管理,2010.6.

猜你喜欢

碳化产业结构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产业结构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
一种连续碳化反应装置及应用其制备超细碳酸钙的方法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