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定位与教学改革

2011-08-15何涛宏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音乐

何涛宏

(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 528231)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定位与教学改革

何涛宏

(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 528231)

针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分析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从人才的“德”、“才”、“能”三个方面合理定位教育目标,并实施紧贴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课程;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创新能力;跨越专业限制,分层设置班次;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等教学改革措施,以全面促进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育定位;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推动了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更加强调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理性与感性兼备、理智情感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音乐人才的多元化与个性化,也更加注重对人才自主创新、精神塑造、阅历经验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但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仍在沿袭以前的教学模式,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导致了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需求等现象的出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如何合理定位,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和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潮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定位

音乐教育是一种具有审美与非审美功能的教育,它以情动人,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启智健体的作用,在众多的教育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如何把握高职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特色,合理定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明确改革目标,确定改革方向的首要问题。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教育,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也应有多元化的定位。

(一)寓教于乐,培德育人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古代音乐教育最为突出的是周代。周代思想家、政治家姬旦(即周公)是推行“礼乐之教”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音乐是统治人民的有效工具,于是“制礼作乐”,兴办大型音乐教育机构,倡导乐教。《礼记·内则》所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就是说,从13岁至19岁间,学习音乐理论、吟诵、乐舞、射御;自20岁起,开始学礼仪。用现代的教育观来评价,周代的乐教可以说是一种整体上的美育,是与人的全面发展融为一体的。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将“乐”设为“六艺”之一,并留下“行于世、立于礼、成于乐”以及“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至理名言。孔子认为学音乐并非为艺术而艺术,而是把音乐作为陶冶性情和修身立德的手段,使受教育者成为有德之人。“德”既是人才培养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人才客观评价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该把握“寓教于乐,培德育人”的基本定位。

(二)陶冶情操,启智健体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分支,自产生以来,就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它是人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专业的音乐教育,普通的音乐教育在于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思想家卢梭指出“美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重要得多”,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音乐确能改变灵魂的品质,既然它具有这种力量,我们就一定利用它来培养下一代”。13世纪以后,西欧许多大学把音乐、数学、几何、天文学称为“四科”,是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才”是人才知识结构的基本组成,也是社会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标准,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该把握“陶冶情操,启智健体”的培养定位。

(三)学习技能,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有着鲜明的职业指向和技能要求,因此音乐教育应该紧紧联系就业目标,有针对性的打牢技能基础,培养实践能力。在广泛了解音乐理论的基础上,放眼社会需求,跟踪就业趋势,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社会实践。以实践来指导教育改革,以实践来引导素质培养,同时,也以实践来检验教育成果,促进能力的形成。音乐教育也应突破旧教育论的思维方式,自觉从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去认识和把握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音乐教育功能观念,使其超越一般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有价值的知识,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并将其运用于音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素质全面、视野广阔、目光远大的人才。“能”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社会对人才评价的最终标准,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该把握“学习技能,服务社会”的实践定位。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

在高职院校中普及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自身审美素质,也是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学,要在学生心中架起一道通往音乐殿堂的桥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紧贴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课程

社会就业的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近几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市场也趋向饱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及时对人才的培养对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准确把握好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促成供需协调。对大学生来讲,音乐很容易能鼓舞他们的情绪,丰富他们的业余精神生活,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育和熏陶的作用。但是在高职院校里,学生是非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于不开设音乐课的中专、技校,学生音乐素养最多只停留在初中的能力阶段,甚至更低。如何在短短一个学期几十节课时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需要一个理性的课程设置。教学的内容过于高深,学生就很难在短时间里去解决音乐技术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已经是被认为最伤神的和声、复调等乐理知识以及对音乐作品技术性分析的时候,应该尽量理性地给予简化,侧重于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风格特性、主题动机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避免过多的技术层面的剖析。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课的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情感表达等技能技巧。首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倡“标新立异”,在实践中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学科是最具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学科,音乐的不确定性使得同样的音乐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其次,应该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的丰富资源,网上点评讨论,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三)跨越专业限制,分层设置班次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广泛,音乐基础各不不同,以班级或者专业为单位的集体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教学班次的组织应打破专业、班级限制,按照学生已有基础和能力分班。教师可事先做调查测试工作,根据基础不同开设基础班、中级班、提高班,并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这既可以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又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各自所需的知识。同时,还可为不同层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如音乐欣赏课、艺术团培训、个别音乐辅导、社会实践等。在全院内开展音乐选修课,普遍提高学院学生的音乐素质,创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活。在社管服务、传媒文化、服装表演等专业开设音乐专业课;对部分有音乐基础且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学生,可在艺术团参加定期的培训和提高,有必要的还可以做一对一的单独辅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演技能。

(四)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

改革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能力培养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大力倡导研讨式教学。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能愉快平等地学习,通过演唱、演奏、表演、创造等多种渠道,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二是广泛开展自学研究。以自学为先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音乐是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联想和自由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感受音乐。这种模式更能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和教育的终生性。三是延伸教学空间。教学空间不仅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延伸到校外。借助社会资源来充实音乐欣赏课教学,试着带学生走入交响乐团、民乐团,通过观摩专业团体,使学生对每种艺术形式都有着更为直接的感性认识;带学生走入各种形式的音乐会,音乐会有种特殊的气氛,欣赏者和表演者直接面对面接触,使学生能在一个真实的环境里去感受音乐,学生更能集中精力去欣赏,更容易能进入到乐曲的意境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以及社会举行的各种活动,增加学生锻炼机会。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

音乐是全方位反映生活的艺术,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社会实践为基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通过科学、有序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养。

[1]陈旭光.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教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周世斌.面向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1999.3:37-39

[4]宋森,许锐.对新课程标准与高师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5:22-24

M usic Education Orient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E Tao-hong

(Guangdo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cational School,Foshan 528231,China)

According to music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osition music education target from talents"virtue","talent","ability"three aspects,and be close to the market demands to setup reasonable curriculum,use all kinds of mean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bility;break the professional limitation to set layered classes;reform the teaching mode to expand teaching space to promote music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usic education;education orientation;teaching reform

G7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1)04-0085-03

2011-09-04

何涛宏(1982-),女,大学,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讲师,青年古筝演奏家。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音乐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音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