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藏与用看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2011-08-15马晴云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满铁黑龙江省数据库

马晴云

(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从藏与用看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马晴云

(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已成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重点。只有在地方文献建设中坚持数字化、网络化、优势化、特色化的馆藏文献资源,并逐步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地方文献;收藏;整理;引用

地方文献是反映一个特定区域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知识宝库,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美誉,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几千年来,通过日积月累,代代相传,地方文献已经成为我国文献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中也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已成为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

一、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入藏概况

黑龙江省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收集文献内容涵盖的地域范围以现行黑龙江行政区划为主,兼顾整个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新旧地方志收藏尤为齐全。截至2009年,黑龙江省图书馆收集到包括清末民国初期编纂出版的有关黑龙江史志旧线装约64种260余册;黑龙江地方文献15 000余种37 000余册;中文新地方文献13 396册;地方人士著述6 000余册;建国前旧平装地方文献1459册;旧日文地方文献2930册;满铁资料2700余册;建国前旧日文期刊1188种5503册;旧俄文期刊608种12 000余册;中文旧报纸5种;光盘23盘;缩微胶卷530卷。经过图书馆人近三十年的不断积累和收集,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藏书体系。

二、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工作

收藏的目的就是能更好地利用。为了使馆藏现有的特色文献资源真正发挥作用,我馆作了如下工作:

(一)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管理体系

馆领导从思想上提高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成立了专门的地方文献办公室,选出2名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宽、文化素质高、事业心强的多年从事图书馆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从人员的配备上加以保证。

(二)开辟专属空间,开展专题服务

我馆建立了专题阅览室,为读者完成特定的课题任务提供了文献和空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编史修志工作进入了高潮。这一时期,我馆在接待查阅地方文献读者数量、为他们查阅文献册次方面都创出了新高。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使他们能方便快捷地查到所需资料,我们开放了参考阅览室,并半开架陈列了有关方面的工具书。同时,还将地方文献从基藏书库中提出,重新组织地方文献藏书结构,从而达到了藏、用结合的良好效果。

(三)编制检索工具,建立书目数据库

1.编制传统检索工具,供读者查询检索。开发是为了利用。为了使读者直观便捷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根据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法,我们对中文地方文献编制了分类、书名、著者卡片式目录各一套;建国前旧平装馆藏地方文献分类目录、书名目录各一套;馆藏旧线装分类和书名目录各一套;馆藏旧日文、旧俄文地方文献分类及书名目录,等等。

2.建立书目数据库,全面快捷地揭示文献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图书资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黑龙江省馆于1994年开始建立《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所使用的是ILAS系统软件,搬入新馆以后我馆改用了INTERLIB系统,目前我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共收录图书130 000多册。

我们加强了《满铁资料数据库》的建设。满铁资料是记录和反映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全过程以及当时中国和东北亚地区各方面的情况,它是研究中国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东北地区各种问题的最大的历史文献资料库,也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铁证。1997至1998年,国家为了抢救和整理这部分资料,成立了满铁资料研究分会,并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了“满铁资料整理研究”课题。该课题先后被列为国家社科研究规划“九五”、“十五”及“十一五”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我馆是该项目的成员馆之一,所收藏日伪时期日文图书资料30 000余册,根据满铁资料的界定标准,我馆共选出满铁资料2 723余种3 000余册,建立了数据库。

3.加强横向联系,开展馆际协作。开展馆际间的协作是图书馆界的优良传统,它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东北三省图书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联合编印了《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东北地区20个图书馆农业图书联合目录》、《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等,这些专题的或综合性的目录索引,揭示了东北三省图书馆所收藏的地方文献种类。黑龙江省图书馆就是根据《东北三省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将本馆所缺藏的地方文献进行了补充,先后在吉林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的协作下,补充了600余种日伪时期黑龙江省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添补了我馆地方文献的空白。

三、对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建议

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要成为一个黑龙江省地方文献资源中心,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完善收集渠道,加大收集力度

由于现阶段我国图书文献呈缴本制度在贯彻落实中权威性、强制性不足,图书文献呈缴本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所以,地方文献的征集存在着很大难度。我们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扩大文献的来源,最有效和最主要的办法是“广辟渠道、主动求访”,采取“守摊坐等”的办法是不行的。

(二)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征集办公室

我馆于2006年建立了地方人士著述征集办,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些有价值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献保存在个人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珍贵的文献可能面临着损坏和丢失。通过开展征集活动,使我馆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三)加大宣传力度,得到社会支持

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近年来,我馆的购书经费虽然有所好转,政府也加大了投入,但是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很大,甚至还不如一个市级馆和县级馆多。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得到政府领导的重视,争取社会的支持。通过必要的渠道和宣传方式,使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信息收集和服务机构的职能深入人心。

(四)加强地方文献干部队伍建设

要建立一支勤奋敬业、素质精良、责任心强、热爱地方文献工作、综合素质好的干部队伍,专门负责地方文献资源的征集工作。同时,拓宽征集渠道,形成一个上下联动、辐射力强的征集网络。

四、对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设想

(一)树立本馆地方文献藏书体系的品牌特色

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全”,既使本馆极具丰富的文献资源,同时又突出自己的特色,让读者满意、社会公众认可。保证重点、突出特色,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树立本馆文献资源服务品牌的基本保证。

(二)建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朝着数字图书馆的方向迈进。文献载体从以图书、期刊、报纸等印刷型文献为主向以电子信息资源为主的方向发展,数据库形式也从书型向全文型发展。因此,建立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是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应通过建立本馆的地方特色数据库,将自己独有的资源传播出去,使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优势。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只有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坚持数字化、网络化,形成优势化、特色化的馆藏文献资源,并逐步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不断开拓服务项目和领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G253

A

1671-1262(2011)01-0063-02

2010-11-06

马晴云,女,黑龙江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王佳玲

猜你喜欢

满铁黑龙江省数据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