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1-08-15田志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指导毕业生

田志久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田志久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2008年以来,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2010年,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不是十分明朗。尽管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当前的大趋势仍然对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此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些分析研究,探索应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金融危机;就业;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党在我国已进入总体小康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应对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的挑战与风险的必然选择。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促使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大量出现,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急剧增加,就业就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涉及千家万户,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正如我们知道的,随着大学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数目巨大,而社会每年能提供的职位有限,使这些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人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残酷竞争。这一现象在大城市尤为突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100多万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当前,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蔓延,在造成经济整体下滑的同时,会影响到企业对于招聘人数的削减。具体地说,金融危机席卷中国,无疑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出口受到抑制,出口的减速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这必然会减弱企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1.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国家的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因此,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企业的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

同时,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关系,这也会降低增量就业。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因此,大学毕业生将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目前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弹性降低,而城市有将近5000万的下岗职工,农村有大约1.5亿的剩余劳动力,加之现在每年6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使本就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许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当前形势下,有相当比例的大学毕业生还抱有对未来工作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在城乡选择方面偏好大中城市,在地区选择上偏好东部发达地区;在就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偏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等,这都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变得十分“困难”。

3.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1)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这些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方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外地毕业生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2)可供大学生选择的工作机会其实并不多,好多高校和就业部门组织的招聘会其实只是在形式上注重企业的数量,而忽略了到会企业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3)许多高校没有找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点,过多的注重了数据,而忽略了实际情况的掌握;也有一些高校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就业指标,想尽一切方法完成就业率,没有把真正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的相应的高度。

4.高校就业教育指导滞后

许多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也形式单调等。

二、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对策

1.政府层面

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宏观调控,给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竞争择业环境。

(1)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

短时间内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消除那些妨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政策壁垒,尤其是关于户口和流动问题,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生涌向大城市就业难的现状,但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大量学生纷纷积压在大城市求职的状况。

(2)国家应该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

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由于这些机构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综合性素质,而对专业的要求相对宽泛,从而可以缓解这个特定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国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

(3)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4)适当把资源向中小城镇倾斜。缩小城市和地区在政治资源上的差异,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向不发达地区、小城镇等地区移动,这样不仅能为小城镇带来人力资源,也能相应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5)政府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协调学校与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除了制定所谓的就业率指标外,更应该注重宏观上的规划和指导,合理引导高校的招生规模以及市场经济结构。

2.大学生自身层面

(1)正确认识现状,分析现状

处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残酷的现实不容逃避。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应当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我国目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态势不错,这应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信心。有关人士认为,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现状和自己,多去关注目前的经济形势、国家的政策动向、就业的形势,而不是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自怨自艾,要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应及早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在制定职业规划时不能仅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职业的合适性以及对社会的现实性。要明白你适合做什么,你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不要受到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就业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条件下,大学生也可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也可以从事灵活就业,包括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借此积累经验,为今后职业成功奠定基础。

(3)挖掘人脉资源扩展求职渠道

在发达国家,即便是劳动力市场中介体系相当完善的条件下,基于人脉资源的社会网络资本的使用在大学生寻找工作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的使用已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典型行为特征。特别是在就业市场紧张的环境中,人脉关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在我国大学生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选择父母的人数最多,但是由于专业上的联系,校友资源的挖掘应该更加充分。如果各个大学或学院能够注重校友资源的建设与维护,这将对大学生寻找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4)提高心理素质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与焦虑感。许多大学生抱怨生不逢时,刚毕业就失业。他们应该尽快调整心态,要积极乐观,勇于接受挑战,要相信“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尽管遇到多次的挫折,也要乐观面对失败,把它看作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大学生不妨将就业的过程看做是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通过求职的历练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

3.高校层面

(1)高校应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把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灵活的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在招生过程中应根据本校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生源和数量,避免盲目招生;在培育学生期间应注意提高师资力量,加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有能力的大学生;在学生将近毕业期间,应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服务,解决因供需脱节和因信息不畅产生的就业问题。

(2)主动与市场、社会接轨,考虑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联合办学,在专业课程设置、招生规模大小等方面与企业等进行协商,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及早了解、参与企业活动,减少与企业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大学生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的培养。

(3)理顺就业指导工作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就业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新专业工作时,提出建设性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三、结论

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是有“危”也有“机”,如果我们抓住机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多头并进促进高校就业工作,这对于应对未来的大学生就业,无疑将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1] 牛耀堂.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 郑州大学学报,2009,1.

[2] 代洪甫.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 人才资源开发,2009,1.

[3] 唐永红. 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

Studies on the Employment Issu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Crisis

TIAN Zhi-jiu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spreads at a very fast speed started by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America in 2008.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is still not clear up to 2010. Although China has made some improvement in dealing with financial crisis, it still remains a severe test for the employment issu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in the current megatrend. In this situation, the employment issu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dealing with such difficulti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employment issues faced by universities.

financial crisis;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

G64

A

1008-7427(2011)03-0054-02

2011-01-13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