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红色”在英汉文化中的语义异同

2011-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英汉语义颜色

吴 林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9)

试析“红色”在英汉文化中的语义异同

吴 林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9)

英汉颜色词“红色”,虽然概念意义大体一致,但由于语言观、文化价值观、信仰、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生活经历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引发了不同的联想意义,故而英汉民族对红色的语义认知存在差异性。文章首先阐述了词义分类与语义差异分类,其次通过实例从语义对比的三个方面:语义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对二者异同进行比较与探讨,最后指出不同语言交流中语义的趋同性。

概念意义;联想意义;语义对应;语义不对应;语义空缺;趋同性

1.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的方式得以代代相传。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然而不同的语言有时却可以体现相同的文化,相同文化中的语言表达亦或同或异。颜色词,作为每种文化的调色板,在言语交际中,不仅仅表示色彩,还有很多的 “颜” 外之意。这些言外之意又因国家地域、民族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引发了不同的联想意义。

2.词义分类与语义差异分类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把词的意义划分为七类: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其中又把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概括为联想意义,与概念意义区别。

概念意义是包括词汇在内的语言单位所表示的基本意义即词的字面意义;而所谓的联想意义是语言形式在概念意义之外所表达的外围意义,即人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当中的体验,是人在使用语言时个人情感的流露。

由此可见,词的意义因所存在的文化差异而形成不同的联想意义。还有些学者将英汉中某些词语的语义层次差异归纳为四大类:(1)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没有对应词;(2)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3)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语言里则有多种表达方式,即在另一种语言里,这种事物或概念有更细微的区别;(4)某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从词汇认知和习得过程的分析可以得知,在语义架构时所表现出来的概念意义之外的联想意义对学习者来说可能会造成障碍。因此,通过英汉颜色词在语义方面差异的对比,有助于在解释语义过程中深化对颜色词的语义认知,建立英汉颜色词语义的最佳关联。根据分析,英汉颜色词在语义方面存在以下几种情况:语义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本文仅从“红色”这一颜色词来对比英汉文化中语义的异同。

3.英汉中“red”与“红”的语义对比

3.1 语义对应——异曲同工

人类的认知能力有相似性,颜色词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也有共通点,所以英汉文化在对颜色词的认识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根据我国最早的汉语辞源学词典,红是指“火或血”的颜色 (《说文解字》(现代版)2005:256);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把red解释为“of the color of fresh blood or a similar colo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89:1250)。由此可以看出,“红”和“Red” 都是指像血一样的颜色,英汉文化中“red”和“红” 的语义有对等,但这种对等只是相对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存在绝对对等的语义。

3.1.1 褒义——喜庆、欢乐

红色是汉文化的崇尚色。在汉民族文化中,自古以来喜用红色表示幸福、快乐、幸运、吉祥、昌盛。如在婚庆习俗中,旧时嫁女的场面称为“十里红妆”;新娘要穿“红嫁衣”;农历新年要贴春联、挂“红灯笼”,在西北地区,还有贴“红窗花”的习俗;小孩满月或者过周岁,亲朋好友要去吃“红鸡蛋”;小孩过年的时候从长辈那里讨“红包”;在本命年穿红色内衣,说是可以“避邪”,带来好运;中国古代科举状元及第后,要穿大红色衣服游街,以示庆祝;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主色调就是大红色,彰显中国的喜庆气氛。

英语中的红色也有喜庆和欢乐象征。但相较汉语,英语中表达喜庆的用法略显单薄。 仅“a red- letter day”表示喜庆的日子,因为在日历上假期是用红色标明的,而普通的日子印的是黑色,因而有此说法;“paint the town red”表示狂欢庆祝。

3.1.2 褒义——尊贵、贵气

在中国古代,红就是尊贵的象征。周天子宫室地面铺上朱红色涂料,称为“丹地”;中国古代宫殿和庙宇的屋檐、墙壁是红色的;唐宋达官贵人住“朱门”,穿“朱衣”,坐“朱轩”。16世纪末,路易十四把鞋跟漆成红色以显示其尊贵身份;“Red Book”指一种红皮的英国官方登记簿,尤其指19世纪英国贵族名册或绅士录;“Red carpet”是铺红地毯,给高级或显要人物的正式礼仪;美国白宫内有间红屋( The Red Room),约翰•亚当斯总统爱在红屋进早餐,罗斯福•海斯总统1877年在红屋宣誓就职。

3.1.3 贬义——生气、害羞

红色是人类强烈感情的一种反映,表示羞涩或发怒等激动情绪。汉语有“羞容绯红”、“气得红一阵白一阵”、“面红耳刺” 等。英语也有“red faced”、“red with anger”等表达;“red rag”是用来刺激牛发怒的红布,使人“see red” 而怒不可遏;red hot”指十分恼怒和激动。

3.1.4 贬义——暴力、死亡

汉语有“双手沾满鲜血”、“杀红了眼”、“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等表达方式;今天,中国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在公判之后,还要在其胸前所挂的名字上用红笔划上个大叉。这些都体现了暴力和死亡的氛围。在英语中的红色是“火”和“血”的联想,如“red with hands”染有血迹的手;“a red revenge”血腥的复仇;“a red battle”血战;“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意味着残杀和暴力统治;“red- ruin”指战祸,这些例子无不让人感受到了危险的阴影、死亡的恐惧。

3.1.5 贬义——色情、淫秽

在英汉文化中,红色还都有色情的联想。在中国妻子对丈夫不忠用“红杏出墙”来形容;男子寻花问柳则可以说是“依红偎翠”;古代的妓院大都叫“怡红院”;妓院中最漂亮的姑娘称为“红牌”;这些都是不守道德的风流韵事。英语中则有“ red - light district”( 红灯区指色情服务业集中的地方) ;可以用red形容一个人不检点;a red waste of youth形容红男绿女们的放荡生活。

3.2 语义不对应——大相径庭

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受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及认识情感的影响,对颜色的观感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有时会产生大相径庭的联想也就不足为奇。

3.2.1 革命与反动

汉文化中,由于红色与血的颜色一致,所以“红”很容易引申出“忠贞”“至诚”之义。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忠贞”、“至诚”又是民族气节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至今在中国的戏曲脸谱艺术中仍以红色象征那些忠勇、至诚之人,关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到了近代,尤其是无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之后,“红色”被赋予了革命的含义,“红军”、“红色政权”、“一颗红心”、“又红又专”等词语应运而生。“红领巾”仍是少年先锋队员的光荣标志;“红旗”仍是竞赛中优胜者的标志;“红旗手”、“红旗单位”等词语也饱含进步意义。

与汉语迥然不同的是,在英语中,“红色政权”指由共产党领导的政权,象征着专制、独裁、激进、暴力革命。英语的“红色政权”从来就没有褒义的意思。例如“Red under the bed” 指共产主义者或左翼活动家;“Red Brigades”红色旅( 指意大利一极左秘密恐怖组织, 专门从事绑架、谋杀和破坏等一系列恐怖活功);“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指的是激烈的政治运动;“red activities”指左派激进活动;“a red revolution”代表赤色革命。“red flag” 用作表示“危险的信号”或表示“叛乱的旗帜”。 在这一点上, 红色反映出英汉民族在政治取向上的差异。

3.2.2 盈利与亏空

在英语文化中,商界人士最怕见到红字。因为商界里的赤字负债都是用red来表示,如:“red ink”在财务中特指记账时记录借方项目或亏损差额的红墨水;“be in red” 隐喻成国际上通用的“赤字”;“He is in red.”表示“他负债累累”;“go into red ink”意为“亏空”;“get out of thered ink”为“扭亏为盈”;再如北美的股票市场,红色表示股价的下跌。然而在东亚市场,红色表示股价上升;汉语中,合伙经营所分到的利润叫“分红”;农历新年后第一天上班公司要向员工派发“开门红”;这都表明红色在汉语文化中体现的是积极盈利的一面。

3.3 语义空缺——此有彼无

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或社会风俗习惯的不同,彼此之间颜色词含义并无对应或契合,形成语义空缺,从而发展出此有彼无的语言特色。英汉中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3.3.1 ”红”有而“red”无

汉语中常用的带“红”字的词语,翻译成英语,不一定用“red”。 例如:红糖(brown sugar)、红茶(black tea,因为汉语针对茶水颜色而言,故称其为“红”,而英语针对茶叶的颜色而言,故称其为“black")、红榜(honour roll)、红豆(love pea)、红运(good luck)、红尘(the world of mortals)、生意红火(flourishing business)、红人(a favorite with somebody in power)、红光满面(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红娘(matchmaker)等等。还有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红卫兵”、“红色娘子军”等词也是在英语文化中找不到的。

3.3.2 “red”有而“红”无

英语中,“red meat” 指牛羊肉,因为牛羊肉的颜色相较于鸡肉等白肉色泽来的红而得名;“be red-handed”表示正在作案或进行罪恶活动;“red neck”是乡巴佬的代称, 指南部农场做工的贫苦白人佃农;“Red Brick”是英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此类大学多用红砖,跟牛津、剑桥大学之类的古老大学不同;“Red Cap”在英国指宪兵,在美国指车站或机场的搬运工,因戴红帽子而得名;“red skin”是对北美印第安人的贬称。还有英语中多用红色表示警示作用,如“red alert”、“red traffic light”等。以上这些词是英语特定文化中所存在的表达方式,而这在汉文化的表达中觅不到踪迹。

4.结语

上文中,笔者粗略地探讨了颜色词“red”与“红”在英汉文化中语义的异同。可以发现,英汉文化在红色这一颜色词上有共性,否则不同民族之间就难以进行沟通交流;亦有差异性,在汉文化中,红色更趋积极的语义功能,而英语中则更趋消极的语义功能,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但随着国际化交流地不断深入,不同的语言在交流过程也在不断渗透、兼容并包,逐步走向趋同的道路。比如,“红色”在西方国家中所具有的共产主义革命暴力意义逐渐消退;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其蕴含的中国传统喜庆和好运的语义正在增强,比如在各大时装周发布会上,大量的中国红元素走上 T台,外国明星穿红旗袍引领时尚潮流,刮起中国风。而红色在英语中表示警示的作用在中国也随处可见,比如红绿灯、比赛场上的红牌罚下、危险区域的红色标记等等。不难发现,在国际化的大舞台,英汉语言的语义差异也会在求同存异中不断向前。

[1] 霍恩比.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出版社,1989.

[2]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 许慎. 说文解字(现代版)[Z].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5] 张超. 英语和汉语中红色的文化意义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

[6]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商务印书馆,2001.

H030

A

1008-7427(2011)09-0107-02

2011-08-01

猜你喜欢

英汉语义颜色
语言与语义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特殊颜色的水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