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跨文化视角下的翻译文化观

2011-08-15李小霞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文化观层面跨文化

李小霞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论跨文化视角下的翻译文化观

李小霞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文化研究的勃兴促使翻译研究中文化意识的觉醒,开辟了除语言之外研究翻译的历史和文化视角。本文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谈起,回顾与介绍了译学研究的历史、翻译文化观的确立及其主要理论,并探讨了文化研究对于翻译研究的启发性意义,最后对翻译文化观的地位和影响进行了辨证思考,从而证明其为推动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翻译研究;文化观;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的交往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还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今跨文化交流的时代,翻译对推动文化的多元走向,实现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存、交融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翻译活动都是在一定具体的社会环境、历史及文化条件下进行的,文本的再创作也会多少体现译者的思维方式、文化立场及价值取向等。翻译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变,两种语言各自特有的文化积淀使这一活动变得异常复杂。从翻译的内部层面来看,不仅要为原文语言找到比较准确、贴切的对应词句,还要关注语言中的文化信息及传达问题。从翻译的外部层面来看,我们不能忽视其人文性与社会性的一面,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组织,翻译方法的选择及译文传播等都具有制约和影响。因此,研究翻译对于文化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对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和丰富翻译研究的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翻译的具体操作层面,鉴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译者首先不能回避的是语言层面出现的文化因素对翻译文本质量的影响。成长在不同的地理及社会环境,译者与原作者具有不同的文化心理,他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也不同,这就造成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之间词汇意义的不对等和出现词汇空缺现象。另外,不同民族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比如,英语句子受形式逻辑制约,主谓成分构成句子的主干,其他语法成分借助多种链接手段层层搭建,呈现出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构架,而汉语句子往往按照时间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式逐层展开、节节延伸,呈线性铺排态势。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是文化因素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长期积淀的结果。在翻译时,译者不得不根据信息传译的需要,对句篇结构做出适当调整。此外,为了传情达意的简单明了,人们交流的信息中存在一定的意义空缺,需要个人在本民族文化中获取的知识来填补,这被称为文化预设。不同文化的人们对周围世界形成独特的文化预设,因此对于同样的事物,他们所产生的联想或理解可能十分不同。

跨越语言学的层面,将两者放在广阔的跨文化视角下,我们同样发现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互动同在。一方面,当译者通过变更语言的外形将文本从源语文化带入到译入语文化时,文化信息会因翻译动机、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种文化的强弱对比等因素发生遗失、增加或扭曲,产生顺应译入语时代文化语境的译作。另一方面,翻译承担着文化解读及传承的功能。一个民族的文化经典经过不同时代的翻译与阐释,被赋予新的意义与内涵,使民族文化得以在时间上不断延续。一种文化要想长盛不衰,需要不断借鉴与创新,需要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与沟通,翻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文学翻译为例,它向某一文化引进了新的观念,新的文学体裁和技巧。众所周知,“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先河。在这期间有个特别重要的现象,就是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及学术理论被译成中文,其后果之一是中国语言的“欧化”,进而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话语体系的建立。

2.翻译研究的历史与翻译文化观的建立

人类的翻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希腊荷马史拉丁语译作,然而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直都是翻译的语文学研究阶段,人们把翻译活动看作是灵性和悟性的体现,译者需要有天赋的文学才华,对翻译问题的探讨也只是徘徊在经验主义层面。在这之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翻译观逐步兴盛。英国的卡特福德,法国的乔治·穆南,美国的尤金·奈达等人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们以语言分析代替直觉感受,破除了长期以来语文学模式留给我们的神秘感,为翻译研究打开了科学的大门。尤其是,语义、语境及语言结构的理论对翻译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翻译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仅从语言学层面探究,无法得出客观和辩证的解释。比如,在对译文的研究中,只关注语言层面的等值与精确,却忽视了译作对译入语文化的意义与影响;在评价翻译方法时,只注重译者在语言转换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分析,而对这些翻译方式背后的动机及原因缺乏考察。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了翻译文化意识的普遍觉醒,部分学者开始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切入翻译问题。

从80年代后期开始,翻译研究进入解构主义阶段。翻译理论家们受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启发,反思传统翻译研究中的得失,置翻译研究于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在关注语言内部因素的同时强调文化、历史、政治等外部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促使翻译研究开始文化转向。1990年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列.列费维尔合著的《翻译、 历史与文化》一书的问世, 标志着译学研究领域这一深刻变革的发生。他们在该书中指出,翻译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形式主义方法转向文化研究的大语境。“翻译研究的对象是文本及其所包含的原语和译入语文化,因而翻译研究得以沿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且能够超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视域更为广阔。”(Bassnett & Lefever, 1990)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国内一批学者也在翻译史、翻译基础理论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渊冲对翻译进行了大胆的论述,指出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涉及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抗与竞争。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佐良就提出译者应成为真正的“文化人”,精通两种语言及所负载的文化。为了出好的翻译作品,进行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是必要的。还有,刘宓庆的《文化翻译论纲》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文化视野中的翻译,对文化翻译的理论构架及基本范畴、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索。这些学者从历史与文化维度对翻译进行的研究,为翻译文化观的确立做出了贡献。

3.对翻译及翻译活动的再认识

当翻译被置于文化的视野之下,有关翻译的性质、功能、标准、译者地位及影响翻译的因素等问题得以从新的认识层面进行重新审视。其一,翻译文化观冲破文本转换过于狭窄的框子,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与领域。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翻译只是语际间的转换,翻译研究就是探讨如何译,如何译得好等应用性的理论。随着文化研究的勃兴,人们对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本质有了充分认识。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与影响,以及翻译对文化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成为翻译研究的关注重点。由此,翻译的概念得到了外延与扩展,各种形式的译本,各种目的的翻译实践都可当作研究的对象。除了严格意义上的语际翻译,那些带有译述或改写性质的翻译及对文化传统典籍予以再阐释的语内翻译也被纳入广义的翻译行为中。从翻译的目的来看,翻译不再被看作一种纯粹的知识输入活动,它也可成为译者展现思想和主张的一种途径,在译入语文化建构过程中发挥特定的社会文化功能。

其二,翻译文化观深受解构理论的影响,对“信、达、雅”的传统翻译标准进行了反思。传统翻译理论以源语文本为依归,强调“忠实”、“通顺”的无条件性,认为译文应从思想内容和形式风格上尽量与原作一致,不能违背作者的任何潜在意图,于是语言层次的机械忠实成了衡量翻译的金科玉律。而这种文本中心和终极意义的定势受到解构主义思潮的挑战。它主张意义是不确定的,意义在对话中生成,从根本上动摇了“忠实”原则的基础。根据解构理论,原作是给定的,译者在翻译中就如同负债人一样,不可能在译作中完全再现原作之本意。但要指出的是,它并不反对标准,只是觉得真理是不可穷尽的,其提出的“确当的”翻译标准具有相当的开放性,颠覆了传统的“忠实”含义。另外,解构主义将翻译的任务视为“存异”,而不是“求同”,因此与“归化”方法相比,它更倾向于反映语言差异的“异化” 翻译手法。

其三,翻译文化观使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必要的关注与彰显。在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是一个被动的转述人,他必须根据语言的规律循规蹈矩地探索意义,保证译文与原文的最大限度对等。然而,在翻译的文化研究者那里,翻译不是简单的文本转述过程,是一种能动的文化阐释和创造性再现。译者对原文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对语言表达有自己的取舍、爱好,因此他在再现原作的过程中无疑会加进去自己的创造性理解和主观性阐释。而且关于翻译方式、翻译策略、措辞及语言风格的选择与使用,译者也会受到自身文化立场、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作品经过译者创见性的翻译,其价值得以延续和存活,有时优秀的译作甚至能帮助原作在译入语中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流传。由此,译者获得与译者平等的地位,译作也可具有与原作同等的价值。

4.结语

对于翻译研究文化观或“文化转向”,我们应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首先,我们应肯定其积极性的一面,它使翻译研究从文本中走出来,走向文本的背后和潜层,走向宏观与开放的视野。其次,我们也要认识到它不是翻译研究的全部内容,只是多元视角中的一元,应警惕以文化研究取代语言研究。就像王宁所阐述的那样,翻译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在比较文学的层面进行研究;在语言学的层面致力于翻译文本的对比和分析;在跨文化的层次上进行研究。第二个层次是人们所熟知的传统翻 译研究,第三个层面就是在全球化和文化研究的影响下逐步建立起来的翻译文化观。从中可看出翻译研究的方法论是多元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提供了和语言视角并行不悖的文化视角,使之不失偏颇,对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翻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Bassnett, Susan. and Lefever, André.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 1990.

[2]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王宁.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 张柏然,许钧. 译学新论[C].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rcultural View

LI Xiao-xia

The flourishing of cultural studies has led to the awakening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which provide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in addition to the linguistics-oriented study of translation. The essay first deals with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Then it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ranslatological study, introdu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ltural approach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its main theories, and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e to translation studies. Finally, the essay dialectically reflects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the cultural study of translation, thus proving that the stud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ology.

translation studies; cultural persp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059

A

1008-7427(2011)09-0096-02

2011-06-27

作者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文化观层面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