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平等的追求者
——简析《简·爱》的女主人公

2011-08-15杜江晖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简·爱罗切斯特妇女

杜江晖

(襄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襄阳 441021)

自由平等的追求者
——简析《简·爱》的女主人公

杜江晖

(襄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襄阳 441021)

《简•爱》这部作品通过孤女简•爱一生的故事,反映了 19世纪的英国妇女在男子压迫和歧视之下不平等的悲惨处境,发出妇女要从束缚她们的传统习俗中解放出来的呼声,歌颂平等的爱情和婚姻观,这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举,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简•爱;自由平等;反抗精神

1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到了30年代,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成为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南方的劳动人民组织起来要求权利,过着舒适生活的牧师和政客对穷人进行说教,鼓吹美好的未来,与此同时,发自北方人民内心的强大的民主呼声正在形成。显然,19世纪的英国杰出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打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作者通过孤女简•爱的一生,反映了妇女在男子压迫和歧视之下不平等的悲惨处境,发出妇女要从束缚她们的传统习俗中解放出来的呼声,这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举,作品的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一、家庭生活阶段(反抗性格的萌芽期)

简•爱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幼年时代的她寄居在盖茨海德府的里德舅妈家,受到歧视和虐待,长期处在得不到同情和关怀的精神“饥饿状态”。 年幼的简•爱心里充满太多的痛苦和疑问,:“我为什么老受折磨,老受欺凌,老挨骂,一辈子也翻不了身呢?我为什么会从来得不到别人的欢心呢?为什么我竭力讨人喜欢也没有用呢?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见第二章)在发出疑问的同时,简•爱渐渐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不公平的待遇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反抗的种子。于是,她没有用妥协、退让、无动于衷来安慰她精神的饥饿,而是“反抗的奴隶的心情在气势汹汹地激励着我”(见第二章),于是她开始反抗,向虐待奴隶的人示威。她一针见血地指斥无缘无故打她的表哥:“你这男孩真是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见第一章),然后“发疯似的和他对打”,虽然以被惩罚的失败结局告终,但简•爱认为“是件新鲜事。”(见第二章)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用实际行动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进的反抗。她第二个反抗的对象是一向以恩人自居的里德舅妈,简•爱勇敢地戳穿了她残酷无情的本性,“别人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可是你坏,你狠心。”(见第四章)简•爱的一系列在别人看来是超出常规的举动,更增加了里德一家的嫌恶,但是她精神的饥饿却因此得到一份从来未曾体尝过的快餐,“我的心灵就怀着一种从来未有过的最奇怪的自由、胜利感、开始扩张、升腾,”“一块石楠丛生的荒地着了火,活跃、闪亮、肆虐,正好作为我咒骂和威胁里德太太的心情的恰当象征。”(见第四章)不难看出,简•爱可贵的反抗性格正在形成,这就注定了她必然离开盖茨海德府然后接受更严重的生活洗礼。

二、学校生活阶段(反抗性格的发展期)

如果说在盖茨海德府简•爱反抗的对象还只是舅妈一家人的话,那么在劳渥德,她为之做斗争的则是一个天地更为广阔的环境了,在这里,她的思想比以前成熟了,她的性格也由最初的自我萌芽状态,走向了自觉反抗的阶段。

这里不妨谈谈简•爱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英国19世纪的思想家约翰•拉金斯在《论女王的花园》(1865)中说,理想的妇女和理想的家庭和现实的原始森林式的生存竞争互不相容,妇女的地位不是在社会上,而是在家庭中,借用当时流行的一个词,叫做“家里的天使”。她们存在的理由是侍奉丈夫、父亲、祖父、兄弟、监护人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男性的“恩人”,不难看出,这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价值观。“家里的天使”集中概括了在一个夫权主义世界里男子心目中的理想妇女形象,这个理想在整个19世纪都十分盛行,难怪当时的英国桂冠诗人罗伯特•骚赛对《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乃至整个女性有一种偏见,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在英国没有女作家的地位。简•爱曾经大声宣布:“我不是天使,我是我自己!”(见第二十四章),从妇女解放角度来说,这话在当时多么激进!

简•爱所仇恨且鄙视的劳渥德慈善学校的校长布洛克赫斯特先生,无疑是在严格执行将女孩子全变成“天使”的“宏伟”计划。他不让这些女孩子吃饱穿暖,不给足够的休息时间,他强制她们剪掉长发,规定她们穿质地最粗、式样最丑的服装,企图扼杀她们身上所有爱美的天性,他把她们美好的身体称作“恶浊的躯壳”,把她们美丽的卷发叫做“累赘”,把她们的一切基本生活需要统统斥之为“肉欲”,必欲熄灭而后快。他恨不得把她们身上的一切生机全都榨干,只剩下一架架劳动和读《圣经》的机器。简•爱和她的好朋友海伦•彭斯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海伦•彭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只因不拘一些生活小细节,而被认为违背了培养“天使”的方向,终于受到了残酷的虐待而丧命。简•爱看到海伦受到无辜的伤害而历来顺受、麻木不仁时,“不由得升起一种徒劳无益的怒火”。她对海伦说:“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的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的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这样打人”(见第六章),当布洛克赫斯特先生以“爱撒谎”这个莫须有的罪名惩罚简•爱时,她的反抗细胞再次活跃起来,“有种反对里德——布洛克赫斯特合伙公司的愤怒冲动在我的脉搏里跳动起来,我可不是海伦•彭斯。”(见第七章)。她想方设法摆脱自己受到的耻辱,恢复自己在全校师生面前的荣誉和自尊,最后在谭波尔小姐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简•爱在学校里十分看重自己和同学们的平等地位和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如果她不反抗布洛克赫斯特先生,不摆脱莫须有的罪名的话,那么她将处于低人一等的位置而遭受别人的践踏,她是不甘心屈服于这种命运的。因此,她不会放弃反抗。

三、社会生活阶段(反抗性格的成熟期)

到了桑菲尔德,简•爱正式登上了社会这个大舞台,但面对庄园及其周围的一片憇静,没过多久她的心又骚动不安起来:“说人们应该对平静感到满足,这是徒然的;人们总得有行动,即使找不到行动,也得创造行动。千百万人被注定了要处在比我更加死气沉沉的困境中,千百万人在默默反抗自己的命运。谁也不知道,在充斥世界的芸芸众生中,除了政治反叛以外,还掀起了多少其他的反叛。女人一般被认为是及其安静的,可是女人也和男人有一样的感觉;她们象她们的兄弟一样,需要运用她们的才能,需要有一个努力的场地;她们受到过于严峻的束缚,过于绝对的停滞,会感到痛苦,正如男人感到的一样;而她们的享有较多特权的同类却说她们应该局限于做做布丁、织织袜子、弹弹钢琴、绣绣口袋,那他们也未免太心地狭窄了。如果她们超出习俗宣布女人所必需的范围去做更多的事、学更多的东西,他们因而就谴责她们,嘲笑她们,那也未免太轻率。”(见第十二章)这一段袒露心迹的话简直就是女权主义宣言了。简•爱是在桑菲尔德庄园楼顶平台 发出这番感慨的,好像是在责问苍天。简•爱不承认传统的妇女美德,不肯扮演女人的传统角色,此时,简•爱的反抗性格已经完全成熟,她正式而明确地发出了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

简•爱的精神境界是高的,它的社会地位是卑微的。家庭教师在当时是受歧视的职业,作者曾有这方面的体验,她对她妹妹艾米莉说:“私人教师除了在她该干的劳累的活儿这一方面以外,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根本不被当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简•爱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她以谨慎自卫的心理开始了和罗切斯特的接触。简•爱牢牢记住“平等”二字,在高傲自大、专横跋扈、尖酸刻薄的雇主面前表现出不卑不亢、洒脱自如的态度。当罗切斯特问她:“你觉得我漂亮吗?”她坦率地回答:“不”。当罗切斯特认为他有权利耍点主人威风,可以要求家庭教师跟他谈话以使他“散散心”时,简•爱却直言不讳地说:“我想,先生,光凭你年龄比我大,或者见的世面比我多,你是没有权利来命令我的;你是否有权自称优越,那要看你怎么利用你的岁月和经历了。”(见第十四章)简•爱从未因自己地位低下而去取悦主人,在粗暴且自称优越的主人面前从未感到惶惶然不知所措,表现了她要求男女平等的坚定信念。

当内心善良高尚的罗切斯特发现简•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非凡的气质时,便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人转入了坦率的精神交流。他们两人之间数次冗长而奇特的谈话是两颗心彼此靠近的记载,慢慢地,简•爱意识到对罗切斯特的爱情,同时也意识到社会地位、财富和习俗这些设置在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种种障碍。当她误以为罗切斯特既要娶英格拉姆小姐为妻,又要留她在身边时,她感到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了亵渎,她据理力争:“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见第二十三章)这段话不啻是极力维护自尊的宣言。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诗人舒婷在她的诗作《致橡树》中歌颂平等的爱情观,跟一百多年前简•爱的这番宣言居然如此类似,可见简•爱的思想在当时有多么激进。在爱情上简•爱的感情是炽烈的,可是却丝毫没有忘记平等的要求。罗切斯特满足了她的这种要求,所以她才同意做他的妻子。这种结合在精神上无疑是平等的,男方不要求女方的美貌和顺从,女方不看重男方的金钱与地位,双方在意的是精神境界的交流。

富有的人在深爱的同时必然会带来金钱上的慷慨大方,罗切斯特计划用各种珠宝装饰自己的爱人,然而简•爱并不认同,她表示,结婚后她仍然要做阿黛勒的家庭教师,用薪水支付自己的开支,她不愿用纯洁的爱情去换取地位和财富,更重要的是,不愿意失去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最后当她知道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着这一事实后,罗切斯特以爱的名义劝简•爱随其出走,但这种爱会使她坠入非法婚姻,更重要的是简•爱发现这种爱并不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平等之爱,她最终在精神上控制住自己,毅然离开。简•爱不愿为了“爱”而忍辱偷生,她以出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至此,简•爱的反抗性格发展到了顶点。

出走后的简•爱经历了种种磨难,差一点落到了向人乞讨的地步,但她始终没有考虑过回去接受罗切斯特的庇护,在她看来个人格的尊严比爱情更为重要。她之所以后来拒绝圣约翰的求婚,也是因为圣约翰要她尊奉的这种为宗教而结合的无爱婚姻不符合她信守的爱情婚姻的平等观。一般人认为简•爱最后终于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是作品“虎头蛇尾”的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结合,蒙上了理想主义面纱,淡化了反抗的主题。实际上,简•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其貌不扬、质朴无华的姑娘,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和于此不悖的纯情是她性格的体现。反抗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弃个人的幸福,幸福的结局也并不是放弃了反抗而换来的。相反,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平等,正是简•爱追求平等的一个方面,因此,她忍受着内心的剧烈痛苦,离开了富有的、已有妻室的罗切斯特。而当情况发生了变化,罗切斯特不再是一个有妻子的人,而且还受伤致残、一无所有时,简•爱回到了所爱的人身边。因此,他们的结合是对社会地位、金钱和世俗势力的否定,是作者对爱情真谛的阐发。

《圣经》中说,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女人是男人的一部分。因此,她们只能终身依靠男人而没有独立的人格。这种历史偏见,造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产业革命以来,女性正以觉醒后的勃勃生机要求掌握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命运,她们逐渐走出了狭小的家庭氛围,在各个领域参加国家和社会的事务管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即使在今天,人们仍然未能完全走出旧时代、旧习俗对妇女歧视的阴影。而多数女性在学业上和事业上和男性相比缺乏自强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她们仅想有一个稳定轻松的工作,力图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忽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更有些女性以青春和美貌为赌注,陷入金钱和欲望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这与英国十九世纪苦苦追求自由平等的简•爱相比,无疑是一种退化、落后的表现。简•爱的精神为后世妇女提供了榜样,它告诉我们,只要当今女性能主动走出男尊女卑的心理劣势,人生之路必将在她们的奋力拼搏中变得宽敞,事业必将在她们的开拓进取中走向发达。

[1]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M]. 祝庆英,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 杨静远. 勃朗特姐妹研究[M]. 中国社会出版社,1983.

[3] 菲莉斯•班特利. 勃朗特姊妹[M]. 郭菀玲,译. 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

[4] 蒋承勇,等. 英国小说发展史[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 孟秀坤.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I106.4

A

1008-7427(2011)09-0057-02

2011-04-21

猜你喜欢

简·爱罗切斯特妇女
《简?爱》不简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当代妇女的工作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