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工业基地大中型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

2011-08-15蔡红梅徐登科熊春

关键词:株洲工业化工业

蔡红梅,徐登科,熊春

(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老工业基地大中型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

蔡红梅,徐登科,熊春

(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政策和法规不完善,资本运作实力弱,信息产业待加速,园区规划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等,是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只有采取完善产业政策和法规,加快园区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加大资本运作,提升企业实力,培育新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措施,才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继而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湖南省株洲市;老工业基地;大中型企业;新型工业化

湖南省株洲市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曾在建国初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石化、航空、冶金等为主体的支柱产业,以服装、食品、汽车、新材料等为辅的新兴产业格局。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部分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能力居国内外前列。

然而,株洲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以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居多,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体制性问题突出。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问题凸显:企业经营管理相对落后,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比较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缺乏持续的内在动力,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甚至处于停滞或萎缩状态。基于此,探讨中国区域新型工业化模式,对实现区域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工业化最早起源于产业革命时期,是用机器体系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推动而产生的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程。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都是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大前提下,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通过实施工业发展导向型战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赶超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实现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实现国家财富的积累过程[1]。只是因各国经济发展背景和起始条件不同,工业化道路和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新型工业化道路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快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二是工业要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工业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比,创造出更多的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四是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和文明生产方式,注重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减少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五是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二 株洲市工业化现状与问题

(一)株洲市工业化发展现状

株洲市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两型”社会的实验区。京广、浙赣、湘黔、武广高铁,京珠、上瑞高速交错汇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发达。在十一五期间,株洲工业化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规模工业高速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64.98亿元,增长21.6%,占GDP的比重达52.16%,比上年提高4.0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605.78亿元,增长24.8%,增幅为全省第一,比上年加快5.5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的第二高增幅。

二是企业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65亿元,增长43.7%;实现利税122.54亿元,增长40.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1.1,提高33.8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企业实缴税金46.53亿元,增长29.41%。

三是“两型社会”稳步推进。2010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69%,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均已完成省下达“十一五”减排与总量控制任务。

四是研发投入逐步加大。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发经费支出达17.5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8%。全市获得专利授权1680项,增长51.08%。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99%。

五是集聚发展态势明显。2010年,全市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316.4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2.23%。全市工业建设用地供地率为90.37%,每公顷工业用地实现工业增加值1072.83万元,增长19.23%,比上年提高3.16个百分点。

六是工业投资大幅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8.57亿元。增长39.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74.23亿元,增长39.5%。全市工业招商引资总额129.91亿元,增长28.07%[2]。

(二)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2010年株洲市新型工业化考核在全省继续取得较好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有10个指标的排位比2009年下降,总量指标与长沙和岳阳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和投资引资、园区规划方面比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1.产业政策和法规不完善。株洲市政府虽然颁布了“5115”工程培育计划,即:壮大“五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一百亿元、十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五十亿元”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旗舰企业”。但忽略了中小企业和已有上市公司的产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服务配套的基础,自身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非常需要产业政策的扶持。中小企业扶持基金受自身基金实力的影响,受众面比较低,实施不到位。上市公司具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资金充裕,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仍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

2.资本运作实力弱。株洲地处中部地区,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统计,自国家股票金融交易市场成立20年以来,株洲发展的大中型企业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合计为7家,但因企业自身发展问题,经营不善而被资产重组的达到4家,经整合后,企业注册经营地均改他乡。最近五年来,只有天桥起重、唐人神两家公司在深交所完成上市,获得企业资本的充实和企业实力的壮大。

3.信息产业急待加速。2010年,株洲市信息产业增加值为42.3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32%,在全省排第3位,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为27.59亿元,限额以上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增加值为14.67亿元,限额以上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业增加值为0.01亿元,限额以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0.09亿元。后两者的份额还相当少,目前统计口径中株洲市只有3家限额以上的电子设备销售和租赁业公司,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企业也非常少。信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增减百分点为0.17个百分点。

4.园区规划不合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项目推进是关键,园区建设是载体。尽管株洲目前存在一些大的工业园区,但园区大多由一般的综合性招商引资方式形成。在规划布局方面缺乏科学合理性,没有产业定位,什么产业都发展,没有按照产业链的关系招商引资,园区内产业结构不协调。企业进入门槛高,许多互不相关的企业以避税为目的占据其中,土地资源利用不尽合理,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对一些急需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因自身实力的弱小,而又得不到生产场所,生存环境十分艰难。这样的工业园区普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集聚效益差的状况。

5.投资结构不合理。2010年,全市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8.57亿元,增长3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74.23亿元,增长39.5%,在全省排第8。株洲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技改投资,占比达到89.4%,新建的投资只有10%,所以近年来新增的大企业并不多,2010年新建并投产的大企业只有北汽控股一家。从技改投资项目看,也主要集中于节能减排和扩建厂房等,扩大企业生产能力的技改项目也不多。

三 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株洲市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基础优势,决定了株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以发展大型工业和规模经济为主,与此同时,还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持续发展和发展服务业之路。

(一)壮大原有大型制造业,培育规模经济

株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振兴制造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途径。应发扬火车头的精神,抓住国家振兴大型制造业和提高国产化水平的机遇,围绕株洲有优势的装备制造行业,努力突破核心技术,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研制一批对产业升级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可依托南车时代、南方航空、中航动控、千金药业、北汽控股、天桥起重、大唐华银等大型央企和地方龙头企业,侧重于地铁、电力机车、火车、风电、机床、航空、汽车、医药、桥式起重、火电等重大制造业。加强与央企对接,建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产业体系。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大整合时代的到来,为振新株洲的制造业提供了新的背景和机遇。株洲应抓住制造业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性,把株洲建成具有我国区域特色的重、大型工业的基地。

(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信息产业

人类科技发展史证明,科技是一个地区发挥产业后发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过渡,全面提升老工业基地的最有效手段。信息化对于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尤其难得的机遇。株洲因所处的区域位置目前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较为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是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以电子信息为重点,大力扶持电子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应对未来竞争的战略性产业。老工业基地除了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使老工业基地在更短的时间之内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缩短与国内信息化程度高的距离。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因此在株洲发展信息产业有利于其加入国际分工体系,面向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3]

(三)可持续发展模式

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尤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都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采取“先污染、后治理”或“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思路。低碳经济的到来,需考虑株洲地处中部,未来资源短缺的现状,着眼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做到工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走发展服务业之路

株洲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其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区域现代化、竞争力的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区域经济新的、极具潜力的增长点。服务业是经济的黏合剂,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

参照国际产业划分标准,将现代服务业划分为四部分: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保险、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科学研发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新经济的特征,其未来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现代服务业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不仅限于生产性服务,而且包含体现时尚、休闲和以人为本的消费服务领域;不仅限于完全基于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原先空白的一些新兴服务业,而且包含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服务产业形成的新业态、融合两个以上传统服务产业或融合多项服务产品形成的新业态,振兴制造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基础,因此,应努力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4]

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

(一)完善产业政策和法规

建立适应市场规则,符合株洲区域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法规是实现株洲大中型企业市场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政府除了在“5115”工程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外,还需建立相应的企业上市扶持和中小企业基金发展扶持政策。强化自身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着力消除体制性障碍,解决政府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监管。

同时,还需建立立足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从体制、机制和产业组织上为国有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提供保障。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大企业集团建设力度,通过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并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骨干企业改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使之成为加快株洲化工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加快园区规划,促进产业集聚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城市为核心、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为平台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只有全力打造好城市这个平台,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加速提高城市化水平,才能增强创新的发展优势,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而在未来发展和竞争中赢得主动。[5]

工业区的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行多层厂房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园区的土地紧张问题,进一步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株洲现有的比较优势、工业基础、市场发展潜力等条件,依托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和电力机车研究所、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和608研究所、芦淞服饰市场、北汽控股南方基地等大型央企和市场,科学确定和合理规划实现轨道交通、航空产业、服装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在这些大的产业集群中,应形成若干个带动力强、上中下游紧密联系、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链作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支撑。有利于完善优势产业的配套体系建设,全面降低综合成本,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

(三)加大资本运作,提升企业实力

株洲市政府应积极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本市场建设的步伐,形成资本顺利进入和退出的通道,树立政府和企业的市场信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把吸引技术雄厚、规模大、有尖端技术产品的大型跨国公司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真正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同时在资本运作过程中,有助于企业引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实现企业的强强联合,最终通过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给经营者以经营动力,使其努力改善经营条件。

2011年是株洲“招商引资年”,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引进外来投资,扩大民间投资。要引进一批实实在在的大工业项目和好工业项目,为株洲工业的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培育新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培育新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企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株洲要集中现有的科技、人才资源,支持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以轨道交通、新材料、航空、服装、化工、新能源为重点,启动和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国际化合作。通过“5115”工程的实施来加快推进我市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中小航空发动机、有色冶金及深加工、化工、健康食品等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工业园区的大开发,带动产业集群的大发展,使株洲在全省率先建成新型工业化标志性城市。[6]

(五)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围绕服务优势产业链,大力发展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生产专、特、精、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关系,延伸产业链,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形成各具特色、专业化强、科技水平高、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群。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机制,鼓励传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转型和新技术产业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淘汰、改造、禁止发展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中小企业。

“十二五”是我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型工业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为我们提供了总体稳定的发展环境;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7]。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核心思想和行动纲领。也是老工业基地大中型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1]郭克沙.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0,(3).

[2]吕政.关于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0,(1).

[3]林毅夫,姚洋,刘明兴,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报告,2002.

[4]株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2008.

[6]杨翠兰.关于现代服务业内涵的理论思考——对传统”服务”理论的反思[J].商场现代化,2005,(11).

[7]任佩瑜,等,西部老工业基地战略性再造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4(01).

Study on Development Mode for New Industrialization,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Old Industrial Bases——Taking Zhuzhou City of Hunan Province as Example

CAI Hongmei,XU Dengke,XIONG Chun
(School of Science,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As an old industrial base,Zhuzhou city has such problems as imperfect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weak power in capital operation,low speed of IT development,unreasonable planning of industrial zones and irrational investment structure.By adopting industrial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speeding up the planning of industrial zones to promote industry integration,strengthening capital operation to improve corporate strength,cultivating new industries,developing hi-tech industri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Es,Zhuzhou citycan take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improv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firms,and realize informationization driving industrialization to promot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Zhuzhou city of Hunan province;old industrial base;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new industrialization

F270.7

A

1674-117X(2011)05-0032-05

2010-03-14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07ZK3053)

蔡红梅(1965-),女,湖南攸县人,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徐蓓

猜你喜欢

株洲工业化工业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株洲工业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璀璨明珠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