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境与长篇小说的叙述机制

2011-08-15王小英

关键词:母题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王小英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网络语境与长篇小说的叙述机制

王小英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当下中国社会,网络媒介以其在意图和释义语境方面的独特性而区别于传统媒介语境,这使得生长于其中的长篇小说在叙述上呈现出有别于主流小说的一些特征,即惊奇和悬念的频繁使用,直入主题与静止性母题的稀释,线索清晰与情节的顺时序编排等。这种叙述机制是近几年网络语境变化后的产物,是网络文学程式化趋向的体现,它与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进程相适应。程式化使得网络文学迅速向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学靠拢。

网络小说;叙述机制;静止性母题;程式化

从符号学的角度而言,语境也即“符号的使用环境”[1]180,网络语境也即网络这一特定的媒介环境。语境是决定符号意义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到符号文本的释义,也会影响到文本的符形构成。在Web2.0时代,网络交互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成功地使用户从只能单向“发布”发展到了能自由“参与”各种网络活动,网络语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单个个体开始有机会在网络上进行文学写作,文学公共领域的空间空前扩大。与之相应,网络原创文学也蔚为兴盛,其中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而近年来小说领域又渐形成以长篇小说“独霸天下”的格局。从理论上讲,任何风格形式的小说都可以从平面媒体搬到网络上,“网络”似乎可以像“笔”一样仅仅成为“工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网络语境以自己的独特性深刻影响着生长于其中的长篇小说,使其在文本形态上发生明显的改变,形成了一定的叙述机制,逐渐程式化。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在网络信息海洋中“浮出”的长篇小说(指能够引人注目、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进行分析,考察网络语境与长篇小说叙述形式上的关联。

一、网络语境的特殊性

从符用学的角度可以将语境分成五种类型:历史语境、文化语境、场合语境、意图语境和释义语境[2]72-74。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介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作为意图语境和释义语境方面的独特性。

第一,意图语境。

发送者的意图并不能决定符号文本的意义,但是“发送者的意图往往在符号行为,尤其在符形上留下很强烈的的痕迹,从而控制或影响接受者的释义”[2]73。网络写手们的动机并不会影响到读者们的理解,但他们可以将动机转化成叙述技巧融入小说文本之中。网络语境中的写作具有较大的自由,但在网络上写作毕竟不同于写私人日记。写手在网络上进行写作都潜在地包含有“渴望被关注”的动机。正如台湾著名网络作家九把刀所言:“网路具有‘可能被看见’、‘想像被看见’的特质,所以种种线上书写的‘动机’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尽可能让自己被众人看见’,差别的往往是‘迫切的程度’不一样、实践的方式略有不同而已。”[3]36由此可见,赢取他人的关注是网络本身带有的意图语境特征,也是网络语境能将自己的各种特质通过发送者融进小说文本的关键。

第二,释义语境。

网络释义语境与意图语境相对,指的是网络受众们的心理语境。网络释义语境固然会因不同的受众而有不同的改变,但在当下社会这一特定的条件下,在网络这一特定的场合中,受众的释义会有一定的共同性。网络释义语境对决定网络上何种类型的长篇小说能够浮出具有很大的影响。生长于网上的长篇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谋”的一个结果,但单从“发送者与接受者之轴不足以研究意指,因为人不仅仅位于我与你的一种关系之中,而且也位于与世界的一种关系之中,在这个世界中和在这个世界上,他每天每日都进行着他的行为”。[4]117网络受众们都置身于现代社会的高压力、快节奏的处境之中,每天面对着海量的信息,从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浅阅读”已是一种主要的阅读方式。浅阅读的特征便在于阅读的快餐式、随意性、享乐化和碎片化[5]84。而就网络阅读而言,因读屏与读书的不同,网络上海量信息的干扰使得网络浅阅读特征更为突显,在这种网络浅阅读环境之中,浮出的长篇小说在文本组织上本身便有些叙述标记来吸引当代社会已产生“弥散性焦虑”[6]49的受众。

再者,从受众的媒介接受习惯来看,大部分网络受众是利用自己闲置的空暇时间分散上网,他们对网络信息的接受常常是娱乐性的伴随接受,也即读者本身并不预备充足的精力去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长篇小说的接受也必然是分散地、随意地进行的。

网络在释义语境和意图语境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性,使得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的长篇小说表现出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叙述形式特征,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叙述机制。

二、网络长篇小说的叙述机制

目前,网络上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都选择用“连载”的形式来发布作品。连载包含两层意义——断开与延续,断开是信息的暂时抑制,延续是承接前面单元对文本的进一步发展,也即“更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审视,“连载”的形式类似古代“说书”,抑或近现代以来的通俗文学报刊发表。对说书和报刊而言,采取“连载”的形式除了吸引受众之外,有其时间或空间上的必然限制:一次性地把所有故事都讲完,说书人和听众都会因时间过长而在体力和精力上难以承载;报刊上的版面有限,分配给文学的空间也较为逼仄,不允许一次性刊完。在网络语境中,长篇小说的整体发布不存在篇幅的限制问题,也就是说以“连载”的形式发布可能出于两种原因:其一是为了吸引受众的需要;其二是作者和读者可以将写作和阅读分散进行。时间间隔的使用构成了阅读中的期待心理。同时,从时间上分散进行写作,也预留了作者和读者就文本讨论并构思故事发展的时间可能,再加上网络媒介提供的超强的互动空间,使得双向互动写作成为现实。

与渴望被关注的意图相适应,写手创作时也更为关注读者的反馈信息,这一点深刻地影响到小说的叙述形式,在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下形成了一定的叙述模式。就与读者的交流而言,小说文本面临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必须提高小说的可理解性,如果小说含混不清,歧义丛生,那么比之于条理清晰的小说它的可理解性就差一些,如果小说文本在写作的过程中频繁地大幅度改变前面的信息,那么比之于前后连贯一致的小说,它的可理解性也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小说要保持自身的长久存在又要不断地延长读者的理解过程,增加理解的难度,营造文本的神秘性。对网络小说而言,既要提高作品的可理解性,使得最广泛的受众可以接受,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延长受众的理解过程,增强作品本身的独立性。“在作者与读者交流的过程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两者似乎一直在进行着某种较量。它是一种心智、感受力和想象力的较量。”[7]33在网络上,这种斗争变得尤其明显,长篇小说的叙事机制便在吸引读者注意和延长读者理解的矛盾中形成。于是,形成以下三个主要特色:

第一,惊奇和悬念的频繁使用。

故事的发展依靠一定的推动而成。对于网络长篇而言,“惊奇”和“悬念”是两种主要的推动方法,也是能够撩拨读者兴趣的叙述技巧。惊奇,也即巧合、偶然,它由故事的突转造成,惊奇的产生是由于读者和故事中的人物都同样对故事的突转感到意外。严肃文学中也使用“惊奇”,但惊奇的使用比较有限,常常是生活中可能发生之事。但在网络语境下,长篇小说中,“惊奇”的使用极其普泛,和民间故事有些相像,“不可能发生之事”在小说中经常出现,惊奇使得小说的想象色彩浓烈。如《重庆空姐》(木鱼)通过“梦中情人”和教官形象的巧合来引起阅读兴趣,《鬼吹灯》中更是通过一连串匪夷所思的鬼魂、神灵和探险遭遇来引起读者兴趣。

连载本身是在用信息的延宕来设置悬念。在网络小说中,除“中断讲述”这种手段之外,其它各种悬念也经常出现,悬念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猜谜游戏,先是作品中通过悬念的设置使得“谜”主题化,即暗示谜的存在,然后又在叙述中开始一个似乎自相矛盾的过程,一方面好像在向解答推进,另一方面又尽可能长久地保持这个谜。如06年的点击率神话式小说《赵赶驴电梯奇遇记》中白琳和高潮、老邢的关系之谜,蒋楠的离婚之谜等等始终贯穿着故事,成为故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悬疑中伏笔的使用也往往能够起到令读者欲罢不能的效果。如02年开始风靡网络的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第一章开始便埋下了很多伏笔,陈重和油条情人、豆花店老板娘、大学体育老师等的私情都一笔提过,却并未作详细阐述,一直到后文才逐渐重述这些往事,让人意识到那些事情原来还有深意。在故事中,先前留下的伏笔逐渐展开,成为故事发展的动力之一。这种方式在网络小说中经常运用,并有特定的称法,如把伏笔设置叫做“挖坑”,展开叫做“埋坑”,坑挖了之后隔一段时间就要填平,然后再开始设下新的伏笔,在伏笔的不断设置和展开之中形成故事的进展。

第二,直入主题与静止性母题的稀释。

托马舍夫斯基把情节的最小构成单位(也即母题)按照两种方法进行分类:其一按照是否能够直接推动情节的发展,母题可分成“动力性母题”和“静止性母题”。前者是动作性的,后者是描写性的。其二按照可否省略而不影响故事的连贯性,母题可分成自由母题和束缚母题。自由母题可以省略,束缚母题则不能。[8]176-179动力性母题也多是束缚性母题。静止性母题也就是兰瑟所说的非叙事性成分①所谓非叙事即“没有叙述在时间里发生的事件或人物言行”,如花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日落、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等,这些都会使故事的进展停顿。参见苏珊·S.兰瑟的《观察者眼中的“我”:模棱两可的依附现象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局限》,载于《当代叙事理论指南》,James Phelan Peter J.Rabinowitz主编,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就小说开端而言,很快地进入故事的讲述之中,往往比大段地铺陈、渲染背景或议论更容易引起读者注意,因此能够浮出的长篇小说开端部分一般都尽量少用自由母题,如《赵赶驴电梯奇遇记》和《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开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小说开端部分都没有使用太多的自由母题,都是很快便开始讲述故事。前者还有简单的背景介绍,后者单刀直入,直接以发展中的故事开始。这一点与网络释义语境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一个开端如果没有给读者有趣的印象,那么读者也许就失去了对后面的文本继续阅读的兴趣。因而,网络小说有所谓的500字之内主角必须出场,3000字内必须完成他的第一个表演之说。这种数字之限虽然显得过于绝对,但却表明了网络小说叙述开端的至关重要性。

文本展开之中,静止性母题单次呈现得过多,就会与读者的阅读期待构成冲突,如果一个小说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一些与故事发展不太相关的事情,很容易引起读者厌烦或者跳读、甚至拒读。因而与情节丰满的小说相比,静止性母题较多也即非叙事性成分较多的小说往往不受欢迎,也成为写作上的忌讳之一,如一写手总结的《写大众小说时最常犯的38个错》里,就警戒了这种非叙事性成分过多的情况:“如果要十分详细的描述某事,那就必须停止‘动作’。但没有动作存在,描述是无意义的。”[9]这里所讲的“描述”也即静止性母题、非叙事性成分,“动作”也即构成情节的动力性母题。但就小说而言,背景介绍和环境描写之类静止性母题对于烘托故事和塑造人物有时又是必须的,因而较为有经验的写手都会在小说开始之后采用分散的方式来呈现静止性母题,如《诛仙》《盘龙》《狂神》等都是如此。并且,对同一作者而言,他的网络长篇小说和非网络长篇小说在静止性母题处理上也通常有较大区别。如宁肯的网络小说《蒙面之城》和他之后的非网络小说之间的区别就很明显。《蒙面之城》情节性强,动力性束缚母题多,“内容”丰富,而他的其它小说常常进程缓慢,静止性母题较多。因而相比之下,他的非网络小说的可读性就降低了很多。下面是随意选取的、最初在新浪网上连载的《蒙面之城》的第二部分第一段与非网络小说《环形女人》的第二章第一节第一段:

《蒙面之城》:

收起照片,马格拨通了何萍的电话。何萍刚进家门,她说她已部分给他做好生日贺卡,一个将 让他 意想不到 的贺卡。她也想着他的生日,他不来电话她也正要找他。马格一直沉溺于家族历史,忘了自己的生日。事实上他也的确没怎么过过生日,去年十六岁生日就是波罗帮他操办的,波罗以成人的礼节送他一把韩国吉他,这花去波罗不少钱。波罗虽然有钱,可 钱来得不容易,说不定 哪天 就得 进去些日子。[10]

《环形女人》:

我的左脚比右脚稍稍短一点儿,称不上残疾,但与常人稍稍不同。一般称我踮脚儿是可以的,但 更多人叫我瘸子或苏瘸子。我不瘸,只是有那么一点点踮。就差那么一点点,连两厘米都不到。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习惯把腿脚儿稍有毛病的人一概称为瘸子,我认为这是极不负责任的。严格地说,腿有毛病的人才称瘸子,仅仅脚有点儿 异样 或者 可以称为跛子,而我连跛子也谈不上。当然,不管怎么说,我走路不太稳,这是事实。我的每一步在别人看来都像是对自己轻轻地否定,甚至如果你认为我是在自嘲也无不可。[11]7

文中直线标示的母题是静止性母题,曲线标示的是动力性母题。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蒙面之城》中的静止性母题被穿插于动力性母题中展现,静止性母题被稀释分散开来。在《蒙面之城》中动力性母题占据了优势地位,约占71%,静止性母题分散在动力性母题之中。而在《环形女人》中只有为数很少的动力性母题,约占12%,静止性母题是绝对主导。这种随意选取的方式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具备科学统计的意义,但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体会网络小说中静止性母题与动力性母题的组合规律。实际上,其它作品对比也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动力性母题多造成《蒙面之城》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相比之下,《环形女人》因为静力性母题过多,除了给人造成主人公“贫嘴”的印象之外,并无多大吸引力,这部分叙述也很容易在阅读中被跳过,并不适合网络阅读。

第三,线索清晰与情节顺时序编排。

在网络释义语境中,网络长篇小说在时间上是被分散开并穿插于每一个具体读者的日常生活之中被阅读的,并且常常是被当作消遣对象去阅读的。在这种情况下,小说线索的分明与否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就网络小说而言,“本文要使人理解,其各种成分必须互相联系,保持一致,这就需要求助于各种熟悉的连贯性模型”[12]220。连贯性模型既包括一些现实模型,如时序和因果关系之间的默认关联,又包括文化模型、一些普遍现象和程式,如一些日常生活的指涉。连贯性模型越是顺畅和熟知,越是容易被读者理解,和读者的“相关性”也就越强[13]154,因此也比较符合大众的辨识力。

实际上,网络长篇小说的叙述中单线叙述占据了绝大部分,即便是几条线索的小说,其中主线也十分明显,并且主要人物十分突出,大多数以主角编织故事,这种设置减少了阅读时的“障碍”,便于读者辨识,如《赵赶驴电梯奇遇记》以赵赶驴为核心人物,通过他的生活经历讲述和三位不同女人之间的情爱纠葛,《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的核心人物是陈重,陈重的爱情和事业发展是主线,其它都穿插于其中表现,《鬼吹灯》(天下霸唱)的核心人物是胡八一,《星辰变》(我吃西红柿)是秦羽等等,几乎所有的网络小说我们都可以轻易地辨认出核心人物。而核心人物的塑造也成为长篇小说至为关键的部分。

此外,长篇小说往往采用层递结构,起落分明,且基本上按照时序向前推进故事,呈现出线性结构。如《赵赶驴电梯奇遇记》以赵赶驴碰到俏寡妇白琳之后的时间为起点,一直向前延伸,《鬼吹灯》则先讲了胡八一爷爷的遇鬼经历,又按照时间顺序,讲述胡八一的盗墓历程。编年史式层递的结构方式成为“浮出性”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和中国传统小说及评书都非常相似,故事中时间变形只是短暂的现象,不能占据主要的叙述脉络。在按照时间顺序营造的故事世界里,逻辑性和戏剧性都很强。这种结构方式与读者的接触媒介习惯相关,与普通人的存在方式具有一致性,同时也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更强。特别是当用连载形式,把人物的一个个故事顺时序渐次展现在读者面前时,就仿佛小说人物也同读者自己一样过着不确定未来的日子,这时故事人物的未来走向便有强大的吸引力,“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感就更强烈。

网络小说易于延长或缩短故事长度,也得益于以核心人物的经历为主的构图模式。故事主线在每一单元中都存在,形成连贯性,这种连贯性在系列电视剧中被称为故事跨度(story arc),故事跨度“阻抗结局,维系连续性,从而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情节转移到人物身上”[14]39。在网络长篇小说中,同样存在故事跨度,故事跨度使得情节以核心人物为中心编织,核心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凸显,并且成为读者最容易辨识的标识。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读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角陈重的人生遭遇和起伏,至于具体的情节故事则常常混淆遗忘。

三、网络语境中小说的程式化趋向反思

浮出性的长篇小说呈现出的叙述形式上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叙述机制,而叙述机制的出现则是网络小说程式化的表现。因此,我们在网上可以轻易地看到很多关于新手入门之类的实用指导。叙述形式上的程式化使得网络长篇小说既千变万化又如出一辙。那么,这种程式化趋势是网络语境一开始就赋予小说的一种形式化动力,还是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网络语境变化之后的一种状态?假如是后来才出现的一种现象,那么究竟是何时出现的?为什么会在那个时段出现?程式化趋向到底意味着什么?搞清楚这些问题对我们准确地理解网络小说甚至网络文学的性质都大有裨益。

网络小说叙述形式上的程式化是随着长篇小说的兴盛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长篇小说的创作是在2003年左右才进入繁荣期的[15]170。在这之前网络语境中流行的是主要散文及短篇小说,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有邢育森、宁财神、俞白眉、李寻欢和安妮宝贝等,这些人的创作风格相差较大,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言。假如说,我们将03年作为一个分界线来看网络的普及状况及其与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网络的受众群体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网络文学是从1998年发端的,据199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当时的上网用户仅是一少部分社会经济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当时互联网用户中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辽宁五省市的用户占总上网用户的55.7%,经济发达地区的上网用户远高于不发达地区。从用户的文化程度来看,大学本科占49.6%,中专和大专占34.2%,中专以下仅占6.9%,考虑到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尚未开始普及,中专以上人群在国民中仍属文化程度较高者,所以这个时期的网民仍旧是文化程度较高者居多。从上网用户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来看,400元~1000元的占39.9%,1000元~2000元占32.4%,而月收入400元以下的仅占9.7%。根据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看出,网民中绝大部分是中高收入者。与互联网的总体状态相吻合,早期能够进入网络文学场的写手,也通常是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而网络文学也以中短篇为主,总体上比较精致。到了2002底年,中国互联网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02年是中国互联网络获得较快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开始形成转折的一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3年1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的信息,从用户的文化程度来看,最多的是高中(中专)文化程度者 ,占 30.6%,本科占 27.6%,大专占 26.1%,高中以下占12.9%。鉴于从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所以用户的整体文化程度在中国社会有所降低,也即中等文化程度的人接触网络的机会也开始增多。从用户的月收入来看,500元以下的占23.5%,501~1000元占20.9%,1001~1500占15.4%,三者之和达到59.8%,中等及以下收入者比较多。随着网络媒介场的进一步放开,网络文学发展也十分迅速,长篇小说逐渐开始兴盛。而至2011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36.2%。网民中,低学历网民继续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43.8%①以上数据和结果分别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1998年7月、2003年1月、2011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长篇小说叙述机制是伴随着着互联网受众群体的扩大,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出现的现象,是网络普及到大众群体之后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程式化趋向也基本上是与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进程同步发展的②网络文学的商业化于2003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文学网站的收费阅读模式开始正式运营,网络写作创收与阅读销售直接挂钩。参见王小英.网络文学研究十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当文学网站尚未采用收费阅读模式之前,人气和经济资本之间没有固定的转换模式。拥有“人气”只是易被杂志社和出版社关注,但并不意味着能够被这些“把关人”看中。只有被看中以后,“人气”才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或符号资本。况且,因为这时的作品大多是中短篇,即便是被看中,所能获得经济资本也较为有限,更多的是得到一些符号资本,获取一些象征性的利益。正如布尔迪厄所谈到的,文化领域的象征利益经常会被忽略,这也是文化活动会被视为“无功利”的原因。所以,虽然不乏想通过网络写作改变自己生活的人,但相对来讲,这时网络写作功利性还不是那么强。但到了近期,资本开始陆续注入文学网站,起点网2003年成功地开始施行VIP收费阅读,之后网络文学的发表平台开始普遍地商业化,收费阅读也变得较为普遍。网络平台与杂志社、出版社一样转而以营利为目的,而写手收入与消费者阅读购买的情况直接挂钩。人气和经济收益之间开始有了一些固定的转换模式。从此之后,网络语境内“人气”和“经济收入”之间的转换便大致上具有两种方式:一是如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之类的,通过被“把关人”看中,将网络小说转换成实体书从而赢取符号资本;二是如《爱情食物链》那样,在免费公布一些章节吸引读者的注意之后,把剩下的章节加密,让读者付费阅读。这两种转换方式互相配合,基本上规定了“人气”必然向“经济”资本转换。“把关人”和“中介人”的搜索,使得人气高的小说都难以远离这个转换过程。如《赵赶驴电梯奇遇记》即使是以帖子的形式发在猫扑大杂烩论坛上,不能通过收费阅读,但也迅速地被书商看中。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写手们为了获取经济收入而写作便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在现有的网络文学收益模式下,采用程式化叙述的方式无疑是一种最为便捷的方式。程式化叙述使得写作更为便捷和方便,有章可循,也便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写手迅速掌握,同时也可以降低写作的无收入风险,同样也便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小说文本。这与文学商业化的批量生产相适应,也与文学网站的工厂化形态相合[16]151-155。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程式化叙述形式使得网络文学的接受所需的文化程度变低,由此而带上了通俗文学的特征;同样,程式化叙述使得网络文学能以物质生产的效率迅速提高产量,并能由于组合了不同的构件而使得生产出来的文学作品显得琳琅满目,便于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由此染上了大众文学的特色[17]47。网络文学与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学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网络小说愈发向情节型同质化小说靠近。而同时,以网络长篇小说为主的网络文学也渐渐专门化,大致成为娱乐应用类的一个特殊分支,更多地为了消遣休闲赢利而生产和消费。

[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赵毅衡.文学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3](台)柯景腾(九把刀).网络虚拟自我的集体建构——台湾BBS网路小说社群与其迷文化[D].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法)尤瑟夫·库尔泰.叙述与话语符号学[M].怀宇,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5]胡泊.新阅读时代:在浅阅读的趋势下寻找报纸的生存策略[J].东南传播,2009(8).

[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赵旭东,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7]格非.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http://www.wenhuaquan.com/html/51/774-3.htm,2011年7月29日浏览.

[10]蒙面之城.http://edu.sina.com.cn/we/2000-09-14/12162.shtml,2011年7月29日浏览.

[11]宁肯.环形女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12](以色列)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姚锦清,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13](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4](美)M.J.波特.叙事事件的重新诠释——电视叙事结构分析[J].徐健生,译.世界电影,2002(6).

[15]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170.

[16]王小英,祝东.论文学网站对网络文学的制约性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2010(1).

[17]邓菡彬.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商业文学[J].鄂州大学学报,2004(2).

Internet Context and the Narrative Mechanism of Cybernovel

WAN G Xiao-y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the internetmedium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edia in the aspects of intention context and explanation context.And that makes the Internet cybernovel expresses some special narrative skills:narrating by surprise and suspense frequently;beginning to tell stories quickly and reducing and scattering the static motifs;having a clear clue of the story which is arranged by the main character's activity,etc.This narrative mechanism is the outcome of the internet context which changed recent years.And it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cyberliterature's stylization which accompanies by the cyberliterature's commercialization steps.Stylization makes cyberliterature draw close to the popular literature.

cybernovel;narrative mechanism;static motif;stylization

I206.7

A

1008-2603(2011)06-0105-07

2011-08-25

王小英,女,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教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王 荻)

猜你喜欢

母题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