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2011-08-15曹蓉张敏

当代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

○曹蓉 张敏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5)

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曹蓉 张敏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5)

医疗保障是解除国民疾病后患并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制度安排,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医疗保障制度不仅涉及医疗供求的双方,而且还涉及医疗保障供应等方面,从而是关系最为复杂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然后指出现行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各项政策措施,以期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制度 经济 医疗保障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走的是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面临着众多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与配套政策。以医疗保障在内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制度形式与资源配置效率是直接对应的,因而运用制度经济学来探索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医疗保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也最为明显。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制度变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医疗体系处于城乡分割、三元并立、封闭运行的状态。在城市建立以企业为单位的劳保医疗和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公费医疗制度,在农村建立以社队为本位的合作医疗制度,各自封闭运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传统医疗保障体制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发生了变化,支撑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被瓦解。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不管是农民还是市民,他们在不同经济成分中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逐渐弱化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使原来农村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名存实亡,尤其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瓦解,使农民饱受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城市中以效率优先的市场改革目标也因改革措施的不配套,使我国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能力大大削弱,医疗保健矛盾突出,卫生资源配置错位。因下岗、失业而享受低保的无业人员的收入与快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尽管制度变迁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效应,但也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路径选择中就无所作为。为了避免居民的医疗保障权益日益受到损害,政府颁布了各项医疗保障的改革政策,重新探索新的医疗保障制度,形成了目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即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为补充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制度的动态演进必须具有“适应性效率”的制度特征,由旧三元到新三元的制度安排是国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人民不断探索新的、合理化的医疗保障制度。

二、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道德风险和“搭便车”现象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对人的行为的假定要更接近现实。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把人类行为界定为追求财富最大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人。因而道德风险并不是一个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而是根源于市场经济与经济人本身。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追求收益最大化与制度约束软化的矛盾。在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同一种疾病的治疗有不同的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医患双方都可以搭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便车”,医生可以在药品和检查器械上为患者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以增加医院的收入,公费医疗的患者也可能因获取低于市场价格的医疗服务而存在过度使用医疗服务的倾向。本文认为,“搭便车”现象也是道德风险的一种表现,它是指某些人或某些团体在不付出任何代价(成本)的情况下从别人或社会获得好处(收益)的行为。产权界定不清、外部性、公共品的存在都是“搭便车”产生的根源。每一个经济人都愿意强调公用成分,为私人消费追求公家的补贴。在医疗保险中,采用第三方支付机构这种制度被医患双方认为是公共品,制度的采用是可以“搭便车”的。而在经济活动中的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般来说,人都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或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若能搭上便车,那么成本就最低,但这种成本的降低是建立在别人成本提高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医患双方“搭便车”的现象越普遍,医疗保险资金的负担就越重,那么整个制度运行的效率就越低。

2、市民医疗费用负担依然沉重

近年来,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这可能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但归根结底,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对医学新发展、新技术的滥用、缺乏对医疗机构制约和调控的机制、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竞争机制等制度性缺陷才是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在基本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制度性缺陷加重了个人的负担。为了防止患者过度使用医疗服务的倾向,在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时,制度设计者设置了起付线、共付比例和封顶线等制约患者道德风险的措施,但这一措施控制过严,削弱了医疗保险中风险分担这一基本功能,提高了个人对医疗费用风险承担的比例。另外,制度设计者试图以个人医疗账户来进一步强化个人的风险意识和责任。事实上,个人账户无法起到遏制受保障者谨慎消费的作用,并且由于目前的个人医疗账户资金额有限,也无法发挥当初设想的充当老年医疗基金储蓄的功能,因此,即使是参加医疗保险的市民,由于保障程度低,其分担的费用也不少,而那些没有参保的市民就不得不自己承担所有的更高的医疗费用。在追究我国医药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中笔者发现,药价虚高、市场失灵以及医药消费所具有的被动性、盲目性和制度安排性是我国现行医药供应链上出现的问题,而现行的医药体制和医药市场中,国有资本比重偏高、缺乏利益共享机制、政府干预过多等是其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政府实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经济人会有机会主义的倾向,他们为谋取更大利益,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随机应变,采用微妙的手段滥施医疗服务以获取医保补贴。

3、不公平与不合理性降低了效率

国家在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之后继而推出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覆盖城镇非从业居民。然而医疗保险正处于转型期间,改革任务尚未完成,各种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仍存在“死角”。一方面部分市民继续搭着公费医疗的“便车”,另一方面低覆盖率使不少市民仍被排斥在制度之外,这些都导致社会成员在医疗保障享受上的不公平。另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把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人员等都纳入到这一体系中,但实际上他们所需上缴的医疗保险费用并不低。一方面,这些居民的收入大多十分有限并具有极其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没有单位或者单位没有能力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此,为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他们就只能自己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所缴的费用只能是国家和个人的两方负担。这样的分担方式导致收入较少的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者缴纳的费用相对多,而收入较多的企业职工缴纳的费用却相对少,这也是现行制度的不公平表现。这种不公平带来的较高缴费金额,使许多没有交费能力的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自愿参保的情况下会选择不参保。因此,在缺乏对贫困群体参保资助的前提下,自愿参保必然会遭到经济困难群体的排斥,客观上形成对能够参保的富裕群体的逆向财政补贴,而具有逆向转移支付的作用。另外,大病保障医疗政策中的“保大”不“保小”也是青年人无法获得实际收益而选择不参保的原因,而只“保大”将直接威胁到医疗保障制度自身的财务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最终加重医疗保障体系的治疗负担,使医疗保险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运转。

三、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措施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只有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医保制度沿着解除人民疾病后顾之忧、保障人民健康的方向发展。

1、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向更多受雇劳动者扩展

彻底取消机关、事业单位遗留的公费医疗计划,把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统筹区域内农村雇佣劳动者纳入覆盖范围,以此来促进统筹发展和城乡融合。

2、提高保障程度和制度的强制性

政府提供较贫困居民和中小型企业的参保补贴,并提供门诊和住院两方面保险,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以提供最后的保障防线。同时,提高个人缴费水平以增加基金筹集总量。

3、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之间的竞争机制

国家应放弃为了保护公立医院垄断地位而在市场准入方面对私人医疗服务领域进行不合理的限制,鼓励私立医院和个体诊所的发展;同时也加强医药供应链的竞争能力,整改其因制度缺陷造成的内部混乱和低效率,不断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

4、在制度结构上,从现行“三元制”过渡到“二元制”最后到“一元制”

在尽快实现多元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的基础上,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轨,并在条件成熟后,与职工医疗保险并轨,形成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险。

四、结语

正如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的,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就能节约某些市场的运行成本。一个好的制度能将稀缺性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制度减少着协调人类活动的成本,不论从国家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收益都大于成本,这项制度产生和推广的原因也在于此。同时,我国的改革任务尚未完成,制度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对经济行为影响的有关分析也应该居于经济学的核心地位。制度作为一个重要变量能够改变人们为其偏好所付出的代价,新制度经济学家揭示了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内在联系。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应归因于制度的不完善,其根源在于人类的有限性,人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人的智力是一种有限的稀缺性资源。因此,应加强教育力度,不断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升人类智慧,才能完善医疗制度,达到“帕累托最佳境界”。

[1]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9.[2]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M].人民出版社,2008.

[4]陈丹镝: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费用负担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6(6).

[5]石建军:对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分析[J].财贸研究,2006(5).

[6]康汉真: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经济学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6).

[7]叶堂林:我国医药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J].商业经济,2009(5).

[8]熊季霞:药品价格虚高的经济学分析及制度安排建议[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7(2).

[9]马睿宏:浅谈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J].生产力研究,2009(7).

(责任编辑:胡婉君)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
医疗保障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社会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