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战略的经济目标与经济基础关系研究

2011-08-15龚明庄勇梁海滨

当代经济 2011年16期
关键词:军事战略军事利益

○龚明 庄勇 梁海滨

(1、军事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35;2、预备役192师574团 辽宁 凤城 118100)

“国家利益是战略的最高准则,任何战略思想与战略方案的提出都是为特定的国家利益服务的,从来没有超越国家利益之外的战略”。战争就其本质而言,无非是以暴力手段维护或谋取经济利益,对经济利益进行再分配。这一关系也决定了军事战略与经济的关系。历史经验表明,军事战略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服从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利益。不论在平时或战时,军事战略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经济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武装力量和整个战略实施对物力和人力的需要。在战争中,都力求破坏对方的经济基础,切断对方的经济外援,以求加速战争进程。在平时,如何加强国防与经济的建设,使国防与经济保持均衡协调的关系,已成为现代制约军事战略制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成本和收益是军事战略的初始动机和根本目标

军事战略的初始动机和根本目标就是为了维护或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经济目标选择的恰当与否十分重要,为此,必须综合衡量军事战略的成本和收益。

从军事战略的立场来看,国家和民族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国家的经济利益又是一切利益的基础和集中体现。维护既得利益或谋取新的利益是一切军事战略思维的出发点。法国的重商主义者柯尔培尔曾说过:一个国家的海军永远同它的贸易成正比。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对于一种区域性的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的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仅仅因科技进步和军事力量强盛并不能推动新军事战略的出台,如汉武帝曾五击匈奴,郑和曾七下西洋,都由于在根本上缺乏对外扩张的经济需求动力,也就没能产生侵略性的军事战略。一些军事战略的制定者举着各种各样的旗号,但都隐含着对某种经济目标的追求。美国的经济支柱战略,前苏联推行“南下战略”和中东地区的连绵战火,都缘起于这个“五海三洲”交会处的丰富资源和战略位置。

军事战略的经济目标是一切军事战略思维的出发点,为此目标选择的恰当与否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得失和军事战略的成败。任何军事战略的实现都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是要付出成本。通过将这一成本与军事战略所维护或谋取的经济目标即收益相比,可以从总体上得知目标的恰当与否。如果既得的目标与所付代价相比,失小于得,军事战略才是有意义的。三国时曹操以“鸡肋”比喻汉中,“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而弃之不取,就是从战略得失比较上而言的。毛泽东同志也是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他指出:“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军事战略的目的不只是赢得“胜利”的桂冠,而是谋得实际的“利益”,“暴力仅仅是一种手段,相反,经济利益才是目的”。历史上曾出现“能够打赢战役战斗却输掉了战争”,就是由于在军事战略成本收益的对比上的失算。战争史上小国、弱国之所以能打败或遏止大国、强国的进攻,绝不是因为小国、弱国有什么力量优势,而仅因为他们有能力阻止大国、强国以预定代价取得预定效果的企图,使入侵者得不偿失、被迫罢兵弃战。二战中瑞士等小国之所以能够幸存,其原因也正在于此。当然不计成本和收益的军事战略也是时有出现的,但最终都受到了规律的惩罚。从战争史的发展看,当代不顾经济制约规律的错误战略行动比起过去终究是越来越少。某些表面上看与经济利益无直接关联的军事行动,实际上也隐藏着间接的甚至更大更长远的经济目的。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在战略上能使对方任何侵犯所付的代价都远远超过可能获得的利益,或使之得失相当,就有可能有效地阻止战争的爆发。

二、军事战略的实施需要经济基础的有力支撑

军事战略的实施需要经济基础的有力支撑,只有遵循经济力量与军事战略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使二者相互适应。经济力量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军事战略目标的选定、实现程度、实现手段都与其物质基础息息相关。古代的围城战略、近代的海洋战略、现代的核战略、有限战略的不断推陈出新,都是与经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虽然横扫欧亚大陆,但因手工制作的木帆船无法征服海洋,而停止了对日本的进攻。如果没有大机器工业,没有蒸汽机、内燃机驱动的商船、炮舰去扩张、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利益,马汉的海洋战略思想不过是一纸空谈。正是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全球性的战略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目标与力量的辩证关系要求军事战略一定要虑及经济力量的可能,而经济力量的建设、调动、集聚也必须按照军事战略目标进行。如果军事战略的目标过高,导致与经济力量之间的失衡,则必然引起军事战略的失败和经济基础的崩溃。二战前,德国把称霸欧洲、继而称霸世界作为军事战略的目标,这一目标反映了新崛起的帝国主义经济利益的要求。但由于这一目标大大超过了德国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在力量与目标失衡的情况下,德国最终选择了闪击战略,以求发挥德国军事潜力广度上的优势,克服其深度不够的缺陷。从这一意义上说,闪击战是德国经济状况的必然结果。日本则试图“以战养战”,弥补其经济力量的不足,始终把工业原料产地放在战略方向的首位。在《田中奏折》中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表明了日本侵略者掠夺资源,维持战争的战略方向。在占领中国东北五年之后,日本这一军事战略的狂热性显著得到了刺激,也使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其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虽然深知美国有着巨大的战略资源和军工生产能力,但由于既定的目标决定着日本要向东南亚地区掠夺资源,无奈之下,采取偷袭手段,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从经济的角度看,中国抗日战场严重阻止了日本帝国主义军事经济增长的势头,从根本上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在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今天,试图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是再难以为继了,不管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经济力量有多强大,都将无力逆历史潮流而行事,因为,爱好和平的力量和独立自主的力量在冷战后得到了全面增强,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都无力维持全球称霸的负担。

三、军事战略的实现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适当的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力量调动、经济政策调整能够为军事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军事战略的实现又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军事战略一旦被确定下来,国家就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保证它的实现,特别是要为军事战略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投入数量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一般来说,在经济体制方面,需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促进经济重点的转移;在经济力量上,要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军事部门的需求,特别是对技术人员、重要物资的分配使用上要综合权衡;在经济政策上,要及时进行调整财政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速度。二战爆发时,英国就把最费钱而且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生产(大型飞机和战舰)放在首位。这一决定的后果开始未被人们理解,但采取这一措施的人深知,英国的经济资源无法同可能的侵略者较量,只有把英国的高度发达的经济、科研、创新以及现代生产方法等等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长期保持适宜的防御战略。这些也只是使德国闪击战略为之丧胆的原因。

军事战略的顺利实现,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美国却以“军事战略为第一生产力”。军事战略从区域走向全球,就对工业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马汉的海洋战略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疯狂追逐市场、原料、殖民地的背景下提出的。他指出要获得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必须获得制海权,建设强大的海军取决于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和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军基地网。这一战略被发展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其作用和影响几乎覆盖了美国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海军实力上升到了世界第三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海军实力上升到世界第一位。美国也由一个半农业半工业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发展更是与军事安全、军事战略紧密相关,可以说,没有坚强有力的战略保证,就难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市场、原料、信息等资源,就难以防止他国从经济、科技、思想文化上进行的侵略和颠覆。

四、军事战略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找准军事战略和经济目标、经济基础的切入点,运用军事战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方可促进二者相互协调发展。国家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延展了军事战略维护的环境空间。当前国际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经济集团化。全球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日渐明朗,欧盟、北美、太平洋地区经济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个既竞争又合作的国际经济网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虽然说广泛的经济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战争的爆发,但经济交往中的利益冲突也会引发矛盾甚至是局部战争。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军事战略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在空间上突破大陆和近海的视野,而应随着国家利益的延展而发展,诸如参加护航、保护驻外人员和维和等行动。

经济资源的新发展拓宽了军事战略功能发挥的对象。随着科技的发展,供人类使用的资源由传统的自然资源转向空间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同时,对资源的争夺焦点也逐渐转移到海洋资源、太空资源和信息资源上,特别是信息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推动着人类迈入“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扩张的现时代,信息干涉将成为和平时期和各种规模冲突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干涉手段,信息霸权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的最现实的威胁。面对全新的作用对象,军事战略必须把抢占信息制高点放在首位,密切配合、利用国家发展信息产业的措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在维护新资源中的职能作用。

国家安全的新概念对军事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国际战略争夺从单纯的军事较量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上来,国家安全的内涵也不断得到更新,它包括了经济、科技、政治、军事在内的综合安全,特别是经济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的边界也不再是陆、海、空,而是延伸到无形的电磁、信息场和金融市场中。在世纪之交,安全观念的主要变化表现在:第一,军事安全的侧重点从世界大战转变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或是信息作战;第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经济安全的地位更为突出;第三,信息安全已不仅是军事领域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由此可见,军事战略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军事斗争的特点和要求,必须在通晓军事知识的同时掌握经济知识和信息技术,了解国际经济发展动向,努力研究信息作战和信息防护,为军事战略的实现服务。

从经济角度看我国军事战略应采取的新模式。依据国际经济关系、资源、安全观念的新变化,我们在军事战略的目标上要以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的经济利益为主,根据利益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斗争方式,努力提高军事战略效益。在军事战略的功能上,要以遏制敌方的企图为主,力争以强大的威慑力量达到不战而胜;在军事战略的职能范围上要进一步扩展,达到与国家安全新概念的一致。在军事力量的建设上,要坚持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加快军事改革的力度、深度和速度,建设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威慑力量。在战争动员上要发展规范后备力量,使其与精干的常备军结合,将巨大的战略力量储藏在民众之中。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上要全面地考虑军事战略需要,保证二者协调均衡地发展。

[1]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M].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2]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第一卷)[M].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1961.

[3]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M].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4]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1970.

猜你喜欢

军事战略军事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抗战初期党的军事战略转变的深远意义和伟大作用
利益链与新垄断
美国新军事战略瞄准中国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军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