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消渴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2011-08-15蔡悦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1年24期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疗效

蔡悦

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者共同存在的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临床共同特征以慢性(长期)高血糖为主。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成为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1]根据1999年WTO病因学分类建议[2],将糖尿病分为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异型及妊娠糖尿病在内的4大类。其中2型糖尿病以其明显的异质性及高发病率成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杀手。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之一,如何防治2型糖尿病,是长期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为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7月-2010年12月结合中西医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均为2006年7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经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治疗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58.4±16.3岁,病程4~32 年,平均(21.5±8.7)年;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43例。对照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57.3±15.4 岁,病程3~33 年,平均(22.5±9.6)年;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41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并发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2.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TO建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①:(静脉血浆葡萄糖值mmol/L)空腹血糖≥7.0或随机血糖≥11.1或OGTT2h≥11.1。②: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又无其他明确各种原因的糖尿病。

(2)中医诊断标准与辨证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内科学》消渴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包括糖尿病、尿崩症。

诊断依据

①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

②初起可"三多"症状不著。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疖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

③查空腹、餐后2h尿糖和血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试验。必要时查尿酮体,血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钠、钙、氯化物等。

证候分类

①燥热伤肺: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②胃燥津伤: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欲饮,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滑有力。

③气阴亏虚: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食少,神疲,四肢乏力,体瘦,舌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④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混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唇燥,失眠心烦。舌红无苔,脉细弦数。

⑤阴阳两虚:尿频,饮一溲一,色混如膏。面色黧黑,耳轮枯焦,腰膝酸软,消瘦显著,阳痿或月经不调,畏寒面浮。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2.2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消渴的诊断标准;

②病人意识清醒,同意并配合相关治疗及检查。

2.3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愿意行定期复查相关理化指标检查。

②患有急、危、重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疾病。

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ALT>150U/L,Creat>442umol/L)。

④孕妇或哺乳妇女。

⑤体重指数≥28kg/m2。

2.4 脱落、剔除标准

符合下述三条中任意一条者,将从研究中剔除。

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非2型糖尿病相关事件死亡;

③受试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进行检查者。

2.5 疗效评定

①治愈:症状消失,多次实验室检查正常。

②好转:主要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③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3.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中药安慰剂,包括糖尿病知识教育、控制饮食疗法、身体锻炼等,并给予降糖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片(上药集团信谊制药总厂,批号:04040)0.25g口服,每日3次;格列齐特片(天津新新制药厂生产,批号:02110)80mg口服,2次/日。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同时给予降压降脂治疗。每2周1个疗程,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

(2)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中药消渴方加减治疗。消渴方组成 :熟地黄 12g,山茱萸 12g,生地黄 12g,知母 12g,天花粉 30g,黄连 12g,栀子 9g,当归 12g,麦冬 12g,黄芩 12g,枸 杞子 30g,沙参15g,甘草9g。将药放 人砂锅 内(忌用铁 、铝 器),加水 800ral,水煮 30rain,取汁 300ml;二煎加水500ml,取汁200ml,两煎混合 ,分早 、晚 2次温服 ,每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

4.偏倚的控制:

①辨证误差控制:受试人员辨证分型由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及中西医结合科一名或以上高级职称医师,两名或以上中级职称医师分别诊断,一致认同的辨证分型。

②试验前对研究者进行培训,减少由于心理因素、询问不恰当,如实、详细填写病例观察表,不遗漏、不伪造,剔除不合格的病例报告。

③进行正式试验前进行预试验,了解数据的可靠性,可能产生的偏倚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5.统计分析

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资料实行双录入核查,在软件中设置逻辑关系检查和数据控制范围。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结 果

1.2 组患者疗效评定治疗组治愈率70%,好转率26%;对照组治愈率50.7%,好转率28%。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

2.2 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53.4%,有效率33.3%;对照组显效率41.3%,有效率32%。两组患者总体主要症状缓解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讨 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死致残原因是由于长期处于餐后高血糖状态,同时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目前糖尿病防治主要包括糖尿病知识教育、控制饮食、锻炼身体、监测血糖和药物治疗5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①提高胰岛素作用敏感性;②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及速度;③抑制肝糖元产生;④延迟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胰岛素增敏剂,可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可以潜在保护心血管系统和肾脏器官,可单用或合用其他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餐后高血糖是通过延迟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的吸收;磺脲类药物降糖机制能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还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双胍类药物降糖机制包括:①提高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作业,改善对胰岛素敏感性。②减少肝糖元输出;③抑制肠道内葡萄糖吸收;④提高基础状态下的无氧酵解;目前认为2型糖尿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因此很适用于2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3]。

虽然上述降糖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临床实际治疗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①降糖药物对部分糖尿病患者疗效不佳,发生原发或继发性失效。②药物副作用,如磺脲类药物可引起患者低血糖现象,尤其是老年患者可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血象异常。双胍类药物可发生乳酸性中毒。心脏病患者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后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后可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因为难以耐受药物副作用而无法按时服药或将自行减量服用。相对于西药,中药因其副作用少、降糖降脂作用明显而备受患者青睐。因此,临床合用中药治疗既可降低降糖药继发性失效,还可共同刺激胰岛B细胞增生从而减少或减轻并发症。

在中医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最早,且论述甚为详细。中医认为消渴病病因复杂,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主要证型有肺热津伤、胃热炽盛、气阴亏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4]现代医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研究,也从不同方向提出了对消渴病的认识,杨凤英等人研究认为消渴应从脾论治[5]冯明清教授认为,胰腺分泌功能与中医“脾主运化”、“游溢精气”等功能极为吻合[6]刘水清研究认为[7],气机失调是糖尿病发生发展及病情转化的中枢环节,气机失调贯穿于消渴病的始终。王晓南[8]研究认为糖尿病治疗应从痰、湿、热、虚、瘀论治。

中医认为糖尿病病因在于耗气伤阴、内火炽盛,故以清热养阴、益气活血、治疗为主。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中药消渴方进行治疗,治疗后疗效评定及主要症状缓解情况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综上所述,中药消渴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患者病情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991.

2 Donnacornky,Diagnosis and class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Nursing,1997,9(13):41.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4 周仲瑛 主编 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27.

5 扬凤英,崔英伟.消渴从脾论治之我见[J].当代医学,2010,21(7):155.

6 王幼立.冯明清教授复脾汤治疗2型糖尿病机理探讨[J].中医研究,2008,21(8):46 -48.

7 刘水清.糖尿病病机探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6):543.

8 王晓南.从痰、湿、热、虚、瘀论治糖尿病[J].光明中医,2010,25(7):1273-1274.

猜你喜欢

胰岛素糖尿病疗效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