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对策

2011-08-15寇清华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社会化馆员学科

郭 军,寇清华

(大连民族学院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05)

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对策

郭 军,寇清华

(大连民族学院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05)

针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乃至所有高校的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提高理论研究的层次、促进学科建设系统化、推进学科服务社会化。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学科建设;社会化

学科化服务不仅仅是一种静态服务的延伸和更新换代,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以用户的利益为中心,顺应用户行为所提供的一种动态复合服务,是将图书馆功能延伸到用户的科研过程中的一种基于学科主题的用户服务。学科化服务面向科研过程,以高素质的团队为主体,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以严谨的制度为前提,针对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从服务者与服务对象合作开始,使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双方共同参与服务全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复杂的检索,实现知识的组织、集成、分析、重组和再创造,以从中提炼出对其研究开发与创新思维形成至关重要的有针对性、有深度、新颖及时的信息,使信息服务起到信息联络、资源组织、传递和知识导航的作用。自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小组”成立以来,学科化服务至今在国内已经 10年有余。据 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108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有 83所,占 76.85%[1]。可以看出学科化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已经得到快速的推广和普及。但与国外学科化服务相比较而言,还存在着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进入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独特的视角、理论、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已经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成果。由于对这些成果缺少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使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发展和建设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根据 CNK I提供的2002~2009年有关学科化服务以及学科馆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总体上看,学科化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在研究的内容上倾向于队伍建设、经验总结、管理机制、资源建设等方面,侧重于对学科化服务的阐释。有关基本理论方面研究的研究成果则微乎其微,总论类研究成果较多,而且重复性比较大,缺乏突破性。

1.2 缺少备选学科馆员

从馆员队伍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人才、部分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图书馆的其他学科专业人才和“人才家属”,“人才家属”即学校引进各学科高级专业人才的家属,这种现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尤为突出。有的馆员只具有图书情报学学科背景,有的只具有某一专业学科背景,并且大多数馆员学历层次在本科以下,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欠佳。从兼职学科馆员队伍来看,由于本职工作的压力,在时间、精力、体力上都存在协调不顺甚至出现矛盾的状况。因此在高校中优秀或者合格的学科馆员人选非常短缺。

1.3 缺少学科化服务规范

学科化服务最早起源于 20世纪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其采用的是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淡化了管理行政级别,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和环节,加强了各部门的横向沟通,畅通了信息资源的渠道,缩短了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使网络上各个节点成为创新源泉。

国内高校图书馆在推广学科化服务之初由于盲目效仿,缺乏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支撑,致使学科化服务没有规范化。在制度上重条文、轻细节,资源建设与学科建设脱轨,阻碍了学科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在服务工作实效上重形式、轻质量,忽视了学科用户的信息能力的提高;在服务操作上缺乏长远计划,馆员素质良莠不齐,规范性欠佳,影响了学科化服务的实效;在宣传上以图书馆一点为中心,忽略了协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降低了学科化服务的价值和用户满意度[2-3]。

1.4 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不完整

学科建设是学科化服务的根本与依托,学科化服务是学科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建设,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雄厚的资金,还需要信息资源的支持。2006年 10月教育部印发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到,国家重点学科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教学、科研条件居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支撑相关学科的能力,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各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要加强对国家重点学科的实验室、现代化信息环境、图书文献等基础设施和条件的建设。然而在实际的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中,并没有将信息保障与学科建设视为利益共同体,致使各院系与图书馆之间没有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当学科建设对学科化服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需求时,学科化服务将很难开展。

2 加强学科化服务的对策

2.1 提高理论研究的层次

目前,从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理论研究的多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其研究角度局限在图书馆层面,相关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多是在图书馆专业期刊上发表,影响力远远不够。学科化服务理论研究者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宽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视角要提升到学校 (独立法人)乃至所有高校层面。应在借鉴和吸取国外先进的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一个以方法论和实践论为基础,以合作为前提,以学科主题为中心,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学科化信息服务理论研究体系。

2.2 促进学科建设系统化

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看,促进学科建设系统化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中信息服务的分量。在高校范围内对同类或相近的学科建设进行汇总分析,分析学科化服务对学科建设发展的影响,有实例有比较才能使理论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为用户开展基于学科主题的信息素质教育,使用户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强化信息认知意识,充分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获取信息能力的过程。通过对用户信息认知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用户对信息获取的理解能力,与学科馆员充分的交流,更能使用户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全面的熟悉和了解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学科化服务对学科建设的影响,使合作的双方知己知彼,默契配合。

2.3 推进学科服务社会化

服务社会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服务者社会化,是指个体内 (如高校)的服务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个体的需求,运行机制已经阻碍了个体的发展,从而面向社会寻求更丰富的资源、更专业的服务,如后勤社会化、养老保险社会化等;一是服务对象社会化,个体内 (如高校)的服务资源在满足个体正常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向更大的范围提供服务。由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决定了服务对象的无限扩展性,以往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4]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集中在服务对象社会化上。完整高效的学科化信息服务需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专业对口的高素质学科馆员及学科馆员培训机构、足够的资金和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这些对高校图书馆等非独立法人部门而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一定要大力推进学科服务社会化。首先将信息资源交给更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来管理,实现服务者的社会化,在满足本部门的信息需求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服务对象则是水到渠成的事。

3 结 语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开展学科化服务研究、宣传和实践时要站在学校的层面,转换观念,拓展深度和广度,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合作与支持。

[1]吴利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现代情报,2009(3):100-104.

[2]吴文花.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9(4):96-98.

[3]郝风素,杨咏梅,靳红.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特征及模式比较[J].图书馆杂志,2009(4):51-53.

[4]皮维宁,郭吉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探索 [J].图书情报工作,2008(增 1):103-106.

(责任编辑 刘敏)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Subject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GUO Jun,KOU Qing-hua
(Library,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subject service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core competency in university library.We analyse the problems about the subject service on discussing the subject service,and give the countermeasure to solve these problem s.

university library;subject service;subject construction;socialization

G258.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1009-315X(2011)01-0085-03

2010-11-10

郭军 (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化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