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筑济南城市生态水系若干问题的研究

2011-08-15朱晓燕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年9期
关键词:小清河调水水系

张 杰,朱晓燕

(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

0 前言

济南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市区融山、泉、湖、河、城于一体,水文环境独具一格。河、湖、泉、库水系承担着“保障防洪安全,营造滨水景观,满足旅游休闲,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科学构建城市生态水系,改善水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系概况

济南市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依次为南部低山丘陵区、北部山前平原区,海拔高程在20~988 m之间。

受地形地势影响,河流呈单侧梳支状,支流为南北向,干流为东西向,支流一般从右侧南岸汇入。干流有黄河、小清河等。黄河主要支流有北大沙河、玉符河等。小清河主要支流有腊山河、兴济河、全福河、巨野河等。湖泊主要有大明湖、华山湖等。水库有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等大中型水库。上述河流、湖泊、水库构筑起防洪排涝基本体系。泉水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尚有若干分散泉水,主要集中分布在老城区。泉水汇集北流,注入护城河、大明湖,后入小清河,形成北方地区独有的泉城景观。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市防洪排水体系不完善,标准低。河道上下游行洪能力不协调,致使马路行洪、城区积水、河道漫溢。支流为山洪河道,断面大、坡降陡、泄水能力大;干流为平原河道,断面小、坡降缓、排水能力小。同时,河道被侵占、棚盖现象严重,影响其行洪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是生态环境供水量不足,配置不合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硬化面积日渐增加,河流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富营养化不断加重,水生态系统不断衰退,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长期以来水资源利用的指导思想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忽视了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要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尤其是增加生态环境用水至关重要。

三是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工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污水大量增加,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污、中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严重,蚊蝇孽生,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

四是滨水景观建设滞后,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以泉水景观为特色的老城区水系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老城区以外的河流水系的景观建设相对滞后。由于水量不足及环境污染,破坏了河湖滨水景观环境,植物多样性和水生生境多样性较低,造成滨水景观单一。

3 济南城市生态水系规划

3.1 规划理念

城市中与水相关的各个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水物质流、水设施和水活动构成了“城市水系统”,城市水系统是支撑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系统的良好态势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利保障。因此,城市水系格局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而且对河流水系的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环境等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城市生态水系”概念,一方面,从水资源角度讲,能够维持城区水生态系统健康,实现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合理分配,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从水空间角度讲,具有结构完整,水文过程连续的特征,能够通过各河流之间、河流上下游之间、河流与水库之间水量的调节,保证“生态水”、“资源水”和“灾害水”三者之间的转化,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维护。

依据生态网络模式的有关理念,将河道和水系纳入景观结构要素中,运用景观生态学对景观要素的定量分析功能,通过河流生态节点和廊道等要素的建设,构建健康安全的济南市城市生态水系,有效解决济南市当前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行业、区域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实现“防洪安全”和“生态协调”的总体目标。

3.2 规划原则

一是保证水安全的前提下,考虑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城市水生态、维持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有利于自然生态平衡,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

二是以人为本原则。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把改善人民生活和生产条件,保护城市水生态系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系统综合原则。对水系的规划和设计既要面向流域,又要针对河流和廊道分区分段考虑;既要考虑防洪除涝,又要考虑水资源的转化,协调“生态水”、“资源水”和“灾害水”之间关系,保证“三生”用水。

四是水生态自然修复原则。实现人工修复向自我修复转变,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

五是水质水量综合调度原则。在治污的前提下,既要减少污染水量,又要增加清水水量,多水源综合调度,积极利用再生水,建立和完善城市治污体系和节水体系。

3.3 水系构建方案

济南城市水系主要问题是窄化、断流、污染等,由此造成城市水系在汛期洪水不能及时排出或者无法存储,枯水季节生态需水得不到保障。城市水系的生态构建,既要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又要满足生态需水的要求。城市生态需水不仅要考虑水量的要求,也要考虑水质的要求,因此,在考虑调水的时候,原则上是调水区的水质要大于或等于受水区的水质。从系统治理的角度出发,结合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与河道治理工程,满足河流、湖泊、湿地、水库等生态需水要求,通过水系网络构筑,实现水源相互调节,相互补充。

3.4 水系规划总体布局

根据济南市现有水源地及河道水系情况,本着黄河水、地表水、泉水相互补给、联合调度,保障用水的原则,将市区河流、水库连通,构筑水网格局。以小清河、腊山分洪、千佛山南沟、经十东路南沟为依托,以小清河支流及玉符河、北大沙河为轴线,以水库为节点,将玉清湖水库与卧虎山水库、长清湖连通,卧虎山水库与锦绣川水库连通,鹊山水库与杜张水库连通,杜张水库与狼猫山水库连通,构成城市“1环、6库、4横、多纵”的河、库生态水网格局,并采取以下综合补水措施:利用玉清湖向腊山河、腊山分洪、兴济河、小清河补水;利用卧虎山水库向玉符河补水、向市区的玉绣河补水;通过玉绣河再向广场东沟,圩子壕,护城河,东、西泺河,柳行河,羊头峪东、西沟等河流补水;利用锦绣川水库向兴济河补水,再向市区的玉绣河,广场东沟,圩子壕,羊头峪东、西沟等河流补水。

4 实施效果

根据城市生态水系规划,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已实施了部分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玉符河回灌补源。为保持趵突泉等四大泉群持续喷涌,2001年8月至2009年6月,多次从卧虎山水库放水,通过溢洪闸下泄到玉符河内,经河床渗漏补给地下水,以达到提高市区地下水位,促使泉群喷涌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实践,泉群连续7年喷涌,回灌补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是从卧虎山水库调水入小清河。2009年9月,从卧虎山水库调水经输水干渠、大涧沟、腊山分洪、腊山河入小清河,补水流量5 m3/s,改善了小清河水质。

三是从南水北调济平干渠调水入小清河。南水北调济平干渠与小清河在睦里庄连通,2009年9月,为确保国庆节和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小清河水质良好,通过济平干渠从东平湖向小清河应急调水,补水流量5 m3/s,调水2 000万m3,极大改善了小清河水质。

四是正在实施玉清湖沉沙池调水入小清河工程。玉清湖为引黄供水水库,其沉沙池距小清河只有2.8 km,在玉清湖沉沙池围堤新建放水闸,沿玉符河建2.8 km输水管道,即可实现引黄河水入小清河的目的。

通过先后实施的玉符河回灌补源、济平干渠调水和卧虎山水库补水等措施,对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清河调水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董东管道穿越小清河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让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美丽起来
山东小清河流域黄土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
山东小清河分洪道治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