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2011-08-15古亚云鲁丹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领军科技人才创新型

古亚云,鲁丹萍

(1.温州市科技局,浙江 温州 325000;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温州 325035)

温州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古亚云1,鲁丹萍2

(1.温州市科技局,浙江 温州 325000;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温州 325035)

温州民营企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阵痛期和机遇期。根据温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温州经济发展的需要。温州民营企业应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建立促进和规范科技人才流动的相关政策,完善科技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投入力度。

温州;创新型;科技人才

一、温州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1.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增长迅速

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全市、县人事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8 058人,比上年增加2 40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7 621人,增加4 402人①。全年全社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4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4%,其中R&D经费投入26.39亿元,增长12.38%;地方财政科技支出2.05亿元,增长11.46%,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94%②。2009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46项,国家级星火计划1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1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619项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8项,市科技进步奖98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全年专利授权7 214项,累计43 039项③。温州是浙江省外来人口的主要流入地,外来人口数居全省各城市前列。外来人口不仅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还是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已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中形成共识。

2.创新型科技人才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人才的集聚为温州传统企业的工艺更新、产品创新和技术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温州市润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新公司)多年来立足于自主创新,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销售收入逐年递增,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横扫全球、国际能源价格飞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国内消费意愿下滑等多重因素,造成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形势普遍回落的背景下,润新公司抓住当前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本相对较低的契机,网罗国内外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做好人力资源储备,使得公司保持住了较高的增长率。温州现有的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起源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但又跨越了传统产业进入了高新技术领域,这些无疑都得益于各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3.创新型科技人才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经济突飞猛进,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规模型、科技型民营企业家对人才和创新的价值,以及领军人才和团队创新对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有着深刻认识和切身体会。人才的集聚为温州民营企业购买专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联合创办、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或创办独立的研发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大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了温州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增强了温州产品国际竞争力。如集阀门科研、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生产企业——中国·江南阀门有限公司,现拥有13大专利新产品,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3项列入国家级新产品,6项列入省级新产品,2项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分别获得第43届和第46届世界发明尤里卡金奖和世界发明一级骑士勋章,先后被评为温州市重点骨干企业、浙江省百家诚信企业示范单位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我国阀门技术创新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②。温州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XDS特种不锈钢材料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硫酸生产设备国产化的全面改造,对提高我国工艺设备水平有重要意义,技术创新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温州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

(1)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较少。高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短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顶级人才、高端人才、大师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总量不足,制约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影响着温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

(2)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失衡。人才数量偏少、密度较低,人才结构失衡、配置欠合理,尤其是与产业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技术创新型专业人才集聚不足,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匮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技工人才稀缺。同时,按照人才密度标准、职称构成比例、人才行业分布等指标看,温州科技人才与其他地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般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传统学科与产业人才多,新型学科与产业人才少;学术型人才多,应用性及产业化人才少;单一领域行业学科人才多,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少。高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文化、教育、卫生领域,而制造业领域较少。

2.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机制滞后、乏力

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是自主创新活动的路标与榜样[1]。从政府层面讲,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开发机制滞后,培养不够,推动力不强,对于人才的流向、布局等方面的调整手段不多,方法还不够灵活,加之温州低端的产业特征没有为高端人才的进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产业本身对人才的集聚缺乏吸引力,使得难以引进领军型的高新技术人才,其在人才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对企业用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控乏力,如少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无序频繁流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等。从企业层面讲,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的培育机制乏力,使其始终处于“自然生长”状态,规范化、制度化的人才培养措施不到位,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存在短期行为,培训力量难以满足人才“充电”需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高。缺技术、缺人才、缺研发能力,是一些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研发投入、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协调落实不到位

温州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从政府层面讲,一是对企业研发新产品、创造新品牌、搞发明和专利等激励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对传统产品品牌建设及转产高科技产业的激励力度不够。二是对企业引进国家、省级权威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及外国专家缺乏激励机制。三是人才的管理、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力量分散的现象,造成对人才工作管理不协调、重点不突出、投入不集中,工作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此外,人才的健康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还有待完善。

三、温州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为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构筑平台

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导向,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并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重点突出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海洋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汽摩配、泵阀、电气、鞋革、服装、模具、船舶、合成革、精细化工、印刷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和阀门等传统优势产业人才需求,建立创新型人才开发目标,强化引进人才的针对性;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专场招聘会、人才夜市、组团外出招聘和网上人才市场等形式,为民营企业搭建人才引进服务平台,引进各类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同时健全市场体系,努力实现人才市场与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的对接,积极实施人才、智力与技术、项目的捆绑式引进。加强人才创新载体建设,依托各种人才载体引进、集聚创新型人才。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争取有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落户温州;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行业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吸引大院名校到温州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创办各类形式的研发机构,参与温州重大项目开发和科技创新活动;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加快科技城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规模,促进人才柔性流动,吸引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来温州从事科技创新活动。

2.积极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

加强留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做好民营企业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服务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的联系与合作,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引进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2-3]。依托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科技成果交易会、轻工业品博览会等发挥海外侨联组织作用,采取团队、核心人才带动、高新技术项目开发等形式,大力引进海外留学和高层次人才;采取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技术开发、智力入股、考察咨询等形式,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加快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进程,通过在境外设立培训基地,与国外著名大学、培训机构和跨国公司合作,加大选派各类人才出国培训、进修的力度,促进温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提升民营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

3.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创业提供舞台

加大投入温州科技城核心区建设,保证核心区真正成为温州的公共平台集聚中心、大企业科技研发中心、新兴产业培育中心、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加快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规划好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等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园区,为引进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创业留好空间。

整合温州各类科技资源,围绕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原则,打破区域、部门界限,加快组建低压电器、制药与食品机械、眼视光及装备、海洋渔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省级行业(区域)专业创新平台,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型服务器、检验测试仪器设备等资源,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立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加快省级行业和区域专业创新平台建设;共建专业研究院建设,以本地高校或科研院所为依托,引进共建温州电气工程、汽车和船舶工程等专业研究院,启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4.建立健全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才创新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坚持以能力、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不拘一格选拔、评价创新型人才[4]。对有特殊天赋和非凡创造力的人才,要容忍其缺陷;对既没有学历也没有职称而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特殊人才,应制订相关政策,对其创新业绩或技能、资格给予确认。完善产权激励制度,继续探索推行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推进智力资本市场化运作。加大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的分配激励,鼓励企业以股权、期权或扩大技术入股的比例等形式向领军人才实行分配倾斜,探索建立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应纳抵扣政策;建立个人、企业、政府等组成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经费所得税抵扣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设立科技创业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科技人才创办初创型企业,同时对本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突出贡献科技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新世纪551人才申报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给予优先扶持;利用温州民间资金充裕的条件,制订风险投资的有关政策法规,探索建立风险基金中心和风险投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的风险;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打击各类违法侵权行为,维护科技创新型人才及其学术、技术成果的合法利益;为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优秀拔尖人才提供住房优惠。

5.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服务平台

(1)以“瓯江学者”、“创新基地”为载体,把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举措。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是实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科技创新团队是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和组织载体。围绕温州经济转型升级,应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5]。坚持每年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境)外进修,完善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选拔制度。力争到2020年,在温州市优势学科、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优势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国内技术研发前沿水平的科技拔尖人才和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团队,从中产生若干具备一定创新实力的高级创新型科技专家。

(2)以“百杰计划”为载体,落实企业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企业中选拔100个科技领军人才,给予表彰和资助。

[注 释]

① 数据引自《参与国际化人才竞争以及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研究》,温州市人事局。

② 数据引自《2009年浙江省各地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浙江省统计局和浙江省科技厅。

③ 数据引自《温州经济概览2010》,温州市统计局。

[1]艾伦·鲁滨逊,萨姆·斯特恩.企业创新力[M].国防,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3.

[2]李鸿波,万希.通过实践社团实现组织知识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06(4):176-177.

[3]黄风华,古亚云,黄北鸽,等.温州市科技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185-18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6-06)[2010-12-01].

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5]林高丽.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0(4):86-87.

[责任编辑:吴赣英]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eam in Wenzhou

GU Yayun1, LU Danping2
(1.Wen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Wenzhou, 325000, China; 2.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entered the critical transforming and upgrading period, confronting both the suffering and the opportunity.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feature of Wen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necessary for Wen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set up the concept that"human resource is the first resource", speeding up the training of the leading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establishing and regulating the policy of personnel flow,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m, and increasing the reward and investment for their efforts.

Wenzhou;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G316

A

1671-4326(2011)01-0013-04

2010-12-03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R20080068)

古亚云(1971—),女,四川重庆人,温州市科技局;

鲁丹萍(1968—),女,浙江台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领军科技人才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