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潜课程与学生心理健康

2011-08-15史白兰

文教资料 2011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环境

史白兰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江苏 句容 212400)

一、背景简述

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它是指学校中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如学校中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学校的常规管理以及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教育方法等等。其中校风、班风及教师人格特点等乃是一种以潜移默化方式对学生进行影响的潜课程,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其消极影响的最直接后果是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环境潜课程的特点

(一)内涵和标准的模糊性。

环境潜课程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每个大的方面里又包含若干个要素。从大的原则上来看,这几大方面的内容以及其中各要素的内涵都不难理解和把握,如我们崇尚什么样的校风、班风,好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特点,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优良的个性品质等等,这些问题在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中都有比较明确的阐述,凡是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职业培训的教师头脑中并不缺乏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在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时,各要素的内涵和标准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大多数情况下需依具体情境而灵活掌握。比如,“自由”和“纪律”,什么时候应该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什么时候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地遵守纪律,这必须依具体事件、具体场合,甚至具体的每一个学生而有所不同,因此,理论中的所谓“民主”,在实际的教育中,只是一个“弹性原则”而不是“硬性标准”。

(二)理解和控制的差异性。

正因为潜课程中各要素的内涵和操作标准是模糊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一般性指导原则,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由于每位教师本身所持的儿童观、教育观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潜课程中各要素内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而教师对各要素内涵理解上的不同,必然导致实际教育控制中分寸和尺度把握上的差异。例如,以人为本的教育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认为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塑造学生优良个性品质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但是,究竟什么是尊重,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位教师的理解各不相同,每位教师对它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体现在具体教育手段和方法中的教育行为就更不相同了。

(三)影响和作用的渗透性。

环境潜课程的存在更多的时候就象空气一样,虽然非常重要,但却时常被人们忽视,它对学生的影响也象空气一样,时刻相伴,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可以说教师组织下的每一个教育环节,教师对学校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教师无意识下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构成一种环境,它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环境潜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对学生自我认识形成的影响。

自我认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个性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形成的前提条件。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在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调节和控制的潜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于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认识水平低的局限,而使他们表现出对来自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对自己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较为关注,对学习中成败的体验较为深刻等特点,这就更使他们对学校环境的影响有着很强的易感性。所以,教师对每个学生所持的态度、所做的评价和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最终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

(二)对学生人际关系建立的影响。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心理健康的一种强有力的促进。学生能否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都和学校中不良的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学校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学校中各种人际关系的主要协调者,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所倡导和培育的班风,无不对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三)对学生情绪变化的影响。

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伴有相应的情绪体验,所以,情绪是否健康,能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环境潜课程中的许多要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在这种由教师营造的心理氛围和环境中,学生既可能形成满意、愉快、乐观、开朗的良好情绪状态,也可能产生压抑、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注与学生的情绪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潜课程,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情绪生活,让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主导情绪。

四、环境潜课程的建设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是他们在教育实际中能否很好地把握环境潜课程的重要前提,而且教育理论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也在不断发展,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时有出台,教师一旦忽略了理论学习,其思想和观念就会落伍,甚至和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应该成为贯穿每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任务。

(二)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关心并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也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心理状态的跨世纪人才,就必须面向教师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以引起广大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环境潜课程的广泛关注。只有教师思想上重视了,并掌握了这方面的初步知识,他们才能够自觉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及时发现、控制学生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并对个别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

(三)开展针对于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学校环境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对象,使学生在其潜移默化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教师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教师对学生怀有敌意、态度专横,学生创造性、独立性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另外,教师工作的辛苦、繁琐和压力,极易使他们滋生各种不良情绪,或产生一些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就会直接感染到学生。所以,在学校中开展针对于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使每个教师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重视优良校风和班风的建设。

优良的校风和班风是环境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所必须的重要土壤,学校和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1.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

所谓心理氛围,概括地说就是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实际影响的气氛和环境。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中,教师、学生的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因此,一所现代化学校所追求的目标正应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

2.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

学校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倡导互助合作的精神,鼓励和指导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培养起学业上互相切磋,工作上互相配合,生活上互相关心的良好风气。

3.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学校和任何社会群体一样,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既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又要养成接受行为规范、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坚持对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督促和检查,适时而合理地进行奖惩,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遵章守纪的良好风气。

五、后记

工作中,我痛心地发现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正是来自于学校不良环境的影响,环境不变,学生的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试想,如果能将作为阻力的环境影响变为动力,那局面将会有怎样的改观!由此,环境潜课程的关注和开发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意义重大。

[1]毕淑芝,王义高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胡宏文,李让恒,倪正松,曾桂林.“以德治校”的成功实践.人民教育,2001.

[3]岑国桢编著.学校心理辅导基础.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4]肖雪慧主笔.守望良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环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