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方内河港口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探讨①

2011-08-15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分院刘青

中国商论 2011年33期
关键词:内河港口运输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分院 刘青

1 内河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内河港口功能的转变必然影响到港口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港口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有相当多的港口城市由于港口未能及时转型而使城市的发展失去活力。技术进步论的代表Hoyle认为“西欧港口城市的发展来自于海洋技术的进步,这个判断来自于二战后西欧港口发展的经验,随着西欧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促使海洋技术和运输方式进行了重大变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港口的发展需要更大型的船舶、面积更多的土地和水域,由此导致船舶和城市失去往日紧密的联系,港口要应付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就必须迁往具有更深水域和更广阔土地的地方。”[1]Hayuth 详细梳理了技术进步和海港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运输技术的进步(如船舶大型化、装卸技术的改进、集装箱化等) 和运输体系的转变(如多式联运、市场化、信息化等) 导致了港口功能的转变,港口从单纯的运输节点和门户功能转变为集运输、储存、加工、包装、分配等为一体的物流系统,而这导致了港口之间的竞争从区域内的竞争(如鹿特丹和安特卫普、马赛和热纳亚、伦敦和南安普顿) 转向更大范围的竞争。”[2]在技术进步论之外存在着港口区域发展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港口腹地理论和滨水区开发理论。港口腹地理论认为港口腹地的存在与变化是港口作用于城市、区域的一大表现。Mayer等指出,“海运业技术变化使得航运公司必然在运营中追求规模经济,具体做法是将特定区域的件杂货集中到一两个港口处理以提高效率。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传统港口腹地概念变化很大。在集装箱时代到来之前,杂货港口服务的腹地普遍比现在小,大部分港口货物的来源地与目的地至多在几百公里之外。而在当代发达国家,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大大拓宽了港口的吸引范围,大量的集装箱货物由陆上运到与装货港或卸货港相距几千公里的地方。多式联运使海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这三种交通方式间的相互依赖达到了空前的程度。”[3]

因此,集装箱运输的兴起拉近了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关系,港口的发展动力从单纯的依靠技术的进步转到区域经济发展上来,这对一些中小港口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Vigarie认为港口工业区经济结构演变对港口发展至关重要,其主要作用为:(1)吸引直接相关于或依赖于基本核心工业的其他工业;(2)地方为工业区的发展提供支持与补给, 促进工业区的区内、区际经济相互作用, 从而使工业区协同于当地环境;(3)多种产业融合于工业区并产生自增长效应;(4)直接或间接吸引劳动力;(5)工业区连接多种交通网并成为人口迁入中心, 从而增强其自增长效应。[3]王曙光归纳了海港城市的共性,主要表现在:“(1)港口与城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密切的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关系;(2)海港在城市职能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港城市往往是以现代海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对外交通枢纽,城市的经济中心功能依赖于海港斌能的充分发挥;(3)依赖于港口、海洋、水域条件的港口工业、外贸工业、外贸加工业在城市工业结构中通常占有很大比重;(4)随着海港的日益现代化,港口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得到强化。”[4]

2 我国地方内河港口发展现状剖析

传统上,内河港口的功能定位就是用来接送旅客和装卸货物的,然而随着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客户对内河港口所需服务的提升,内河港口除了完成运输功能外,还具备工业、商业、贸易和金融功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型沿海港口获得中央或省级政府的重视,而大型港口发展的趋势却是船舶大型化、港口深水化、泊位专业化。在此背景下,地方内河港口发展的负面因素如货源不充足、港口码头散而乱、运输时间长却更显突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内河港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无足轻重了,“地方港口一般具有吨位小、航线短、机动灵活、快捷方便的特点,尤其是对地方小批量的散、杂货有较强的适应性弥补了大港的不足。这使得小港在服务地方的同时,达到了大、中、小港口的互补,在互补中,实现了港口组合,这样既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又免去了大、中型港口走向国际化的地方之忧。”[5]当前阻碍内河港口发展的阻碍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内河港口管理体制陈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河港口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交通部主要负责对港口实行行业管理, 对港口生产发展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等实行统一领导和监督,内河港口的主要管理权下放到地方,虽然地方政府推动了内河港口体制的改革,但仍旧存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垄断了港口的投资和航道的建设,港航部门既充当政府的监管部门又成为内河港口的经营企业,致使港口的市场体系发展缓慢。

2.2 内河港口定位不清晰

近来随着各港口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使得港口的定位问题尤为重要,东部沿海地区内河港口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地区内部不同港口之间的竞争使得港口定位问题进一步突出。内河港口之间的无序竞争,码头、泊位的同质建设,会使同一腹地的货源产生激烈竞争,并形成盲目投资,内河港口特别是其中的中小港口的规模扩张,必然带来能力的过剩,造成浪费和损失,也对港口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2.3 内河港口功能落后

我国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早已经过亿吨,但从货物结构来看,主要是大宗散货,港口的业务收入较为单一,港口企业的运营效率较低,港口的功能受限于运输节点。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现代内河港口的功能向“综合运输服务业”转型,由运输链某一个节点扩展至整个运输链;由单一为水路货运服务向各种运输方式服务转变,由特种服务扩展至综合服务;由单一为货物组织生产, 完成货物空间位移的港口承运人向物流经营人转变。

2.4 内河港口码头结构不合理

我国绝大多数内河港口的装卸设备及船舶大都陈旧,装卸工艺十分落后,有些码头甚至利用自然滑坡进行装卸,影响航道安全和周边环境。码头建设和经营主体散、乱、弱、小,有相当一部分码头未经正规设计、施工、验收,没有相应等级标准和技术要求。港口布局非常零乱,港口建设中存在结构性不平衡。如集装箱码头、木材码头等存在结构性短缺。

3 内河港口与区域发展互动建议

美国地理学家Taaff等人提出了一个海港空间结构演化模型,其论点是:海港空间结构演化是内陆交通网络发展的结果。随着内陆交通干线的兴建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与之相联系的居民点不断壮大,部分与交通干线和居民点有密切往来的港口加快发展,同时通过不断袭夺附近港口腹地的方法带动内地中心和居民点的发展,从而形成港口和腹地互动的良性循环。因此,对于地方内河港口而言,它们可以通过扩散与集聚效应来壮大自己。同时,港口的扩散效应与周围中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密度紧密联系,受到港口辐射的中小城镇能够获得经济增长的养分。具体而言,实现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有以下建议:

3.1 改革内河港口管理体制

当前港口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港口运营监督和规费征收。内河港口管理体制束缚了现代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内河港口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其可采取的措施分三步走:第一步设立内河港口管理委员会,该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使命就是开发内河港口资源,促进港区和地区经济形成相互融合。第二步则是港航部门为主导协调各部门负责内河港区范围内的一切基础设施,具体的操作由企业来进行,在码头、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后,出租给码头运营商,收益部分用于港口再建设。第三步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政企不分是港口体制改革的难题,通过股权的稀释引入行业内的领导者,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资金。

3.2 内河港口的布局应该合理

内河港口不同于沿海大港,其服务的对象就是区域市场,成为沟通腹地与外部市场的桥梁。由于港口岸线资源有限,因此内河港口的布局如果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仅浪费宝贵的岸线资源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害无益。在合理布局港口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确定地方内河港口的具体功能。要以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来看待地方内河港口的发展,根据地方内河港口在大中小港口群中的地位合理确定发展的目标。另外,在地方内河港口群内部确定各个港口承担的具体功能,完善内部各港口之间的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第二,地方内河港口目标是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因此在自然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布局尽可能分散、均衡并尽可能与沿岸城镇建设相结合,带动沿岸段经济的发展。

3.3 提升内河港口的功能

如果内河港口的发展单靠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显然难以为继。因此有必要在传统的货物结构之外进一步提升内河港口的功能,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港口企业生产模式变革。港口生产模式、组织机构应由单纯运输装卸结构转变为具有多种组织运输框架结构, 机构设置应以客户为中心,以适应市场需求来设置,让港口功能向多极化发展。第二,以集装箱业务为中心,整体提升港口功能。集装箱业务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点,它涉及的产业链长,根据测算每增加一个集装箱泊位,相对应的就业岗位为2.7万个。由于集装箱码头投资大,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集装箱码头建设的投入。

3.4 开拓货物资源

货物资源是内河港口的生命线,港口经营企业面临公路、水路的激烈竞争必须面向市场,积极有效地开拓货源。不可忽视的是,内河港口之间为了防止自身的经济腹地被其他港区侵占,货源信息对外封闭是普遍现象。本地政府应促进临港工业的集约发展,在坚持港口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和形成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强化区域集聚;充分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 确定合理的临港工业布局;在招商引资时注意引进与本地产业关联度强、对优势产业带动强的高质量项目。

[1]Brian Hoyle.Global and Local Change on the Port-City Waterfront Geographical Review,Vol.90,No.3(Jul.,2000)

[2]王列辉.国外港口体系研究述评[J].经济地理,2007(03).

[3]徐永健等.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1(08).

[4]王曙光.港口发展的区域观点[J].经济地理,1993(01).

[5]地方小港建设与区域共同发展——以大连市地方小港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03).

猜你喜欢

内河港口运输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港口上的笑脸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惠东港口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