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本本主义与“本本”的“主义”

2011-08-15卢文忠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本本出场范式

卢文忠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论本本主义与“本本”的“主义”

卢文忠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本本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以“本”为本的启蒙崇拜。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主义的理论反思,深度探寻“本本”的“主义”,在结合具体实际的实践中,即在发展着的历史语境中重新出场,激活“主义”所承蕴的精神实质,以马克思主义的范式革命实现“本本”的“解释”范式与“主义”的“改变”范式的统一。

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实践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形色色的“唯上”、“唯书”、“唯共产国际决议”和“唯苏联经验”的本本主义,强调共产党人需要“本本”,但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研究经典作家的“本本”,在实践中不断激活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反对各种名目的本本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统一,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启蒙崇拜:以“本”为本的本本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探索挽救中国危亡新方案的中国先进分子在这一“主义”中找到了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的崭新希望,给危机深重的中国人一次思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思想洗礼——关于无产阶级领导的运用革命手段推翻旧世界的统治秩序,建设自由解放的新秩序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

启蒙的实质就在于使人能独力运用自身的力量来认识和改变世界,即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俄国十月革命已经用胜利向中国人展示了这一“主义”的伟大力量。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依据俄国实际,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开辟了俄国和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在风云突变的革命形势和日益深化的民族危机以及在对众多主义的求真探索失败的迷茫中出现了新的前途和希望——马克思主义,这种巨大的庆幸及眼前黑暗现实的强烈张力,使一些惶恐而又喜极的人将“本本”推向救世主义的神坛,给“本本”加上了神圣的光环,陷入了以“本”为本的本本主义,“这就使得广大党员甚至党的高级领导,对理论本身产生盲目崇拜,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要拿‘本本来’,出现了‘唯书论’倾向。”①本本主义者还把为“本本”加上的光环也加在了自己的头上,最终导致一些本本主义者对“本本”的教条式的信奉理所当然地成为对某些引经据典的本本主义者的盲目崇拜和迷信。这些教条化了的本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依仗着这种启蒙神话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权威,通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将自己奉若神明。教条主义实质上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义下彰显着以他们的话语为标准的思想霸权。②而启蒙之为启蒙,就在于使人们能够独立自主地认识和改变境况,但由于缺乏充足的理论准备、实践考验和经验总结,在日益复杂的斗争形势的压迫下导致对启蒙所向的退却,逐渐产生以“本”为本的依赖,致使人们产生对“本本”与挟“本本”以令众人的本本主义者难以抵制的虔服,不顾革命斗争的实际而只管把“本本”当作机械的教条并作为行动的根本出发点,由此滋生了由思想启蒙到本本崇拜再到人物崇拜的“启蒙崇拜症”。同时,本本主义者专横程度的增加与受启蒙者的依赖以至受压迫程度增加的一致性,窒息了启蒙的生命力,一切正确的思想和行动都被压制,难怪阿尔都塞面对苏联教条主义时痛心地说:“我们当时所有的哲学家,在这条专横路线统治下,只能或者人云亦云,或者保持沉默,或者盲目信仰,或者被迫信仰,再不就是尴尬地装聋作哑,绝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③要从启蒙崇拜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坚决反对以“本”为本的本本主义。然而,反对本本主义绝非等同于反对“本本”,只有反对本本主义,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发展“本本”,因此,必须把反思前者与深探后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理论反思:“本本”的深度探寻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奠基人(主要指马克思、恩格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创作的具有一定的表层结构和文本形态的、承蕴着始终不渝的精神实质的符号存在体。而所谓本本主义,是坚持这样一种态度和执着于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在特定的场景和发展局势中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个别论断加以公式化和绝对化,在剥取了精神实质之后将剩遗的“本本”严密封闭和思想僵化,不顾实际需要和时代特点而主观主义地、机械地裁割、硬搬“本本”的教条主义,不理解“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④本本主义是一种折回了的在场的妥协,只停留在对“本本”的现成状态和表层结构的教条式的理解。

“本本”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的承蕴介体,就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来说,阐述了以实践为核心的唯物的、批判的、革命的、科学的“主义”,一种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全人类解放,推翻资产阶级旧社会,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思想、理论和学说的文本形态和科学理论体系。没有“本本”,奠基人的真实意图、思想原则及其精神实质将失去借以传播、与读者进行视界交融和思想对话的承蕴介体。奠基人正是借助于“本本”来实现他们实践中总结和阐明的思想、理论、方法、原则、立场与“本本”的接受主体进行视界交融、思想对话、精神传承,以作为他们在实践中变革旧秩序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本本”的深层结构中承蕴着一种涌动的精神,这种精神只是潜在的在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同样如此。它不仅是一种文本,而且是一种实践,是一种运动。它的本质不仅表现在似乎可以任人解读的以语言为载体的文本中,而且表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实践活动中。”⑤因此,要反对本本主义,实现对现成“本本”的超越,从深层意蕴到现实自觉,就必须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时代特征的把握。

三、实践出场:激活“主义”的精神实质

毛泽东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⑥这一反对本本主义的态度已经从正确处理“本本”与实际的关系维度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视域:以“本本”作为我们行动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先导,结合实际情况,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具体化,即通过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的斗争环境中出场,形成正确的政策和理论并继续在革命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相反,一切教条主义总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一种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现成在场形态”,一劳永逸的僵化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就不是一种所谓“在场的形而上学”,从来就坚决反对将思想变成教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改变世界”的方式出场,通过“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而出场,因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空间语境转换而不断创新和出场的。⑦各个国家的社会矛盾、民族文化、历史使命和时代背景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从“本本”出场的历史语境和出场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依存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历史语境和出场路径的出场形态并始终不渝地激活这一“主义”的精神实质。

精神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的创始人在实践中总结、能为接受“本本”的人们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并结合实际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前进的持存的生命、能动的原则、行动的逻辑、主客体统一的力量,这一精神实质的核心内涵就是实践。在尚未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的统一之前,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绝不会出现的;而在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的教条主义的克服以前,“本本”的“主义”的精神实质也是绝不会出现的,只有实践才能实现反对本本主义与坚持和发展“本本”的“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构造一个终极、全面的逻辑体系,而是强调与当下的实践结合,是坚持理论如何正确反映现实、指导现实、变革现实的目的和方向并根据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及完善自身的现代理论。⑧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正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主义”作实践的理解,即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昭示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

四、范式革命:“解释”与“改变”的统一

“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⑨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意识形态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中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更重要的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成为物质力量。”⑩马克思创立的“新理论”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指导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在消灭旧世界中创立新世界,实现了范式革命。这一革命,包含了对“解释范式”两种形态的批判以及超越解释范式的实践范式并与新的解释范式的统一。一是从前的主义对世界的纯粹思辨形式;二是一些自诩为马克思主义权威之士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的教条主义。尽管它们有着主义的性质区别,然而,本质上却统统掉入了传统的范式迷误——解释的麻痹与麻痹的解释,即对实践的剥夺。柯尔施在批判第二国际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时积极主张一种实践哲学:“它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关于现存世界的沉思冥想的乐趣,而是对它的积极地改变。”⑪最后,共产党人重申要把理论通过实践运用于实际,使世界发生变化,走出旧世界的黑暗,迈向新世界的光明。“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⑫

实践是人在自然前提下自身的本质力量和主体精神的对象化的现实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人的生命与社会关系的不断延续并以此构成人的历史。只要人实践着,就决定了必须面对现实,于具体环境中认识和改变处境,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反对和克服本本主义。实现主客体统一的实践决定了人们不是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来把握世界,而是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中把握世界。

此外,以马克思看来,任何真正的革命都不是把先前的一切条件统统丢进历史的垃圾堆,革命依然保留着先前的一切条件中那些符合时代潮流、洋溢生命力的积极成果,即对以往的解释范式作了最具批判的保留,“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最伟大代表的学说的直接继续”,⑬当然,范式革命并没有制造解释范式与实践范式的两极对立,而是在与各种主义的论战交锋和批判借鉴中做出了辩证的取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真理的“主义”是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解释范式”与“改变范式”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⑭

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是我们当今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路明灯和智慧宝库,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⑮

注释:

①金民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价值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4期。

②汪信砚、陈立新:《反对教条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3期。

③(法)阿尔都塞著:《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743页。

⑤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

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页。

⑦任平:《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场学视域》,《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⑧刘卓红:《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

⑨⑩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2、9、75 页。

⑪K.Korsch.ThreeEssaysonMarxism,London:Pluto,1971.61.

⑬《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41页。

⑭《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146页。

⑮《邓小平文选》,第 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143页。

A8

A

1671-2994(2011)04-0032-03

2011-05-08

卢文忠(1985- ),男,广东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许如江

猜你喜欢

本本出场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青春悦读”金句小本本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戏太少
瞒天过海
李本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