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中卫压砂地与甘肃压砂地的对比与思考

2011-08-15吴春玲鲁长才张玉蓉刘长泰杨振华

中国蔬菜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中卫市西甜瓜甘肃

吴春玲 鲁长才 张玉蓉 刘长泰 杨振华

宁夏中卫市现有压砂地7.25万hm2,其中西甜瓜面积7.17万hm2,总产量119万t,总产值达到10.7亿元,成为中卫山区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但是1995年以前压的1502 hm2老砂地,目前耕种的只有8.67 hm2,剩下的1493.33 hm2老砂地一部分种了枣树和柠条,大部分仍撂荒着。中卫市的压砂地91%的面积是2005年以后压的,到2018年将全部变成老砂地。如何持续利用压砂地是中卫市农业产业面临的严重问题。

压砂地起源于甘肃,历史悠久,压砂前的地大部分都是荒地,由于干旱、降雨量少而无法种植利用,压砂后由于蓄水、增温效果好,在历史上起到了抗旱救灾、维系生计的巨大作用。但目前由于压砂地老化,甘肃的压砂地已成为边缘农业。总结甘肃压砂地生产发展经验,持续利用好中卫压砂地,使压砂地更好地发挥助农增收致富的作用,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为此,中卫市的科技工作者对甘肃省砂田面积最大的永登、皋兰、景泰、靖远县所属乡(镇)进行了重点考察,并与中卫压砂地进行了对比和思考。

1 甘肃压砂地与中卫压砂地的对比情况

1.1 压砂地利用动态

甘肃的压砂地因发展较早,目前已大面积老化,生产水平低,不作为主导农业,因而面积在大幅度减少。如永登县1993年以前有压砂地3.132万hm2,1994年,将大通河(黄河支流)的水引入秦王川后,将压砂地起掉变成水田,压砂地面积缩减为0.62万hm2。皋兰县原有压砂地1.65万hm2,现在缩减为0.73万hm2。压砂地有所发展的只有靖远县,总面积达到2.67万hm2,是甘肃省压砂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而中卫的压砂地已由2007年的6.67万hm2发展到目前的7.25万hm2,并且还在发展。

1.2 压砂地类型及压砂厚度

甘肃省的压砂地类型有3种:第1种是鹅卵砂。第2种是洪水冲刷淤积的碎岩砂(甘肃人称沟砂、毛砂)。第3种是红砂(红岩山风化的碎片)。鹅卵砂铺压厚度10~15 cm,砂粒直径0.5~4.0 cm,是最好的砂,蓄水、增温效果好,耕作期长,老化慢,一般可耕作30~60年;碎岩砂一般铺压15 cm左右,其蓄水、增温等综合功能次于鹅卵砂;红砂一般铺压20 cm,蓄水、增温等综合功能又次于碎岩砂,且易破碎和土混合,老化快。

中卫市的压砂地也有3种类型:第1种是鹅卵砂,与甘肃的鹅卵砂一样,都属于古老的泥石流堆积层,砂粒直径小到0.05 mm,大到200 mm以上,压砂厚度7~15 cm。第2种是碎岩砂,也和甘肃的碎岩砂一样,是岩石山经过风化后,被山洪冲刷淤积在山沟里,又运往地里压的砂,这种砂田以板岩为主,形态不规则,直径1~200 mm,铺压厚度13 cm左右。第3种是绵砂,此种砂地是河水冲洗卵石的填隙物或淤积的黄土层中的砂(沙)粒层,砂粒直径一般1 mm左右,含土量10%左右,砂层细绵,故称绵砂地,压砂厚度7~10 cm。这种绵砂地和甘肃的红砂地一样,容易和土混合,蓄水、增温等综合功能差,且容易老化。

1.3 压砂地铺压方式

甘肃压砂地多数分布在山区盆地和山地坡耕地。压砂前先把地整平,大地形不平,但要求在小段面范围内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地整平后施一层有机肥,施后犁耕混匀,耙耱平整,用石磙子压实,待冬季地冻实后再压砂。砂料选择比较严格,一般选用直径0.5~4.0 cm的砂砾石。

中卫市的压砂地,在20世纪及以前的压法和甘肃的压法是一样的,2005年以后压砂,一是不平整田地,二是不施有机肥,三是不选冬天压砂,四是不严格挑选砂源,甚至连大石块也不拣掉;五是不看土地剖面结构,把砂压在洪积扇地段的砂土叠成层。压砂选料不严格,砂料中含土量大,部分砂粒直径大,这种压砂法,降低了压砂地质量,缩短了压砂地使用年限。

1.4 压砂地作物布局及倒茬情况

甘肃压砂地目前约有5.3万hm2,大多数种植小麦、糜子、谷子、胡麻、豆类等杂粮,种植西瓜、籽瓜和甜瓜的面积约有一半。种植瓜类面积最大的是靖远县,有压砂地逾2.67万hm2,种植作物以籽瓜为主,是白银市最大的籽瓜基地。靖远县压砂地实行3年轮作制,第1年种植籽瓜,第2年倒茬种植小麦或糜子,第3年歇茬,第4年再种植籽瓜,依此进行轮作种植。种植瓜类第2位的是皋兰县,皋兰县1993年以前有压砂地1.65万hm2,现有0.73万hm2,每年种植鲜食西瓜0.4万hm2,籽瓜0.33万hm2。压砂西瓜、籽瓜与小麦、糜子及豌豆进行倒茬,第1年种植西瓜或籽瓜,第2年种植小麦或糜子,第3年种植豌豆,第4年再种植西瓜或籽瓜,依此进行倒茬。永登县是甘肃压砂地的起源地,1993年以前有压砂地3.13万hm2,现有0.62万hm2,主要种植糜子、谷子、胡麻、豆类等杂粮,零星种植西瓜、籽瓜。景泰县有压砂地约1.27万hm2,分布在黄河两岸的台地和县城西南部的二阴地,主要种植春小麦、扁豆、箭舌豌豆,西瓜、籽瓜的种植面积很小。

中卫市压砂地除极少部分老压砂地种植了枣树和柠条,极少部分撂荒外,其余90%以上的面积长期种植西甜瓜和籽瓜,西瓜、甜瓜、籽瓜种植比例多年基本保持在90∶8∶2。种植上主要以错位种植来替代轮作倒茬,即通过每年错开前几年尤其是上年的种植行和穴,来达到不重茬种植的目的。这种种植方式确保压砂地能够多年连续种植瓜类作物。

1.5 压砂地西瓜种植方式、密度与播期

甘肃省瓜类种植面积最大的靖远县,种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鸡窝状穴点播不覆膜,第二种是鸡窝状穴点播带状覆膜,每667 m2点播1700~1900穴,定苗1700~1900株;播种期为4月上旬。皋兰县近年每年种植西瓜、籽瓜0.73万hm2,以带状覆膜种植为主,种植方式为宽窄行相间,宽行90~100 cm,窄行50~60 cm,在窄行上呈“品”字形点种西瓜或籽瓜,点种穴位离地膜边缘10 cm,株距为70~80 cm,点种完毕用宽80 cm、厚0.008 mm的地膜进行覆盖。每667 m2理论保苗1040~1360株;播种期为4月初。

中卫市现有压砂地7.25万hm2,90%以上的面积种植的是瓜类,种植方式有4种:一是鸡窝状穴点播,用石片围砌,出苗前揭掉石片;二是鸡窝状穴点播扣塑料杯(碗);三是鸡窝状穴点播后进行穴覆膜,覆盖50 cm×60 cm的地膜;四是鸡窝状穴点播后进行带状覆膜。这种带状种植,有的行距200 cm,株距180~200 cm,每667 m2保苗166~185株;有的行距180 cm,株距150~180 cm,每667 m2保苗205~247株;还有个别的行距150 cm,株距150 cm,每667 m2保苗296株。中卫市西瓜的播种期大多在4月中旬,个别春季饱墒年份在4月上旬点播。

1.6 压砂地施肥方法

甘肃压砂地种植西瓜、籽瓜、甜瓜,大面积采取穴施。按穴位将砂层铲开,将掺了化肥的农家肥施入穴内翻匀踩实,然后点播西瓜、籽瓜、甜瓜种子,出苗至瓜膨大期前不施肥。西甜瓜膨大期,用0.1%~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肥,同时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20~25 kg。这种施肥方法,肥料施得集中,砂土不混合,缺点是施肥劳动强度大、肥料集中在植株根系周围,后期根系伸长,难以吸收到肥料。

中卫市香山地区压砂地种瓜(西瓜、籽瓜、甜瓜、南瓜),绝大多数农户采取耧肥,将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全田耧施,一般每667 m2耧肥量200~500 kg。施肥后开穴点种,到瓜膨大期穴施沼液及“黄金搭档”、“膨果一冲灵”、“金牛”等含氮量小于10%的氨基酸液体肥料。这种施肥方法,施肥范围广,省工,但容易把土耧起和砂混合。

2 老压砂地持续利用的探索

甘肃压砂地发展早,老化得也早,早感受到了“苦死老子,吃死儿子,饿死孙子”的说法。因而,当地对老压砂地的持续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能引上水的地方,将砂起掉,变成水田;对引不上水、靠山沟的,将老砂层推到山沟里,重新施肥整地再压新砂;对没有山沟的地段,将老压砂地按规划推成路或埂;对不便推起的老压砂地,采取隔带改良的方法,即将压砂地做上标记,按标记把种植带上的砂层铲到人行带上,然后施生物菌肥、腐殖酸肥和化肥,用锹翻挖混匀,整平,用磙子压实,再将铲起的混土砂过筛后铺压在施了肥的种植带上,点种西甜瓜,第二年再将人行道变成种植带,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逐年改良。

3 对比后的思考

3.1 中卫市压砂地的优势

3.1.1 地理环境区域优势 中卫市压砂地分3大生态环境区域:中国压砂地连片最大的香山区域、宁夏压砂地历史最悠久的中宁县的鸣沙、白马区域和设施栽培的海原县高崖、兴隆区域。这3个区域都处在宁夏土壤含硒三、四级区域,尤其是香山区域和鸣沙、白马区域,地处四级富硒区。这种广阔平坦而又富含硒元素的地理自然环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是少有的。

3.1.2 新砂期优势 中卫市的7.25万hm2压砂地,91%都是中卫建市以后、2005年以后铺压的,尚处在新砂期,生产水平较高,其蓄水、增温、抑盐、供肥等综合功能较好。

3.1.3 光热资源优势 中卫市沙坡头区年平均温度9.5℃,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45.9小时;中宁县年平均温度9.77℃,年日照时数平均为3019.3小时;海原县年平均温度7.1℃,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74.8小时;海原、中宁、中卫无霜期146~153天。

3.1.4 交通优势 中卫市压砂地的三大区域,道路四通八达,香山压砂瓜区域有202省道、油井公路、京藏高速公路;鸣沙、白马压砂瓜区域有101国道;高崖、兴隆压砂瓜区域有中(卫)宝(鸡)铁路、101省道。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压砂瓜销售流通创造了条件。

3.2 新压砂地提质增效的技术措施

压砂地习惯上分为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但各地对这3种压砂地的划分都不相同。根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监测,压砂1~3年的地块,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活性酶和微生物含量都很高,西甜瓜产量最高;压砂4~10年的压砂地西瓜产量处于平均水平;10年以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活性酶和微生物含量都明显下降;25年以后,压砂地的含水量、有机质、活性酶和微生物含量衰减非常明显,生产力非常低。因而要利用好新压砂地,提质增效。

3.2.1 发展压砂地设施西甜瓜 在山区压砂地应大力发展小拱棚和大拱棚西甜瓜,向甘肃皋兰县和宁夏海原县高崖乡学习。压砂地设施西甜瓜可以提早上市,减轻西甜瓜集中上市的销售压力,提高效益。

3.2.2 重投入,增加种植密度,力争高产高效 对新压砂地的高效利用,有经济实力的可以发展设施农业,经济实力弱一些的,可以采取集中投入的策略,将拟定投向老压砂地的肥料全部投入新压砂地,让老压砂地歇茬蓄势。像甘肃那样,把种植带上的砂砾层铲起,重施有机肥,配合施入有机无机生物菌肥,施后压实,覆盖上砂砾层,再种西甜瓜。西瓜种植密度由现在的每667 m2166~296株增加到600株,若每株产量按5 kg计算,则每667 m2西瓜产量可达到3000 kg,比现在翻一番,经济效益也会大幅度提高。

3.3 延缓中压砂地老化的技术措施

根据甘肃省一些改良中、老压砂地的做法,中卫市对目前的一些中压砂地,应采取4项技术措施延缓其老化。

3.3.1 严格轮作倒茬 对中压砂地,采取种瓜倒茬、歇养结合的耕作制度。第1年种植西瓜,第2年种植甜瓜或豌豆,第3年歇茬,第4年再种瓜,依此轮作。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第一年种西瓜,第二年种甜瓜,因甜瓜抗盐碱能力强,影响不大,第三年歇茬,可以施入一些粗有机肥,使其腐烂熟化,恢复地力;二是歇茬时压砂地可以充分接纳降水,淋洗混在砂隙中的土,减轻砂土混合的程度,且不种作物不消耗水分,可以蓄墒;三是歇茬时无病菌寄主,可减少病虫害基数,为第4年再种瓜创造条件。

3.3.2 加大投入,增施有机肥 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监测,随压砂地利用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快速下降,土壤养分全面衰退。因而,改良老压砂地首先要增施有机肥,建议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000 kg以上,坚持每年施用,保持地力,延缓老化。

3.3.3 选用生物菌肥、腐殖酸肥 应施用生物菌肥,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改良压砂地。要把生物菌肥作为延缓压砂地老化的战略性肥料,进行全面推广应用,每667 m2施用100~200 kg,坚持每年施用,并搭配施用腐殖酸肥,有条件的可配合施用油渣饼,以提高西甜瓜的品质。

3.4 老压砂地的更新

只要是压砂地,必然有老化的过程。甘肃省压砂地因压砂质量好,轮作倒茬搞得好,一般认为压砂地种15年就老化了。中卫香山压砂地以种植西甜瓜的产量水平来衡量,认为压砂地种植瓜类10年就开始老化,这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监测的各种养分、水分等理化性状、微生物衰减的情况是相吻合的。压砂地种植10年以后,老砂砾层以下的土体(0~40 cm)剖面中:土壤水分严重减少,满足不了作物需求;各种养分含量严重下降,理化性状变劣,作物产量水平低下;土壤活性酶、微生物数量衰减严重,生物学性状变劣。土层以上的砂砾层与表层土混合,蓄水、增温、抑盐等综合功能降低。当地下、地上的各种功能都衰竭到生产水平得不偿失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彻底更新。

3.4.1 推砂施肥,重压更新 向甘肃学习,有山沟的地方,将老砂层推到山沟里,推出的裸地,重施有机肥、配合施用生物菌肥,施后深翻混匀、耱平、压实,再重新压砂,进行更新。

3.4.2 因地制宜,发展枣树和枸杞 不适宜种植瓜类的老压砂地可栽植枣树,在海拔1400 m以下的地区,一般品种都适宜;在海拔高于1400 m的地区,一定要选择同心圆枣,其他品种不适宜。也可以在老压砂地发展枸杞,因枸杞经济效益高,抗旱及抗盐碱能力强,而且耐瘠薄,耐寒凉,在香山干旱、贫瘠、盐碱重又相对高寒的环境下,枸杞是老压砂地发展的首选作物。

3.5 控制规模,实现压砂瓜可持续发展

中卫市压砂地面积主要是建市后发展起来的,市政府前期采取了压砂补助的方式,通过每压砂667 m2补助120元鼓励山区农民压砂种瓜。现实可观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压砂种瓜的积极性,后期不进行压砂补助,农民也开始自发压砂种瓜,由此,市政府提前实现了5年发展6.67万hm2压砂地的目标。目前,全市压砂地面积已达到了7.25万hm2,山区农民户均6.67 hm2,多者超过13.33 hm2,但仍有一部分农民还在自发压砂,压砂瓜已实实在在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规模的快速扩张容易带来市场供求、产品质量、压砂地快速老化等问题,所以,目前政府已将对压砂地发展的扶持方向调整到覆膜保墒、配套滴灌设备、增施有机肥等提质增效方向上来,在现有的压砂地可持续利用和压砂瓜产业可持续发展上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卫市西甜瓜甘肃
陕西渭南蒲城县:拓展宣传路径 擦亮西甜瓜品牌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发现西夏窖藏铁器
滴灌西甜瓜套种玉米模式栽培技术
中卫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
“中卫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课题介绍
山东省西甜瓜生产现状及新技术应用